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 “童话故事”,全单元主要包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复述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读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学生要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更容易。复述《方帽子店》时,可以真正戴着帽子,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下记忆会更深。《漏》课后有示意图,借助文字提示来复述故事会轻而易举。《枣核》讲了一个让人开心和振奋的故事,复述时要抓住不同人的性格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或者联系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2)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要求我们选一种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3.单元教学建议: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本课介绍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2 反复诵读,理解故事过程,复述故事。
26.《方帽子店》 本课介绍了方帽子店被淘汰的过程,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1 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27.《漏》 本课介绍了贼和老虎偷驴不成,反而被“漏”吓坏了的故事。重点是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2 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28.《枣核》 本课介绍了枣核机智勇敢的故事,重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1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复述故事。
口语交际 本次活动以“趣味故事会”为内容,重点是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1 1.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要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性。 2 1.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奇异的想象。 2.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交流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借助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来学习形旁表义功能,学习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了解带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词组,学会转述别人的话,学习理解了古诗《大林寺桃花》。重点要学会用连续的动词写手工活动和围绕一个意思把段落写清楚。 2 1.采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课题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缝、箱 ”等12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过程。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故事不断反转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缝、箱 ”等12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的人有的人性子急,有的人性子慢。如果不是很急或者很慢,倒也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一个性子很急的人和一个性子很慢的人碰到了一起,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看到底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慢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慢,急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课题,学生兴趣盎然地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课件出示2)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一) 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 预习反馈:1. 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课件出示3)裁缝 箱子 夸奖 歪着头 承认 衬衫 袖子 负责 泄气 手艺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翘舌音:“承”;后鼻音:“箱、缝”。 其中“缝”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féng”,还有一个读音是“fèng”,组词为“缝隙”。(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形声字结构特点:箱 袖 熟字带生字:亏一夸 丞一承 贝一负 世一泄 猜谜语:“不正”,谜底是“歪”。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9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段落如下:(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想在慢性子顾客这里做一件冬装。第二部分(14~16自然段):第二天,急性子顾客想把冬装改做秋装。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第三天,急性子顾客把秋装想改成夏装。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又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想把夏装改成春装。裁缝告诉他不用改了,布料还在柜子里没动呢。(板书:第一天:想做冬装 ;第二天:想改成秋装,第三天,想把秋装改成夏装,又过了一天:把夏装改成春装)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性 卷 货 夹 夸 务 衬 衫 负 责 艺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熟字加部件(偏旁):“生+忄=性”,“化+贝=货” “大+亏=夸”“力+夊=务”减一减:“圈-口=卷”“来-〡=夹”形近字比较:村一衬 彩一衫 乙一艺 1.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性”左窄右宽,注意“忄”的笔顺:点 点 竖,第二个点略微高一些。“卷”:上面的撇捺要写舒展,下面的部分是:横折钩、竖弯钩。“艺”上窄下宽,注意下面的部分是个“乙”,要写美观一些,是横折弯钩,不是横折斜勾。(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预习,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意图:以自然段为单位来拆分课文,在概括段落内容的同时很容易就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和结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学写汉字,夯实了学生的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具体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第一天:想做冬装 ;第二天:想改成秋装,第三天:想把秋装改成夏装,又过了一天:想把夏装改成春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本文首先把目标定为“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然后把目标改为“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不足之处: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7)箱子 夸奖 歪着头 袖子 负责 泄气 一卷 交货 夹起 服务 衬衫 性子 手艺 承认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学习第一部分(1~13自然段)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想让慢性子裁缝做冬装。(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冬天。)(2)急性子顾客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8)“我想做件棉袄。”(板书:做棉袄)(3)从哪里看出他是个急性子的人?(课件出示9)“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板书:性子最急的顾客)(4)试着读出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5)但是,这位如此急性子的顾客,偏偏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裁缝?(慢性子的裁缝。)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10)“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板书:性子最慢的裁缝)(6)当这位性子最急的顾客听说自己的棉袄要到明年冬天才能取,决定把布料拿走,不做了,为什么,又留下了呢?(慢性子裁缝劝住了他。)(板书:明年冬天来取)(课件出示11)“依我看,我做的活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7)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慢性子顾客的慢条斯理。(板书:急脾气 慢条斯理)2.