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第1节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第1节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1 11: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教学的是教材2、3页的内容。
2.教材2页从现实生活场景引入,通过原有的方位知识,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知识。例1通过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继续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奠定了基础。
备已学知识
位置 相对性
上、下 甲在乙的上面,乙在甲的下面。
前、后 甲在乙的前面,乙在甲的后面。
左、右 甲在乙的左边,乙在甲的右边。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2.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备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问题导入 早晨,太阳在东方。(教材3页例1)
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________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________面,大门在校园的________面。
过程讲解 
1.情境图解读
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美丽的校园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宁静、安逸。小明早早地来到学校,站在操场上借助太阳辨认方向。
2.借助太阳认识方向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3.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
根据一个方向,可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如下图:
方法提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前”是指我们面对着的方向,“后”是指我们背对着的方向;通常右手所在的一侧是“右”,另一侧就是“左”。
      
        
重点提示 东与西、南与北是两组相对的方向,只要知道每组中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也就随之确定。
      
         
4.明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如右图。
5.辨认校园中各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小明站在校园的中间(面向东)
6.正确解答
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西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归纳总结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2.根据确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拓展提高
生活中,可以借助工具和其他事物辨认方向。
(1)借助指南针辨认方向。
指南针能指出南、北方向(除南、北极的极点外)。
(2)借助其他事物辨认方向。
①借助北极星辨认方向:面向北极星时,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②借助树木辨认方向:一般情况下,北半球的夏天,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被伐树木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稠密的一面是北。
③借助积雪辨认方向:在北半球,南面山坡的雪化得快,北面山坡的雪化得慢。
……
备综合能力
方法运用 运用对应法解决方向问题
典型例题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熊和小猴的家在同一片树林里。根据下面的对话画出这五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关系平面图。
思路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小兔、小松鼠、小熊和小猴四只小动物的家都与小刺猬家的位置有关,因此应以小刺猬家为观测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图原则,画出这四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
(1)以小刺猬家为观测点,在平面图的中心写上“小刺猬家”,并标上方向标。
(2)小熊家在小刺猬家的西面。根据绘图原则“左西”确定小熊家应画在小刺猬家的左面。
(3)小松鼠家在小刺猬家的南面。根据绘图原则“下南”确定小松鼠家应画在小刺猬家的下面。
(4)小刺猬家在小猴家的西面。小猴家在小刺猬家的东面。根据绘图原则“右东”确定小猴家应画在小刺猬家的右面。
(5)小刺猬家在小兔家的南面。小兔家在小刺猬家的北面。根据绘图原则“上北”确定小兔家应画在小刺猬家的上面。
正确解答 
方法总结 绘制平面图时,要先确定观测点,在谁的哪一面,就以谁为观测点,然后标出方向标,再根据其他地点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备教学资料
指南针的历史
指南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它的起源可以上推至战国时代,当时有一种称为司南的指南器具,是指南针的雏形。指南针的发明并无确切的时间及发明者。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曾提及在行军时用指南鱼来帮助辨认方向,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成为了了解当时指南针的发明的最佳参考资料。
蜜蜂是怎样辨认方向的
蜜蜂采集花粉而不迷路,是因为蜜蜂的头上有一对奇异的复眼,每只复眼由6300个单眼组成,光线进入眼晶体,通过晶锥,到达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感光色素位于密集的微绒毛中,感光色素分子对偏振光特别敏感,因而有着良好的定向功能,能测出天空中不同亮度的各个区域。蜜蜂就是用众多的单眼来感受太阳偏振光,即使乌云蔽日,它们也能根据太阳方位的变化,进行时间、方向的校正。因此,它们外出采蜜和回巢,都不会迷失方向。
科学家受益于蜜蜂偏振光定向本领,研制出偏振定向器,用于飞机、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