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灿烂》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星光灿烂》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7 08: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星光灿烂》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简易的立体构成练习,将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手段,实现近似浮雕艺术的效果。本课时属于折叠纸浮雕范畴,主要运用了折叠手法,创造出具有浮雕效果的作品。折叠的方法之所以产生浮雕的效果,主要是利用纸张的可塑性能,采用凸折、凹折的方法,使之形成几何形态,在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互相抵消的条件下,平面的纸张便产生起伏变化,形成不用雕刻手段同样有浮雕效果的纸浮雕。只是折叠纸浮雕在表现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宜表现较为简单的几何形体。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喜欢上美术课,对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都有所掌握。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较为成熟的层次。喜欢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喜欢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对于学习折纸有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于凸折线和凹折线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折纸时还是有一点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纸浮雕的成形原理,能熟练识图。
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星星。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星星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识图,自主学习,掌握凸折和凹折的方法。
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加强师生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教师要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建议。本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引导观察法。
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重视学法研究的建议,本节课以观察、分析、尝试、探究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说教学过程: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本节课我们总体设计了:创设情境——发现方法——掌握规律——创造表现——评价迁移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我们首先设计了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所以,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星空的图片,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星空,尽情感受星空的美丽。使学生产生创作愿望后,同时出示课题、示范作品,介绍浮雕这一知识点,激发学生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兴趣。
(二)发现方法
接着我们设计了发现方法这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们先用引导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识图,进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尝试折叠纸浮雕的方法。再请出小老师演示折叠的方法,进行交流,发现凸折和凹折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规律
基本的折叠方法学会后,其余的星星造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的。因此,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示范作品以摘星星的方式发到各个小组,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这个规律。并对照折纸图介绍自己发现的变化方法。
(四)创造表现
这时每个学生手中至少都有一件完成的作品了。因为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创造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创造表现的环节中,我们不强求制作出与书中方法不同的星星,但是要以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在折叠规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设计,制作出一个折叠浮雕星星。
(五)评价迁移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课标也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因此,在评价迁移环节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小组内交流评价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选出小组中制作巧妙、精美的作品展示到集体的星空中。
最后,以面对由自己创作的星空许愿的形式,使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情感得到升华。
至此,我们的教学设计结束。总之,本节课力求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掌握折叠的方法和技巧,体验美术课的快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