学习第二部分(14~16自然段):第二天,把冬装改成秋装。时间才过一天,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什么要求?(课件出示12)“我不做棉袄了!”“等到明天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板书:把棉袄改成夹袄)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课件出示13)“不要棉花了,行啊。”裁缝答应了,“为您服务,没说的!”(板书:行啊,没说的)你猜想慢性子裁缝现在已经做好棉袄了吗?(绝对没有,要不他也不会让急性子顾客明年冬天来取了。)3.学习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第二天,把冬装改成秋装。急性子顾客又有什么新的要求?(把夹袄改成夏天穿的短袖衫。)(板书:把夹袄改成短袖衫)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课件出示14)裁缝点点头:“剪袖子,只要咔嚓咔嚓两剪子,好办得很,没问题。”(板书:点点头 好办得很)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读出急性子顾客的等不及,慢性子裁缝的不慌不忙。4.学习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又过了一天,想把夏装改成春装。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什么新的要求?(把夏装,接上袖子,改成春装。)(板书:把夏装接上袖子改成春装)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先摇摇头不同意,说这样接上去的衣服会很难看,会坏了他的名声,后来又说他有办法不接袖子,做出漂亮的春装,因为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根本没有动。)(板书:不用接袖子,布料还没动)这位惊讶、愤怒地瞪大眼睛的顾客会说些什么?预设:那你还说这么多废话干什么!预设:那你昨天、前天还说得那么好听干什么!预设:真是受够你了,再也不在你这儿做衣服了!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表现一起来理解,并通过朗读,读出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的语气。这样就很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了。】【设计意图:发挥想象,说说愤怒的顾客想要说的话,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运用,读说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2.在这个故事中,你想对裁缝和顾客说些什么?预设:我想对裁缝说,一件衣服需要做一年吗?实在是太慢了!这样的话,本来时兴的衣服也变成过时的衣服了,还有谁愿意到你这儿来做衣服呢!预设:我想对顾客说,你也太性急了,天天改来改去,就是等不及,也不需要一天一变呀,这样没忍耐力,会把事情弄糟的。3.填写课后第二题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复述课文,提炼主题,说话训练,加深理解,升华了主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急性子顾客要求 慢性子裁缝表现第一天:做一件棉袄 明年冬天来取第二天:把棉袄改成夹袄 行啊,没说的第三天:把夹袄改成短袖衫 好办得很,没问题又过了一天:把夏装接上袖子 不用接袖子,还没裁料呢改成春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老是等不及,反复无常,慢性子裁缝的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别人再急他不急,在对比阅读中读出故事的趣味性。通过抓住急性子顾客的不断变化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从一而终的慢条斯理,更清楚地把握故事内容。教师在最后又设计了复述训练,这样就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把握,并训练了表达能力。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讲一个性子最急的顾客在冬天里想做一件棉衣,性子最慢的裁缝让他到明年冬天来取。急性子的顾客由于等不及,就急着要求把冬装改成秋装,又把秋装改成夏装,最后要求把夏装,改成春装。每一次要求,裁缝都欣然答应。可是,原来他什么都还没做,布料还在柜子里一动没动呢。这个故事讽刺了性子过于急的人太过浮躁,性子慢的人太不注重工作效率,都是不对的。
【作者介绍】
周锐,195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初中毕业后当过农民、船员、钢厂工人,现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以一颗儿童关爱之心在80年代中期专注于儿童文学,先后出版了六十多本书,其中更出现了一直畅销不衰,广受小读者欢迎的作品,著作有《幽默聊斋》、《幽默三国》、《魔法三国》、《元首有五个翻译》、《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中国兔子德国草》、《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戏台上的蟒蛇》等七十余种。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20余年,他的心血换来了累累硕果,前后在国内外获奖九十余次,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台湾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等,成为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常青树”。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书:《幽默三国》。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裁缝 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
裁缝工,是指专业从事裁剪、缝纫进行服饰制作的工人。清代顾张思 ( https: / / baike. / doc / 9246423-957978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土风录》载:"成衣人曰裁缝……盖本为裁剪缝缀之事,后逐以名其人。"也叫"缝衣匠"、"成衣匠",古代叫"缝人"、"缝子"、"缝工"、"成衣人"等,崇奉行业祖师爷为轩辕、嫘祖、黄帝、有巢氏、针神(宋)。
西周时的《尚书 ( https: / / baike. / doc / 5329867-556504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诗经 ( https: / / baike. / doc / 5307306-5542192.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等资料中记载有多种衣名,如玄衣、衮衣、黄裳、绣赏等名目,朝廷设有掌管王宫缝纫之事的"缝人"。汉代时,服饰制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经过几千年的进步发展,形成了内容十分广博精彩的中华服饰文化。
裁缝工的从业形式为开设店铺和做上门工两种。服饰的制作一般要经过量身、选布、画线、裁剪、锁边、缝纫、订扣、熨烙等工序。
旧时缝制服装,大多是个体独自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试样等各项工序,一人完成,即俗称"一手落"。对这以些缝制衣服为职业的人也称为"裁缝"。由于缝制服装的品种不同,又有中式裁缝、西式裁缝、本帮裁缝等区分。
【其他资料】
急性子和慢性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性格是人对事物所表现的经常的、比较稳定的理智和情绪倾向,并无优劣之分,不同于品德。不同性格各有不同的长处或短处。比如,急性子性格多直爽,容易相处,但好发火,发起火来,可能让人忍受不了。相反,慢性子大多态度和蔼,容易相处,办事讲究质量,但速度较慢。性格外向的人则多活泼开朗,而性格内向的人则稳定、深沉。真是各有长短。
急性子同急性子,慢性子同慢性子,虽然性格一致,但闹起矛盾来,前者可能闹得“山呼海啸”,后者则会闹得没完没了不见晴天。相反,急性子慢性子相配,如能注意互补,往往会刚柔相济,急慢相和,动静相宜,进而相得益彰。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箱(xiānɡ xānɡ) 承(cénɡ chénɡ) 袖(xùi xiù)
责(zé zhé) 泄(shì xiè) 凭(pínɡ pín )
二、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顾客感动极了 那太谢谢啦 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2. 你可别忘了 裁缝提醒他说 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裁缝说:“那么,您( )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 )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绝不会让别人笑话您。( ),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 )羡慕您呢。”
1.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2.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无论……还是……:
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学习了本课,你想对裁缝和顾客分别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
箱(xiānɡ) 承(chénɡ) 袖(xiù)
责(zé) 泄(xiè) 凭(pínɡ)
二、
1.顾客感动极了:“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2.“你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三、
1.要是 也 非但如此 甚至
2.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不能上学迟到。
3.笑话 羡慕
四、
这位顾客,你的性子也太急了,为了早点穿到新衣服,一天一个样的改衣服,真是让人受不了。
这位裁缝先生,你的性子也实在是太慢了,今年冬天做的衣服,竟然要明年冬天来取,做了整整一年。您的效率也太低了!
