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12: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1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2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人物(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3
几个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4
思路指导
人 物
主 题
情节
环 境
四级循环答题思路
5
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5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6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7
情节作用:
结构上:设悬念,
前后照应;衬托 抑扬
埋下伏笔,
总结上文、点题;
线索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内容上: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品格
表现或深化主题
效果上:引人入胜,引发读者阅读兴趣,跌宕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
8
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这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结局,平平淡淡,就像小说中董师傅这个人一样,可是淡而有味,平中见奇。这个题目是考基本信息的概括。其实,小说标题“董师傅游湖”已经透露了基本信息。可是,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小翠,且董师傅游湖的起因是小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董师傅带着她从湖边逛逛,然后送她出校门。
所以,【答案】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她回家。
9
(2011安徽)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10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每晚都到风景优美的湖边闲坐,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和爱好吗?这样一个喜欢欣赏风景的人,他的内心是宁静闲适的,不汲汲于名利,淡定平和,董师傅的内心就是这样美好。而且,为下文他遇见了迷路的小翠作情节上的铺垫。

11
小说划线处是主人公的梦境,再怎样理解这一梦境的内涵?
这一梦境及表达了主人公对快乐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
又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
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一个铺垫,预示着后来主人公在这场战争中,将失去生命
12
有人说,小说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更耐人寻味,你怎么看?
4保留更好
①从情节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与前文的噩梦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主人公的牺牲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2分)
13
小说中两次写到…,有什么作用?
总 :
两段之间的关系或共同的作用
前后照应(必有)
如果两段句子完全一样,就是反复的手法
分:
第一次写的主要作用
第二次写的主要作用
14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题型:
15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16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
17
回顾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从情节入手
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
从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入手。
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从作者的评价。
18
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激化矛盾冲突,左右作者情景的设置。
(2)结合社会现实深刻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能够发掘作者所蕴藏的主题和作品所折射的社会现象,给读者带来必要的启示。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起到衬托作用。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4)揭示或凸显文章主题。
19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1)、“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可以看出他技艺精湛。
(2)、“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可以看出他善良,乐于助人。
(3)、“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可以看出他喜欢欣赏美景,有生活情趣。
(4)、“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可以看出他知足本分。
(5)、“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可以看出他爱护环境,讲究公德。
(6)、“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可以看出他鉴赏园林的水平高,富有审美情趣。
千万别少了一条——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讲出他的身份。好了,应该拿满分了!
20
1董师傅是以为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具体分析
21
界河第3题揣测主人公的心理
3、①两个赤裸的、脱掉了国籍的、脱掉了姓名的、脱掉了军装的人,本应是带有人性的人,这样的人本应该和睦相处,但是为什么要战争?(2分)
② 这条恋人般的河本应把他们联合在一起,可是现在为什么把他们划分为敌对的双方呢?
22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
2交代人物活动背景;
3营造什么样的气氛,奠定基调(环境)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情节)
5表现人物性格、衬托心情;(人物)
6揭示或深化主旨(主旨)
7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想象空间(结尾)。照应
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23
界河景物描写
1这段自然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与向往。
2推动情节的发展
3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反衬战争的残酷。
24
安徽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特点:
采用白描手法
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25
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6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7
鉴赏: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描写手法 :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动静 虚实 写景角度 层次
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词语锤炼:叠音词、动词 色彩 声音
句式:整句散句、设问句、反问句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口语化、有地方色彩、符合人物身份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人称
叙述方式
28
山东卷19.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1分);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1分);质朴(自然、通俗)(1分)、形象(活泼、生动)(1分)
29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回答时,要把修辞效果写出来。
30
题目的作用
1交代(突出)文章主题,主旨。
《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背影》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情。
2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藤野先生》 《阿长与山海经》
3紧扣或暗示情节,交代主要内容《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阿长与山海经》
31
4交代了写作顺序
5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
32
6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
《变色龙》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  
(手法) 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 》
坑道口借指战争,桃树呈现的是柔美的形象,两者对比强烈,构成独特的景观,
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桃树在战火中顽强生存,象征美好的生命永不灭绝,象征战士们美好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
33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个馒头为线索,贯穿全文
表现了文章的主题,颂扬了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以平常的馒头为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4
“张友鸾:报纸岂可无风趣?”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示例:
标题既点明文章写作对象,又强调了张友鸾坚持报纸应该“有趣” 的主张;
体现了张友鸾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采用反问句式,语气强烈
表达出作者对张友鸾主张的认同与肯定。
35
肯尼迪总统是地道的“美国人”,但文章却以“我是柏林人”为标题,为什么
与开头的“他是在波士顿出生的美国人”构成矛盾,新颖别致,出人意料,激发阅读兴趣。
“我是柏林人”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肯尼迪总统“不顾阻碍、危险和压力而作他必须做的事”
“我是柏林人”是全文思想内容的升华,将人物为自己的国家的奋斗精神,上升到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高度。
36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37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38
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如:
《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9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老师讲评:董师傅很快乐,缘由在哪里呢?我们先看看答案:
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40
界 河 [希腊]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41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42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43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44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45
他终于站到河边。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46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47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48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 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49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