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1 17:0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二、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学习隋朝的历史,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开篇的第 1 课。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为了巩固统一,隋文帝时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迅速,国力强盛;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
1300 年。但隋炀帝的暴政也使得隋朝迅速灭亡。从 581 年杨坚建立
隋朝至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仅存在三十八年,“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
本课内容有四个子目: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以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灭亡为两大框架,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这两件大事,实际是隋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逐渐熟悉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充分地启发与引导。同时,学生对隋朝的历史比较陌生,因此趣味性与知识性要能很好的整合,多创设情境,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学目标
1. 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灭亡。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
难点: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或影响;科举制度创立的进步意义
影响或意义的问题,一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本课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或影响、科举制度创立的进步意义是难点。隋朝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朝代,大运河、科举制更是离广州的学生距离遥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视频与图片等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水平的资料,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同时运用多样化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读,强化唯物史观,树立一分为二,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观点与意识。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或影响,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都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着手突破,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标题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因此本课设计时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以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灭亡为两大框架,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隋朝的统一、隋朝巩固统一、隋朝的灭亡为三大子目,更能体现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与逻辑。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与前后已学或要学的历史知识与朝代建立联系,因此增加了前言部分。通过《朝代歌》,用时序将所学朝代更替显现起来,从而加强时空观念与强化时代阶段特征,初步感知隋朝。新课导入部分,运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老师曾经在《百家讲坛》所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抓住关键词“勃兴速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隋朝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特别是隋统一的历史意义是需要重点识记与理解。此部分设计有两个小子目:1.隋的建立;2.隋的统一。在教学中首先播放视频《隋文帝:勤俭节约的开国之君》,提出有关隋统一的三个问题,希望能马上吸引学生,并使学生能对隋朝建立与统一的基本史实有初步的了解;之后讲述胭胭井的故事,提出两个问题探究:隋统一的原因是什么?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特别是通过示意图回顾历史,加深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理解,更深刻地意识到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意义重大。
隋朝巩固统一设计了三个小子目:1.励精图治(隋文帝);2.开通大运河;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文帝的励精图治,通过表格与史料阅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这也为隋开通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开通大运河部分,课本内容较少,增加了关于中国地势走向、图片、文字等史实,除了对照《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归纳出“一、二、三、四、五”等基本的史实帮助学生识图与记忆外,问题思考: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也需要学生将刚刚学习完的隋文帝统一天下与励精图治等内容再次联系起来,及时巩固并学以致用,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对于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与影响,则通过史料研读与合作讨论,强化唯物史观,树立一分为二,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观点与意识,为隋的灭亡也埋下伏笔。开创科举制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设计从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创立与作用三方面着手,通过对比科举制创立前后变化的分析、细致讲解、史料研读手段,肯定了科举制产生的进步性,并突出它对维持政局稳定的积极作用。
隋的灭亡也有两个子目:1.原因;2.灭亡。首先出示(唐)罗隐《炀帝陵》诗句,对比前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隋灭亡原因探究及成语故事“罄竹难书”由来的讲述,使学生明白隋炀帝的暴政是隋灭亡的根本原因。
课后小结,再次指出隋经历二位皇帝二世而亡(隋文帝与隋炀帝),突出每位皇帝的杰出贡献,同时也使学生再次意识到隋朝“短暂而繁荣”的特点,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与启示。
课后作业实际是一个拓展,希望学有余力的同学能自己安排,通过纪录片《大运河》,进一步深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感受隋朝的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力。
八、教学过程
(一)前言
【教师活动】回忆《朝代歌》,对应已学内容与时代阶段特征。
(
夏商周时期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
秦汉时期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
隋唐时期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二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与前后建立联系,加强时空观念与强化时代阶段特征。
(二)新课导入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这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老师曾经在《百家讲坛》所说的。
隋朝经历 38 年,二世而亡。那么,
隋朝是由谁建立、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它有哪些建树从而“光芒四射”?又是为何“短暂而亡”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学习第 1 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三)新课讲授
一、隋朝的统一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隋文帝:勤俭节约的开国之君》,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开国皇帝。
隋朝统一天下的时间和事件。
隋统一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隋朝的建立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隋朝建立的时间,从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到,是 581 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在长安。
呈现:隋文帝画像
隋朝的统一
【教师活动】播放《隋朝形势图》,指出长安位置。
讲解:隋朝的统一,是在 589 年,以隋灭陈,最终统一天下。我们需要注意,在《中国历史地图册》P7《隋朝形势图》中,都城长安的位置,长安就是指的今天陕西西安。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引,识别地图,找到都城长安的位置。
【设计意图】落实基础史实,培养识图能力,记忆重点时间、人物、地名等。
【教师活动】讲述胭脂井的故事,布置任务思考。
故事讲解:589 年,隋朝 50 万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都城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逃入一口枯井当中。这口枯井,被后人嘲笑为
“胭脂井”。
布置任务:通过视频和相关连接,思考:隋朝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隋朝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呢?
