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74页主题图、教材75页例1、教材76页例2及相关习题。
2.教材74页的主题图呈现了一个体育馆,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结合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重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2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3.教材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想一想”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体会数学的价值,感悟数数的方法和表示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数100以内的数。
2.100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千”的直观模型,从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备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
问题导入 数数。(教材75页例1)
过程讲解
1.数出所摆小正方体的数量
重点提示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是说,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上图:当数较少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 地数,得出10个一是十。
中图:当数较多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 地数,得出10个十是一百。
下图:当数更多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 地数,数到九百时,再增加一百是10个一百,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2.认识计数单位“千”
“千”和前面学过的“一(个)、十、百”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归纳总结
“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数数时,可以根据数目的多少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
知识点二 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及组成(掌握运用)
问题导入 有多少个圆点?(教材76页例2)
过程讲解
1.明确数数的方法
题中要求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圆点,可以先一十一十地数,10个10就是100,再把100个圆点圈一个圈。圈几个圈就有几个百,再与剩下的圆点数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个圆点。
2.数出图中的圆点个数
100个 100个 35个
2个一百是二百,与三十五合起来是二百三十五,即一共有二百三十五个圆点。
3.明确数的组成
二百三十五可以用小棒摆出来,具体如下:
这个数是由2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小结: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明确三位数的读、写
利用计数器拨珠读、写235。
写作:235
读作:二百三十五
归纳总结
1.1000以内数的组成:看一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10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10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数位有0读出来,末尾有0不读。
备易错易混
误区一 填空:8个一和8个百组成的数是(88)。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掌握数的组成。“8个百”应该在百位上写8,“8个一”应该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没有数,要写“0”占位,因此这个数应写作808。
错解改正 808
温馨提示 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误区二 判断:727中的两个“7”表示的意义相同。(√)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对数位的意义理解有误。百位上的“7”表示7个百,个位上的“7”表示7个一。
错解改正 ×
温馨提示 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代表的意义不同。
备综合能力
能力点一 运用枚举法解决有限数列问题
典型例题 在101~200中,“0”出现过多少次?
思路分析
具体数 总次数
0在个位上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 10次
0在十位上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200 10次
正确解答 10+10=20(次)
方法提示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分别找出“0”在各数位上出现的次数。
能力点二 运用假设法解决猜数问题
典型例题 一个数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思路分析 根据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可知,十位上的数字最小,可以先假设出十位上的数字,再推测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如下表所示:
十位 个位 百位 是否符合要求
1 2 4 是
2 4 8 是
3 6 12 否
观察上表可知,这个数可能是412或824。
正确解答 这个数可能是412或824。
方法提示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假设出最小的数字。
备教学资料
笨拙的罗马数字
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我们在钟面上看到过罗马数字。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分别表示1~12。
罗马数字是古代欧洲人发明使用的,基本表示法是用7个拉丁字母来代表不同的数,如下表:
拉丁字母 Ⅰ Ⅴ Ⅹ L C D M
代表的数 1 5 10 50 100 500 1000
除此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必须经过运算才能得到。
相同字母并列写在一起,表示把它们代表的数相加,例如:Ⅲ=1+1+1=3,ⅩⅩ=10+10=20。
不同的字母并列时,如果左边字母代表的数大于右边字母代表的数,那么表示这两个数相加,例如:Ⅻ=10+1+1=12;如果右边字母代表的数大于左边字母代表的数,那么表示这两个数相减,例如:Ⅳ=5-1=4。
因为罗马数字的写法很麻烦,所以后来就逐渐被阿拉伯数字所取代了。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一、指南针
我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距今约有两千五百年。
二、造纸术
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方法,距今约有一千九百年。
三、火药
我国唐朝时期就出现了火药武器,距今约有一千一百年。
四、活字印刷
我国宋朝年间,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距今约有九百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