课题 方帽子店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橱、改”等8个生字,其中有两个多音字“嚷、溜”。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了解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讲了那几部分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 难点 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要来到方帽子店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方帽子店) 2.(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方帽子店》,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5.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这个商店要卖方形的帽子? (2)这个方帽子店后来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课件出示3)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4:生字词) 橱窗 改变 香蕉 扣在头上 嚷嚷 圆筒 古董 (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橱”,后鼻音“嚷、 筒、董”。 另外,红色的字是多音字:“嚷”在这里读“rāng”,还有一个读音是“r ng”,组词是“吵嚷”。 (2)识记生字 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蕉 扣 嚷 筒 董 橱 形近字比较:改一政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1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如下:(课件出示5)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方帽子和方帽子店的情况。 第二部分(5~14自然段):方帽子不舒服,孩子们创造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 第三部分(15~21自然段):方帽子店终于被新式的帽子店打垮,淘汰了。 (板书:方帽子店 创造其他形状的帽子 方帽子店被淘汰)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四、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方帽子怎么不舒服了?(课件出示6) “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了? (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 ) 所以孩子们想: “圆圆的头为什么要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2.孩子们尝试着做出了什么样的帽子? (课件出示7) 预设:用纸做的圆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预设:用布做成的圆帽子:“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预设:“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3.方形帽后来为什么被圆形帽给淘汰了? (圆形帽戴着舒服,还漂亮,方形帽不舒服、不好看。) 【设计意图:先解决了课文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2.复述课文: 说说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哪个部分让你意想不到,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 指名复述,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复述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26*方帽子店 第一部分:方帽子店的情况 第二部分:孩子们创造出其他形状的帽子 第三部分:方帽子店被淘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地反复阅读不太现实,教师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意想不到的部分进行充分练读,复述,效果较好。复述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 不足之处: 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方帽子店》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家方帽子店,卖的全是方形的帽子,这些帽子戴着既不舒服,又不漂亮。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各种样式的帽子,戴着既舒服又漂亮,经过进一步改进,销量非常好,顶替了方形帽,方形帽变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陈旧、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新型、实用的东西代替的。
【作者介绍】
施雁冰 女,上海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上海新陆师范。历任新陆师范文书,上海第一师范附小教导主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科副科长、文艺编辑室主任,《儿童文学选刊》主编,编审。上海第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创办儿童故事刊物《故事大王》,任编辑室主任,该刊物第一册印数就达35万,被新华书店总店评为"1983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创刊时为丛书)。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初夏奏鸣曲》,童话集《不要脚的朋友》,短篇小说集《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作品集《施雁冰作品选》,专著《少年习作讲评》,《小学生作文指导》等。部分散文作品选入各种选集。儿童文学《外国蜡烛》和《鸦鸦》均获上海市1987年-1989年儿童文学园丁奖、《远去的云》获1996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古董 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
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因为古董可以作为一种玩物,所以后来我们也称之为“古玩”。
清朝以前,人们把珍贵的古物称为“骨董”,所谓“骨”,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保存过去之精华。后来渐变为古董、古玩。实际上“古董”、“骨董”和“古玩”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叫法不同而已。从文物和古董或古玩的比较来看,文物在时间的涵盖上要大于古董或古玩,因为文物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现代或当代,只要是优秀的文化产物都可以被列入文物范畴。而古董和古玩则不然,现代和当代的东西不能称为古董和古玩。由于许多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所以收藏爱好者又将其泛称为收藏艺术品。一件古代艺术品,对文物部门来说就是文物,因为它有文化保护价值;对投资者来说就是古董,因为它有增值价值;对收藏家来说就是古玩艺术品,因为它有艺术鉴赏价值。国家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对于非国宝级的文物,鼓励“藏宝于民”,并且允许民间依法流通,这为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和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及后来的国务院所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保护文物的法规,都沿用了“文物”一词。直到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才把“文物”一词及其所包括的内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范围实际上包括了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一切历史文化遗存,在年代上已不仅限于古代,而是包括了近、现代,直到当代。
【其他资料】
关于推陈出新的名言警句:
1.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2.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3.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4.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5.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6.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7.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郎加明《创新的奥秘》
8.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卓别林
9.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焦 蕉 教 香( ) ( )急 ( )学
扣 叩 寇 日( ) ( )谢 纽( )
筒 统 桶 ( )一 木( ) 圆( )
懂 董 动 ( )事 古( ) ( )物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
2.形容又多又密。( )
3.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 ),冬天戴圆筒形的( ),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孩子们想出了哪些样式的帽子?用“ ”画出。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你觉得孩子们造出的帽子怎么样?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如果长大后你当了商店老板,你打算哪样的商品卖?
参考答案
一、
香(蕉) (焦)急 (教)学
日(寇) (叩)谢 纽(扣)
(统 )一 木(桶) 圆(筒)
(懂)事 古(董) (动)物
二、