【教师活动】在学生思考后归纳讲解:首先,北方民族的大交融,民族之间矛盾逐渐消融。同时,由于战乱,大批北方人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北经济的差距日益缩小。第二,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第三,我们从视频也可以看到,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与此同时,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经济,稳定局面,从而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的局面。第五,隋文帝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这一系列都说明: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与胭脂井故事的讲述,学生对隋文帝有初步的了解,初步认识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呈现朝代回顾示意图(局部)
在学生回答后演示并讲解: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历史。自西晋灭亡以来,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最终,在 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也为后来唐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因此,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特别是自西晋以来,
270 多年的分裂,开创了隋唐 320 多年统一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理解,更深刻地意识到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意义重大。
【过渡】隋朝统一以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二、隋朝巩固统一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隋朝还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结合课本,说说采取这些措施后的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励精图治(隋文帝)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总结归纳:首先,当然是隋文帝的励精
图治。课本P2 提到措施:(1)经济方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2)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活动】出示《隋代全国人口、耕地面积等变化图》,进行史料研读。
史料研读:《隋代全国人口、耕地面积等变化图》
时间 项目 隋文帝即位 (581 年) 隋炀帝即位 (604 年) 结论 (表现)
全国人口 3000 多万人 4600 多万人
耕地面积 1900 多万顷 5500 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 阳 含 嘉 仓 、兴洛仓等
【学生活动】阅读表格,在教师的指引下,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解读材料,引领思考,归纳总结
我们从上面的这一表格当中,可以看出来,隋朝初年,人口只有 3000 多万人,而到了隋朝盛世时期,达到了 4600 多万人。这说明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同时,垦田数目的不断扩大,粮食也非常的充足。在《贞观政要》当中,曾经提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这一系列都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这就是在视频当中所提到的“开皇之治”。也为隋开通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进行文字、表格等史料的研讨,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全面感知隋文帝时期隋朝国力的强盛,为下一子目的学习打下基础。
开通大运河
(1)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自行寻找答案。
【教师活动】讲解:从书中我们发现,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其实,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东西走向,因此南北交通不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就已经得到了发展,都城长安在北方,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供应,都要倚仗江南。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水运粮食比起陆运更有优势,运量大,速度快,费用也比较小。
(2)时间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自行寻找答案。
【教师活动】讲解:从 605 年开始,隋炀帝就征发几百万人,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概况。
【教师活动】出示 P3《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阅读地图,找出最重要的点或信息。
【教师活动】学生识图标记后,讲解:我们对照课本 P3《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把它总结为“一二三四五”
一条大运河,指的就隋朝大运河;两千多千米,指的是它的长度;
三点,在这条大运河上,注意最北到达涿郡,就是今天的北京,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最南到达余杭,就是今天的杭州;
大运河分为四段,从北到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大运河沟通了五条河流,指的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关于《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希望大家特别的重视。
【设计意图】提高识图能力,提取重要信息,初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思考: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联系前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归纳:
①隋文帝在位 20 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和天然河道为基础。
(4)影响或作用
【教师活动】史料研读,提出问题: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史料研读: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汴河铭》材料二 炀帝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众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
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学生活动】研究史料,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解读材料,引领思考,归纳总结。
材料一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里提到的“其为利也博哉”,是指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中,炀帝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众穿永济渠。其中出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的情况,也就是说明了成年男子不够用,在这时征发妇女。那么这个,可以说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负面影向和作用了。
材料三中,“隋亡为此河,水殿龙舟事”,指的是开凿大运河浪
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是隋炀帝奢侈腐化的表现。但是它也提到了“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也就是说,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和隋炀帝的功绩。
因此,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对于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直到今天有些地方仍在使用,这是最主要的。
消极:但也带来了沉重的徭役等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是隋灭亡的原因之一。这就是它的消极作用。
总结一下,大运河的开通,“罪在当时,利在千秋”。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研读与合作讨论,强化唯物史观,树立一分为二,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观点与意识,为隋的灭亡埋下伏笔。
【过渡】出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还与人才有关,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度。古人称: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状元榜眼探花,这些都是跟隋代的什么制度有关呢?当然是科举制。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教师活动】讲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因此许多有才能的贫寒子弟未必能够进入朝庭。因此,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由于只注重门弟,因此这样
一种选官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任用,也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师活动】讲解隋文帝、隋炀帝在科举制上的贡献,对比前后的变化。
讲解:隋文帝时,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个时候,选官就不再看门弟,大家凭考试、凭才学做官。选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那么课本P3 问题思考:想一想,科举与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这一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3)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史料,分析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
【学生活动】研读史料,加深理解。史料研读: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士立《开放的中国》
【教师活动】材料研读,详细讲解。
确实。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对皇权的加强)。
扩大的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促进
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 多年;成为世界上选拔人才的典范。(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意图】史料研读,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过渡】隋朝蓬勃兴起,又是如何灭亡的呢?三、隋朝的灭亡
【教师活动】出示唐·罗隐《炀帝陵》诗句,对比前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唐·罗隐《炀帝陵》
唐代罗隐的诗中提到“平陈业”,指的是隋灭陈,统一天下,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率 50 万大军攻入陈,为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雷塘,指扬州,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后被部将杀死。
这也是课本P5 第 2 个思考题: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研读史料,结合所学,讨论得出答案。
原因
【教师活动】在学生讲述后归纳讲解:从前面的讲述中,我们不
难发现: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如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等。刚好与他的父亲隋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都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从而激发了阶级矛盾。
【教师活动】讲述“福手福脚”、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讲解:这些隋炀帝的暴政,使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课本P4
《相关史事》中提到,为了逃避沉重的徭役的兵役,人们被迫采用断手断脚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脚”。
断手断脚,竟被称为有福,可见人们承受了多大的苦难。人们纷纷充斥隋炀帝:“罄南ft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就是我们今天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
【设计意图】通过隋灭亡原因探究及成语故事“罄竹难书”由来的讲述,明白隋炀帝的暴政是隋灭亡的根本原因。
灭亡
【教师活动】讲解:隋炀帝的暴政,最终激起了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ft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四)课堂小结
隋朝勃兴速亡,魅力十足!它的经验与教训为后来唐朝的统治者所继承与借鉴,同时它也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泽被后世。
(五)课后作业
2014 年 6 月 22 日,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 46 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
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大运河。推荐:纪录片《中国大运河》
有河必有桥。隋代的桥梁建筑技术高超,隋代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查阅资料,分析赵州桥的特点。推荐:《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