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1 15:2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古时期的亚洲
1.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政治活动需要
C.传播伊斯兰教 D.经济利益驱使
2..阿拉伯人伊本 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至15世纪,《医典》在西方被重印了 15次。材料说明( )
A.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D.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
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古代学习隋唐文化的“汉化”改革和近代学习西方的“欧化”改革。其中“汉化”改革是指(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4.自然崇拜和亡灵崇拜是古代日本万物有灵观的两大核心。对自然的崇拜逐渐形成了( )
A.武士道 B.茶道 C.仙道 D.神道
5.《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喜欢听故事 B.阿拉伯曾征服印度等地区
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6.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这从侧面说明( )
A.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C.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奥斯曼帝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左右东西方贸易
7.我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他在归国后撰写的《佛国记》(即《法显传》)中,称赞笈多王朝统治者施仁政,“人民殷乐”。这说明笈多王朝( )
A.确立佛教为国教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与中国往来密切 D.统治者重视民生
8.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共有23个省。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于德里苏丹。担任“瓦利”职位的是( )
A.基督教徒 B.印度教徒 C.穆斯林 D.吠舍
9.1185年,源赖朝令亲信担任朝廷的内览,并实行“议奏”制度,规定凡违背“兴行善政”的事,即使是天皇同意,也应反复启奏,坚决阻止,以尽“忠臣之礼”。这表明(  )
A.源赖朝竭力维护天皇权威   
B.幕府体制正式确立
C.源赖朝试图提高政治地位   
D.中央政府名存实亡
10.朝鲜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深远
B.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年,奥斯曼帝国推翻了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派总督专门治理。总督将埃及划分为24个省,并任命埃及的马木路克为省长。另外,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帝)派一支5000人的近卫军驻扎埃及,作为总督和马木路克的制衡力量。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侵占埃及时,掠走1.8万名工匠,使埃及50多个手工行业消失。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争霸地中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繁荣的埃及手工业、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遭受致命打击。以精美著称于世的(埃及)丝织业荡然无存,昔日东西方贸易中心——繁华的亚历山大城,人口曾达60万,到18世纪末变成一个仅有8000人的小渔村。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16世纪时埃及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政策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由题干中“阿拉伯人 伊本 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 的医学教科书”可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 出了重大贡献,B符合题意。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排 除C;A、D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B。
3.答案:C
解析: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故D项正确。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施仁政,‘人民殷乐’”可知笈多王朝的统治者关注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故选D项;题干中未涉及佛教在笈多王朝的地位,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笈多王朝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排除B项;法显一人到达笈多,不代表笈多王朝与中国往来密切,排除C项。
8.答案:C
9.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源赖朝想限制天皇的权力,试图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政府名存实亡,B、D两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可判断出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的选官制度影响深远,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是科举考试的特点,D项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答案:(1)受奥斯曼帝国的行政控制;对外贸易及城市经济遭到破坏,渐趋衰败。
(2)阻断了欧亚商路,造成了欧洲的商业危机,迫使欧洲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