1.人山人海 2.密密麻麻3.各式各样
三、
1.草帽 呢绒帽 布帽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
其他形状的帽子。
4.孩子们造出的帽子既漂亮又舒服。
四、
一定选择那种用起来既舒服、又时尚漂亮的商品。
课题 漏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婆、脊”等7个字,读准“哩、旋”2个多音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2.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文,并能复述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婆、脊”等7个字,读准“哩、旋”2个多音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出示2:课文第一幅插图)大家请看插图一,图上有些什么?预设:图上有老公公、老婆婆和一头胖驴。预设:老公公和老婆婆在一起讨论什么。预设:我还看到驴子的屋顶和墙上都有一个大洞。你们真会观察,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漏)。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什么是“漏”?为什么题目只有一个字?(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3.试着读课文。(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4)老婆婆 脊背 一个贼 管他哩 莫非 巅散架 粘胶 旋风 顺势一纵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贼、纵”,翘舌音“粘”,前鼻音“巅、旋”。“哩、旋”是多音字,查一查字典。5.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粘 胶 偏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边音“漏、驴、厉、狼”,前鼻音“偏”,后鼻音“胖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喂 狼 抱 偏 粘 胶 (2)熟字比较:伴一胖 户一驴 厉一历 (3)组词扩展:漏雨 莫非 山贼 贼寇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喂”:左窄右宽,右边的长横压住横中线,竖提压住竖中线,竖提的左侧没有一撇。“偏”:左窄右宽,注意右下角同字框里面是一横两竖。“贼”:左窄右宽,右边是个“戎”字,不是“戒”字。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6)脊背: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走南闯北: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粘胶:一种胶粘性的金棕色溶液。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不甘心:就是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2.思考: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7)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被对方吓昏了过去。第一部分(19~20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板书:说“漏”吓跑虎和小偷;偷驴不成,反被吓昏了;再说“漏”) 【设计意图:字词的学习,放手给学生,只出示要求引导,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意图: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实在弄不明白的才去查字典。词语理解训练学生的自主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8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不成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的顺序。】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7漏 说“漏”吓跑虎和小偷 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再说“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放手给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不足之处: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是个永久问题。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老婆婆 脊背 炕头 巅散架 粘胶 旋风 一个贼顺势一纵 小胖驴 漏雨 莫非 厉害 抱住 偏偏2.检查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读。3.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和贼偷驴的过程,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漏”是什么,(板书:“漏”?)到底多么厉害。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1.学习第一、三部分(1)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课件出示10)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公公老婆婆所说的“漏”其实指的什么?(漏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11)(板书:“漏”:“漏雨”)“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但是,可笑的是,这个“漏”可把做贼心虚的老虎和贼吓惨了!他们两个听到“漏”这个字,怎么想的?齐读:“莫非‘漏’比我还厉害?”他们认为“漏”是什么?(一个人、或者一只猛兽)(板书:漏:一个人、一只怪兽)最有趣的是,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12)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2.学习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偷驴不成,反被吓昏。仔细读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说来给大家听听。“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这段最有趣。想一想,下那么大的雨,老虎驮着贼,在雨中惊慌失措地狂奔。吓破胆的贼像粘胶一样紧紧贴在老虎身上,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放,想甩都甩不掉。最可笑的是他们是被一个不知何物的“漏”给吓的!(2)我认为:虎和贼又回去偷驴,被对方吓破胆,滚下山坡,这部分更为可笑。(课件出示13)“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势往下滚。”(3)那些都不算什么,两个人摔下山坡,看到彼此,被对方吓昏才最有趣:(课件出示14:课文第二幅插图)及(课件出示15)老虎和贼一齐滚下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他们为什么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生1:人本来就很害怕老虎,老虎也非常害怕人的。生2:他们一直惊魂未定,做贼心虚。(4)让我们分角色,用幽默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内容,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设计意图:一、三部分放在一起学习、比较,揭示“漏”到底是什么,为下面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结合课文插图,分段复述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悟。训练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设计意图:学生回答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更加具体可感,易于分析和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指导朗读,写作训练。1.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2.根据课后第三题提示,复述这个故事。(课件出示16:课后三题) 【设计意图:指导全文朗读,并进行根据提示复述课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全文教学的总结。】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27 漏贼、老虎:“漏”指一只怪兽“漏”是?老公公老婆婆:“漏”指“漏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就顺利地理解了大胖驴和老虎、小偷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会要打它的鬼主意。课文插图的出示,学生从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间体味着他们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兴致勃勃地揣摩着故事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2.在这次阅读活动时,我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而又积极,从中体会了阅读的快乐。通过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了 、归纳概括能力。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设计要抓住重点内容。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漏》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到老公公老婆婆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 “漏”。