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 看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丰润(rùn) 伫立(chù) 谐奏(xié) 吹熄(xī)
B.忧戚(qī) 凝望(níng) 枉然(wǎng) 祖籍(jí)
C.红晕(yūn) 坦荡(tǎn) 勃发(bó) 飞奔(bēn)
D.沉醉(zuì) 飘逸(yì) 摇曳(yè) 蓦然(mù)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C.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D.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备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喜欢穆旦的诗是因为他的诗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的原因。(去掉“的原因”)
B.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就接待了超过100位以上的来访者。(去掉“超过”或“以上”)
C.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的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去掉“能否”)
D.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将“展开”改为“加强”)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⑤③
6.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低首 平展 翅翼 沉醉
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勃发 哲人 热望 咏赞
D.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8.关于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的傍晚,在瑰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
B.诗人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观察并写作。当他写风的时候,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抚摸起伏的青草。他是鸟,在天空静止,融人。他也是云,让大地沉醉的流云。
C.诗人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景物的原始形态,对眼前,过去和未来做出了形象的描绘。
D.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捕捉到的意象大气而深远。
9.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10.学校开展“阅读经典,畅享人生”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 我朗诵]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长 脚 秧 鸡 不 再 欢 嚷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
A.舒缓 B.悲伤
C.激昂 D.忧郁
(2)[我阅读 我创作] 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朝霞/都是无尽的希望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故园[注]别
流沙河
别了 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每一条裂缝
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阶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
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 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角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 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 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 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 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 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往城里
飞入我的梦境
(节选自《故园别》,四川人民出版社)
[注] 故园:指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曾生活在这里。
11.诗歌第一节连续用了六个“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为什么以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三到六行,写出了诗人对故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熟悉,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深沉情感。
B.“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C.诗歌最后一节中的“纸窗不须糊了”“柴灶不须烧了”“菜园不须种了”,表达了诗人对故园贫苦生活的反感。
D.“奏一支思乡曲飞往城里/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诗人始终惦念着故园,感情真挚动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春风过处
①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⑤麦苗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
⑨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绒绒的芽头。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
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王畔政/文,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
15.你认为第①段“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一句中最应该重读的一个词是哪个 请说出理由。
答:
16.第②段中“苏醒”“返青”“拔节”“生长”四个词语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答:
17.第⑨段颇具生活气息,情味十足。邻家大伯“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隐含着他怎样的心情
答:
18.第⑩段中“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雨”
答:
19.围绕“好景致”,任选角度用文字对第段做两处批注。
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批注1:
批注2:
20.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
答案
1. B A项,“伫”应读“zhù”;C项,“晕”应读“yùn”;D项,“蓦”应读“mò”。
2. D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3. C A项,“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B项,“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C项,“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这里用来形容饮食风尚不恰当。D项,“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4. D 搭配不当,“展开”“加强”与“模式”都不搭配,应把“展开”改为“开启”。
5【答案】C
【详解】
该题是语句排序型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在阅读语句,明确中心内容的前提下,把握该语段材料结构,进而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大地苏醒时的情景,再说云霞升起时的情景。由①中的“开始活跃”这个语言标志,可知先说动物后写植物,所以④②在一块;⑥③⑤在一块。由④中的“开始”和②中的“更不安”可知④在②前面;由⑥中的“硕果”和③中的“露珠”,可知⑤果皮“湿润”是其结果,所以应在最后。
6【答案】D
【详解】
考查对字形的识记。A正确;B正确; C正确; D“摇拽”应为“摇曳”。据此,答案为D。
7【答案】D
【详解】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A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C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D没有使用修辞。据此,答案为D。
8【答案】C
【详解】
C.有误。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富于想象,不是写实主义。故选C。
9【答案】(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弄清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其次,仔细阅读语段,可发现第二、四个分句分别写的是夏天和冬天,因此要仿写的句子肯定是春天和秋天的。再分析每个分句,内容上写的是每个季节的特色,那么,仿写当然要抓住春天和秋天的一些重要特色来写。最后要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要构成排比句。示例:百花齐放,草长莺飞,是生命的盎然;红叶如火,丹桂飘香,是生命的热情。
10.(1)①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②A
(2)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生命的乐章
11.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强调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之情,表现了诗歌的语言美。
解析 诗歌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往往旨在增强语势。“在这里”强调故园,引出对故园生活的回忆,从而强调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之情。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歌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2.答案 ①小母鸡、老公鹅是故园中与诗人朝夕相伴的家禽,感谢小母鸡、老公鹅,抒情对象具体化,更容易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感恩与不舍。②聚焦诗人与小母鸡、老公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解析 小母鸡、老公鹅是故园中与诗人朝夕相伴的家禽,以此为对象,让抒情对象具体化,有利于抒发诗人对故园的深沉情感。通过描写小母鸡、老公鹅,也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13.答案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解析 从诗歌中的句子来看,“眼角滴着恋栈之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与热爱之情,这也是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答案 C 诗歌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对故园贫苦生活的反感”是错误的。
15.答案 应重读“春风”。因为这里作者要强调的对象是春风,它比其他的风更好,更令人陶醉。
解析 重读的词语通常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春风比其他的风更令人陶醉,无处不在,抚摸万物。春风是“主角”,是作者要强调的对象,因此应重读“春风”。
16.答案 因为逗号比顿号停顿时间长,有强调的意味,这里对春天来临,万物生长的详细过程有强调意味,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此题要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逗号比顿号停顿时间更长,因而能使并列的词语有强调的意味,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结合“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的语境可知,“苏醒,返青,拔节,生长”写了春天万物生长的过程,流露出春回大地充满生机的喜悦之情。
17.答案 隐含了邻家大伯收获韭菜的喜悦和自家韭菜品质好的自信、自豪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揣摩。“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春天来临,万物生长,邻家大伯收获了鲜嫩的韭菜,因此有收获的喜悦之情。“无公害的!”饱含着对自家韭菜品质好的自信、自豪之情。
18.答案 春风柔和,春雨湿润,不舍离开;沐浴在春雨里,人们像在享受甘霖,不忍离开;春雨贵如油,表现了村民对春雨的喜爱,村民们由春雨想象到了丰收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可知,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不急于赶路避雨”是因为春雨珍贵,他们不舍得离开春雨;由“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可知,春雨淅沥轻柔,农民沐浴在春雨里,享受着雨的滋润,不忍离开春雨;由“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可知,表现了农民由春雨想象到了丰收的景象,春雨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19.答案 批注1:“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运用对偶修辞,句式齐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表现了傍晚村庄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批注2:“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运用社会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傍晚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淳朴、和谐、安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可从修辞或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如“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运用了拟人修辞,“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运用了对偶修辞,“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天南海北的信息”运用了社会环境描写),分别写出表现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可。
20.答案 借景抒情。本文描写了春天来临时的鸟儿、植物、小河,孩子、大人们的活动情景,乡村雨后、傍晚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春天、乡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本文描写了春风来到(春天来临)时的鸟儿、植物、小河,孩子们吹柳笛、放风筝,大人们收获韭菜、用香椿做菜的活动情景,乡村雨后、傍晚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是对春天、乡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此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