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新课标中图版课件系列《高中地理》
必修2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课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学习要求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有怎样的影响。傣族人家的竹楼怎样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建造这样的住房?客家土楼希腊民居美国城市—底特律荷兰水城威尼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习俗、信仰等方面。藏民的拜佛藏族的天葬约旦庙宇摩梭人的服饰和船约旦庙宇尼泊尔男人的的扮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西方宫廷的喷泉、雕塑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地域文化反映了文化的地方性特征,一般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的制约。还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一、地域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文化与人口-1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姻、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例如初婚年龄的大小、婚姻的稳定程度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非洲、印度等),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常见,这显然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外国文化与人口-1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繁殖。例如,在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晚婚的爱尔兰妇女-2爱尔兰妇女是晚婚的模范。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爱尔兰的人口普查资料,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了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中国文化与人口一是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初婚年龄大多集中于15-20岁。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而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适当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二是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从而形成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崇尚多育多子、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宗教融入了汉文化建筑特点的清真寺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清真寺阿富汗古城丽江古城地域文化与古城如何理解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发展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文化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作用,使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环境深深地烙上地域文化的印记。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在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城市景观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布局、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方面,这三者是城市景观中最显而易见的,是城市景观的主题。拉萨的建筑--大昭寺中国建筑的南北差异南尖北平 南敞北封
建筑朝向
从宫殿、宗庙、陵墓,到街巷、民居,都强调辨正方位,强调南向。这是先人重视“南”的自然基础。加上礼仪等级观念,南为乾,南为天,南为贵,南向成为不可动摇的规则。
座北面南规则。
我国南北差异-1南船北马 、南米北面
南矮北高
南繁北齐(语言)
原因:地形,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话”;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人们之间交往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我国南北差异-2南经北政
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发达。北方的六朝古都(西安、洛阳、北京),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的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
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文化差异一个国家的两大代表性城市,在经济实力、文化传统、城市规划及其很多方面,都是处处可媲美的一龙一虎。
北京和上海两地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一些明争暗斗甚至嘲讽嗤笑的现象:北京人嫌上海人太小家子气,上海人则笑北京人太土气;北京人的实在,在上海人的眼里只不过是粗野,上海人的现实,在北京人看来是一种算计;北京人以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而自豪,上海人则为上海的发达而自喜。
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文化差异-2北京和上海各有各的文化,并且在这种历史和文化下各有各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首都--北京作为古老而悠久的政治中心,曾经辉煌、曾经沧桑……在饱受岁月洗礼之后,走到了今天的成熟和从容。她就像雍容华贵的老妇人。
“洋场十里华灯凄迷’的上海,留声机里永远的”夜上海“,30年代靡靡之音里的东方巴黎,在经历了一段徘徊和煎熬之后,走到了今天的繁华、发达。她就像魅力四射的少妇。
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文化差异-3北京,有中国的硅谷--中关村,这里有在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学----清华、北大、人大以及北理工、北航、北邮等。所以,北京可以说是在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乏欧亚大陆都具有头号的国际知名度。这一点,在中国,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比拟的。当然,北京还有城市改造趋于缓慢,经济增长速度慢,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等待人们解决。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领导能力,拥有中国所有城市中最高的GDP总值和人均GDP值。并且强有力地辐射整个华东地区,使其成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经过近十年的全面建设,上海早已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当然,上海也有其弱点,它的文化底蕴尚薄,知识支撑尚无力,与其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等等。课本2-3-3图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清真寺,这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的宗教文化特点。课本2-3-2图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物高度逐渐下降,市内交通道路纵横交错、立体化发展,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图表阅读课本2-3-1 欧洲城市文化广场
欧洲的城市,中心及其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异不大,相对比较均匀和谐,市中心往往是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等。其外围才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反映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存和有机融合。课本2-3-4图中国丽江古城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其建筑布局是依山傍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韵味,处处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平民化的纳西民居是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的见证。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反映了文化的地方性特征,一般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的制约。还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意识形态的影响。
所以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区域性,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还表现出时代性和在一定阶段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如何理解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发展-2城市布局是城市中各种形式的房屋、道路及其其他特殊建筑物的空间排列差异。城市空间结构通过不同功能区的有规律分布,反应了人们为经济和社会用途而划分土地的方法。而地面上的任何一种文化景观都不会像建筑风格那样现象鲜明:白色朴素的新英格兰教堂;阳光下金光四射,壮丽辉煌的金顶清真寺;极度气派豪华,金玉堆砌,强调几何美的凡尔赛宫;代表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北京故宫;现代大都市中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等,都反映和记录了城市的文化特征。
城市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具有丰富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北京的四合院与上海的里弄,就是不同文化风格的民居;纽约的摩天大楼与上海的摩天大楼,虽然都是现代化建筑,但也具有不同的文化韵味;北京的紫禁城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具有东西方的不同气派和历史文化内涵。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