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民间故事 是民间文学 ( https: / / baike. / doc / 5889944-610282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 ( https: / / baike. / doc / 5494822-573273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 ( https: / / baike. / doc / 7607305-788140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 ( https: / / baike. / doc / 9164565-9497752.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古经 ( https: / / baike. / doc / 1976090-209126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 ( https: / / baike. / doc / 5386549-562301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其他资料】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为:《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 http: / / www. / s q=%E6%A2%81%E5%B1%B1%E4%BC%AF%E4%B8%8E%E7%A5%9D%E8%8B%B1%E5%8F%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孟姜女哭长城 ( http: / / www. / s q=%E5%AD%9F%E5%A7%9C%E5%A5%B3%E5%93%AD%E9%95%BF%E5%9F%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白蛇传 ( http: / / www. / s q=%E7%99%BD%E8%9B%87%E4%BC%A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
《牛郎织女》故事背景: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 ( http: / / www. / s q=%E7%BB%87%E5%A5%B3%E6%98%9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还有一个牵牛星 ( http: / / www. / s q=%E7%89%B5%E7%89%9B%E6%98%9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 ( http: / / www. / s q=%E5%A4%A9%E6%9D%A1&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律令 ( http: / / www. / s q=%E5%BE%8B%E4%BB%A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 ( http: / / www. / s q=%E4%B8%8B%E5%87%A1%E5%B0%9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 ( http: / / www. / s q=%E7%BB%87%E4%BA%91%E9%94%A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以作惩罚。
《梁山伯与祝台英》故事大要:中国古代东晋 ( http: / / www. / s q=%E4%B8%9C%E6%99%8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时,浙江 ( http: / / www. / s q=%E6%B5%99%E6%B1%9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 ( http: / / www. / s q=%E4%BC%9A%E7%A8%B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 ( http: / / www. / s q=%E7%BA%A2%E5%A6%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 http: / / www. / s q=%E9%A9%AC%E6%96%87%E6%89%8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 ( http: / / www. / s q=%E5%8E%BF%E4%BB%A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 ( http: / / www. / s q=%E5%9D%9F%E5%A2%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 ( http: / / www. / s q=%E8%8A%B1%E8%BD%B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到梁山伯的墓前 ( http: / / www. / s q=%E5%A2%93%E5%89%8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 ( http: / / www. / s q=%E5%BD%A9%E8%9D%B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双双飞去。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 http: / / www. / s q=%E5%9C%A8%E5%BE%88%E4%B9%85%E5%BE%88%E4%B9%85%E4%BB%A5%E5%89%8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那时候 ( http: / / www. / s q=%E9%82%A3%E6%97%B6%E5%80%9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秦始皇 ( http: / / www. / s q=%E7%A7%A6%E5%A7%8B%E7%9A%8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 ( http: / / www. / s q=%E4%B8%87%E9%87%8C%E9%95%BF%E5%9F%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官府 ( http: / / www. / s q=%E5%AE%98%E5%BA%9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到处抓人 ( http: / / www. / s q=%E6%8A%93%E4%BA%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当得知丈夫已死之后,孟姜女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
《白蛇传》故事详情:据明末 ( http: / / www. / s q=%E6%98%8E%E6%9C%A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警世通言 ( http: / / www. / s q=%E8%AD%A6%E4%B8%96%E9%80%9A%E8%A8%8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记载, 宋代时,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 ( http: / / www. / s q=%E8%9B%87%E5%A6%9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化作人形 ( http: / / www. / s q=%E4%BA%BA%E5%BD%A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叫白素贞 ( http: / / www. / s q=%E7%99%BD%E7%B4%A0%E8%B4%9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与青蛇精 ( http: / / www. / s q=%E9%9D%92%E8%9B%87%E7%B2%B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小青 ( http: / / www. / s q=%E5%B0%8F%E9%9D%9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仙 ( http: / / www. / s q=%E8%AE%B8%E4%BB%9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后经历诸多是非,许仙乃知白素贞、小青具是异类 ( http: / / www. / s q=%E5%BC%82%E7%B1%B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并受白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 ( http: / / www. / s q=%E6%B3%95%E6%B5%B7%E7%A6%85%E5%B8%8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救度。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 ( http: / / www. / s q=%E9%9B%B7%E5%B3%B0%E5%A1%9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下。许仙看破红尘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 ( http: / / www. / s q=%E4%B8%BA%E5%B8%8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就雷峰塔披剃为僧。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贼(zhéi zéi) 莫(nò mò) 颠(diān dān)
胶(jāo jiāo) 旋(xüàn xuàn) 纵(zònɡ zhònɡ )
二、先辨字,再组词。
绒 莫 胶 旋
贼 墓 校 旅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 )心想( )坏事( )漏( )捉我来了( )撒腿就往外跑( )
1.从上文中找出表示老虎和贼害怕的词语:( )( )。
2.你觉得哪句话最可笑?用“ ”画出来。
3.给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老虎认为“漏”是指( )。
思维创新大拓展
