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1 15: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2.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冶铁技术起源于( )
A.埃及 B.西亚 C.印度 D.中国
3.人类文明最初犹如茫茫大海的几座孤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点状文明在空间拓展中相互连接。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有( )
①武力扩张与征服
②神话、艺术与文字传播
③技术传播
④宗教和思想传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表述错误的是( )
A.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都实行行省制度
C.都推行君主专制 D.都任用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原来没有文字,是腓尼基人把文字带给他们的。这说明腓尼基文字( )
A.属于象形文字 B.推动了希腊文明发展
C.是海外殖民的产物 D.发展了楔形文字
6.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这说明中欧建立直接联系,主要得益于( )
A.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D.波斯帝国垄断了商路
8.颜海英在《世界文明史 古代埃及文明》一书中指出,古埃及人主要向南与努比亚,向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发生联系。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地理位置的独立性 B.专制王朝的封闭性 C.西亚大国的侵略性 D.王权观念的宗教性
9.古希腊的许多学者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希罗多德、柏拉图等都曾前往埃及并在那里学习过。由此可以断定(  )
A.古希腊文化来源于古埃及文化
B.古埃及的高等学校教育十分发达
C.古代非洲比欧洲文化程度高
D.古埃及文化对古希腊文化影响巨大
10.下表内容反映了波斯帝国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波斯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历法 使用略加变动的埃及太阳历
建筑 模仿流行于巴比伦尼亚的月台和阶梯式建筑,仿制带翼的公牛、色彩鲜艳的玻璃砖
A.具有很强的模仿性
B.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
C.注重保持民族传统
D.不擅长区分文化优劣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说:“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内部轮流执政……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材料二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抢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 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三 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角斗士则被驱进角斗场,或互相厮杀,或与猛兽搏斗,以生命为代价供奴隶主哄笑取乐。奴隶稍不如主人意就被施以鞭抽、拳打、铁烙。为防止奴隶逃亡,有的奴隶被戴上项圈,项圈上的字是“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述奴隶的处境。
1.答案:D
解析:A、C两项是属于文明扩展的共同条件,故排除;当时东西方文明都处于形成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差距,故排除B项;东方属于农耕文明,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在这两种不同的文明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造成其扩展方式也不同,故D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并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故本题选B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明的扩展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力扩张与征服,神话、艺术与文字传播,技术传播,宗教和思想传播都有利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因此①②③④均属于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实行行省制度、都推行君主专制;亚历山大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逐渐形成了希腊字母,有利于希腊文明的发展,故B项正确;腓尼基文字属于字母文字,不属于象形文字,排除A项;腓尼基文字是由原来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是海外殖民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丝绸之路。材料反映了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在技术和土特产等方面的交流,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并未涉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强调其交通要道的地位,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外交流的影响,不是对中国经济地位的影响,C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的“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可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第一次直接交往得益于海路的畅通,即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故选B项;甘英出使大秦是在公元97年,与题于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没有到达中国,排除C项;“波斯帝国垄断了商路”是大秦与东汉建立直接联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因素,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古代埃及文明传播的地域,古埃及虽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点,但北边的地中海和东西两边的沙漠,构成了河谷流域的天然屏障,使得对外联系相对困难。这种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性,对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故选A项;专制王朝也具有开放性的一面,排除B项;古埃及不属于西亚大国,排除C项;王权观念具有宗教性,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答案:D
解析:古希腊的很多学者前往埃及学习,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这种文化交流使古埃及文化对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A
解析:材料“使用略加变动的埃及太阳历”“模仿流行于巴比伦尼亚的月台和阶梯式建筑,仿制带翼的公牛、色彩鲜艳的玻璃砖”,反映出波斯文化带有很强的模仿性。
11.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公民内部的平等。
(2)性质: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
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处境:被广泛用于各种社会劳动中;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被当作奴隶主取乐的工具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