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1 14: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1.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其中不包括(  )
A.法国巴黎公社
B.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C.英国宪章运动 
D.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2.下列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主张自由放任的竞争 
B.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C.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
D.找到了正确有效的途径
3.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公社”这一社会组织的是(  )
A.傅立叶        B.恩格斯 
C.圣西门    D.欧文
4.《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是(  )
A.1846年    B.1847年
C.1848年   D.1849年
5.马克思曾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在此,马克思( )
A.揭示了经济交往的影响 B.强调了科技革命的贡献
C.抨击了殖民扩张的罪行 D.反思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6.1921年2月,蔡和森撰文:“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带有强烈的战斗色彩
7.《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产生后,逐渐成为世界历史上史上最有威力、影响最深远的歌曲。这是因为《国际歌》( )
A.号召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C.被世界各国共产党长期广为传唱 D.反映了世界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
9.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 D.追求社会主义政治理想
9.巴黎公社直接与工人合作协会签订包工合同,以免工人受中间盘剥,取缔面包房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职工工资,取消房租,归还劳动者在当铺的抵押物品。这些措施体现了 (  )
A.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特点
B.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政权
C.巴黎公社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
D.调动工人阶级积极性以实现工业化
10.下图描绘的是在最后战斗中的巴黎公社女社员的形象。图片反映了 (  )
          
A.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B.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巴黎公社捍卫政权的革命精神
D.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德]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刘祚昌《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剧中人的面貌”在什么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所体现的思想及其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
1.答案:A
解析: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答案:B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3.答案:D
解析: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最终失败。
4.答案:C
解析: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工人运动。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英法工人阶级走向国际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代议制走向完善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英法工人阶级已经不再追随资产阶级,而是作为独立的新兴政治力量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信息,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以免工人受中间盘剥……归还劳动者在当铺的抵押物品”来看,巴黎公社采取措施保护工人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故答案为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而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公有制经济,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在最后战斗中的巴黎公社女社员”以及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巴黎公社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解放,捍卫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图片无法体现出巴黎公社的性质与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故排除A、B两项;巴黎公社最后是失败的,故排除D项。
11.答案:(1)领域:生产领域。变化:从自由、平等到不自由、不平等(或受到压迫、剥削)。
(2)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思想:民主、平等思想。作用: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剥削阶级。
(4)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