4、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贼(zéi) 莫(mò) 颠(diān)
胶(jiāo) 旋(xuàn) 纵(zònɡ)
二、
绒 绒毛 莫 莫非 胶 胶水 旋 旋风
贼 毛贼 墓 坟墓 校 学校 旅 旅行
三、
1.浑身发抖 腿脚发软
2.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3.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4.一只可怕的怪物
四、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为:《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 http: / / www. / s q=%E6%A2%81%E5%B1%B1%E4%BC%AF%E4%B8%8E%E7%A5%9D%E8%8B%B1%E5%8F%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孟姜女哭长城 ( http: / / www. / s q=%E5%AD%9F%E5%A7%9C%E5%A5%B3%E5%93%AD%E9%95%BF%E5%9F%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白蛇传 ( http: / / www. / s q=%E7%99%BD%E8%9B%87%E4%BC%A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
课题 枣核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枣、核”等10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涨”。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 难点 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反抗黑暗势力的可贵品质。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枣核)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出示课文插图,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3:出示词语)
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聪明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涨红脸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枣、聪”,翘舌音“折”,前鼻音“困 ”,后鼻音“牲、涨”。 另外,两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ē”,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zhé”,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é”,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àng”,还有一个读音“zh ng”,组词为“涨潮”。 (2) 识记生字 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广+付=府”“四+去=罢” (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 折一拆 (3)组词扩展:妻子 夫妻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解释)
①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 ②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③钱搭:古代装钱物的口袋。 ④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也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是个勤快而又聪明的孩子。)(板书:勤快 聪明) 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展示如下。 (课件出示5)“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板书:天天干活 学了许多本领) 指名朗读。 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农活?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正像枣核自己说的——“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过渡:枣核虽然人特别小,他不光能做一般人能做的事情,还能做一般人干不了的事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枣核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默读课文4~13自然段。 (1)枣核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预设:把官府赶走的牲口全部偷偷地赶回来了。 预设:被官府抓去后,和县官斗智斗勇,由于人特别小,官府最后奈何不了他,县官反而挨了打。 (板书:偷偷赶回牲口 与县官斗智斗勇)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6)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趣了? (枣核很小,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衙役们不会发现他。) (课件出示7)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出来的。) (课件出示8)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小组内表演课文内容,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设计意图:先解决了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2.续编故事。 想象一下,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写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28* 枣核 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 聪明:偷偷赶回牲口;与县官斗智斗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枣核》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力、复述课文、续编故事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品质。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要注意略读课文的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枣核》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枣核如何的勤劳能干,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特点,偷偷赶回了被官府牵走的牲口,被抓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了打,最后,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赞美了枣核的不服输,机智勇敢。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山枣核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节上有直的和弯曲的刺。叶互生,长椭圆形至蔟状披针形,先端钝,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花黄绿色,常2~3朵簇生于叶腋;萼征、花瓣及雄蕊均为5出数;子房上位,2室,埋于花盘中,柱头2裂。核果小,长圆形或近圆形,暗红色,味酸,果核两端常为钝头。花期4~5月,果期9月。主产河北、陕西、河南、辽宁。种子扁圆形或长圆形,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微有光泽,一面中央有微隆起的纵线,种子一端有小的凹陷种脐,另端有点状突起的合点,种脊位于侧边。种皮硬,剥开后可见半透明的胚乳粘附于内方,子叶2,黄白色,富油质。味微苦。
【其他资料】
复述课文 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采用复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达能力。针对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复述方法,或简要复述,或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不论哪种形式的复述,都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
第二,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第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复述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第四,语言力求准确;
第五,必要时可以加入个人想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妻子 q 扶犁 l 牲口 sh 官府 f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哈哈大笑: 、 、
2.大摇大摆: 、 、
三、照样子,写句子。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不光 , 也很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 !”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1.从这段中找出枣核动作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2.你喜欢枣核吗?理由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小练笔。
枣核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能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ī í ēng ǔ
二、
1.哈哈大笑:洋洋得意 、 呱呱落地 、 欣欣向荣
2.大摇大摆:大模大样 、 大是大非 、 大江大浪
三、
小红不光写字好,学习也好。
四、
1.蹦 抓着胡子 大摇大摆地走
2.喜欢,因为枣核非常聪明、勇敢,又有智慧。
五、
示例: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迁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到衙门里。枣核又想法把装粮食的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
课题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创造轻松、快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2.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学会表达、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教学难点 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爱听,让我们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趣味故事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试讲故事,范讲引领。1.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故事名字是什么呢 (抽生回答)2.原来大家有这么好听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呀?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个?3.抽生讲故事。4.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次,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5.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更喜欢听谁讲故事呢?(生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棒了,只是因为老师用上了优美的语言,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还加上了适当的手势,才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了,你愿意让你的故事变得这样精彩吗? 好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三、语言训练,弄清要求。(课件出示2:对话)1.这里有一段对话,你们看,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老最老的一棵树。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 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 2.先试着读读这段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3.你们读得太有感情了,咱们再来试试表情和动作吧,揉揉你的小脸,做好准备。4.做出动作和表情,再来分角色演读上面的对话。5.孩子们表演得真好,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你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6.用上两分钟时间,回想你的故事,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谁愿意勇敢的来试试。别着急,大家都爱听故事,我们在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3)出示听故事要求:1.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出故事哪里有趣。3.有问题等听完后再提出来。(板书:听故事:记住内容 说出有趣的地方 听后提出问题)抽生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根据情况,可在学生提出时,提前出示)(课件出示4)出示讲故事的要求:(1)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2)故事要生动、有趣。(3)表情要自然、大方。(板书: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手势 表情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引领,交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减轻了讲故事的难度。】【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小组交流,试讲故事1.我知道,你们都有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想讲给同学听,那么我们先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练习讲,咱们有这么多讲故事的小妙招,当同学讲完后,其他的同学一定要给他评一评,说一说,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还需改进,让每个同学都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出色的同学作为代表,和其他组的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2.激励同学:这次故事会,我们将评选出本班的“故事大王”并颁发光荣勋章。故事大王所在的小组,将评为本班的“最佳评委团”。3.分组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4.请各位小组推荐一个你们组的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比一比。在他们讲完后,台下的同学给评一评讲的好不好,并说出原因。5.各组同学讲故事。6.学生评价。7.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评委”。 【设计意图: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层层选拔,评选,精益求精,综合全部的意见,充分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听故事:记住内容; 说出有趣的地方; 听后提出问题)讲故事: 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手势; 表情自然大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教材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本次口语交际,教师创设了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评委”的游戏活动,效果非常好。2.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示范引领,交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有趣、生动,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下面的活动练习,要放手给学生去做。
课题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鸡是不能在天上飞的,蚂蚁是渺小的,老鹰是凶猛无比的,蜗牛爬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一切都反转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又会是怎么样呢?这样想象会不会很有趣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这样想象很有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想象导入,明确内容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课件出示2)2.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4.指名说说。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三、展开想象,说一说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课件出示3)假如蜗牛没有了壳,它一定能长出健壮的腿,生出有力的翅膀。它一定是能爬、能走、甚至能飞的动物,也就有可能变成无敌的、能与别的动物一决雌雄的强牛,或许还能变成飞牛,或者真正的天牛。到那个时候,它就会在辽阔的长天独自凌空起舞,拥有更丰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 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课件出示4)(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板书: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大胆想象,学生练说。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五、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在修改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习作:奇妙的想象 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这样想象真有趣》,想象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和原来完全相反,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给学生想象的动力和信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经过修改,指正、补充后,定稿写作,在展示、交流,修改。 不足之处:学生的习作可能不能达到老师满意,这是正常的。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鼓励。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复述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认识拟声词,在句中的作用;学习和了解带有反义词的题目;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大林寺桃花》,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新课教学( )分钟 二、交流平台版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训练了复述课文,复述需要注意些什么,复述的方法有哪些?1.(课件出示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讲出来。”(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复述课文不能背诵课文,要用自己的话讲出来。2.(课件出示3)“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从这句话你又学会了复述的那些方法?(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有什么好处?(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3.教师小结:复述课文要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说出来,最好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这样就很有条理,复述不会遗漏重要内容。(板书:复述: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二)识字加油站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4) 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嗽”,边音“唠”,前鼻音“谚、辩”。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5)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2)分析本题的形声字。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七个生字“咳、嗽、呕、吐、唠、叨、嘀”形旁都是“口”,表示与嘴巴或嘴巴的动作有关,第二组的“谚、谣、诫、辩”偏旁都是“讠”,表示与说话有关。(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口字旁 言字旁)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6)带有“口”字旁和“讠”的字还有:口字旁:吃、吵、吻、喊、咯、哈、呵、喝言字旁:许 谭 谌 谢 计、讨三、词句段运用 版块三:词句段运用 1.学习运用拟声词(课件出示7)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加点的短语含有拟声词。(板书: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加点的短语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小组代表发言:“噌的一下子”“扑通一声”都是修饰后边的动词“跳起来、掉进水里”的。“噌的一下子”说明顾客非常生气,火气很大的样子,“梆的一声”说明石头落地声很响,石头很重。 4.类似的句子,我还会写: 听到老师的批评,小红的脸“唰”一下子红了。 他“嗖”地一下跑到了最前面。(二)带有反义词的题目。 (课件出示8)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2.说一说这些题目有趣吗,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预设:这些题目中的修饰语,都是一对反义词。预设:这些题目都是“……和……”的并列关系短语。(板书: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3.照样子,写写这样的题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三)学会转述。(课件出示9)读读上面的例句,说一说,转述别人的话和直接引语有什么不同之处?2.小组交流,代表展示:(1)转述别人的话时,冒号、引号不用了。冒号变成了逗号。(2)转述别人的话时,人称发生了变化,第一人称“我”变成了第三人称“他”。(板书:转述:去掉冒号、引号,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3.仿照例句,把所给的句子改成转述别人的话。(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2)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四、日积月累 版块四: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课件出示10)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3.教师简介:《大林寺桃花》是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高山之上的春光,表达了作者对于在四月得遇春天的惊喜之情。(板书:白居易《大林寺桃花》)4.词语解释(课件出示11)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2)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课件出示13)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 ( http: / / www. / chaxun / zuozhe / 99.html" \t "http: / / www. / chaxun / list / _blank )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 http: / / www. / hecheng / 37.html" \t "http: / / www. / chaxun / list / _blank )”,与刘禹锡 ( http: / / www. / chaxun / zuozhe / 42.html" \t "http: / / www. / chaxun / list / _blank )并称“刘白 ( http: / / www. / hecheng / 38.html" \t "http: / / www. / chaxun / list / _blank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课件出示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交流复述的方法,分析复述的方法,总结了本单元所用的复述的知识。】【设计意图:把相同偏旁的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设计意图:把拟声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增强学生对这些词语修饰作用的理解。】【设计意图:理解分析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学会转述别人的话。】【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理解和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复述,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学习了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了解了带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词组,学会转述别人的话,学习理解了古诗《大林寺桃花》。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复述: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形声字形旁表义 口字旁 言字旁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 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转述:去掉冒号、引号,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学生们学会了复述,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学习了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了解了带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词组,学会转述别人的话,学习理解了古诗《大林寺桃花》。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不足之处:由于是练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应该注意趣味性的引导。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学会了复述的方法,识字加油站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词句段运用学习了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了解了带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词组,学会转述别人的话,日积月累学习理解了古诗《大林寺桃花》,表达了作者由悲伤春天的离去,到看到大林寺桃花的喜悦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有关桃花的诗句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 http: / / www. / shiju / 67390.html )》
2.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 http: / / www. / shiju / 52097.html )《山中答问》
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5.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树》
6.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 http: / / www. / ziliao / shijing.html )》
8.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 ( http: / / www. / shiju / 47078.html )《田园》
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0.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 ( http: / / www. / shiju / 46656.html )《泛舟观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