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复分解”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学会分类判断复分解反应、构建知识网络。
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从微观理解、判断物质能否相互反应。
拓展眼界,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是单一的水、气体、沉淀,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重点、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学习方法指导】
记住常见到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四大反应类型,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分解反应,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师】首先,请大家回顾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将这个反应类型拆分为三个部分来和大家进行探究,他们分别是(此处示PPT)分类观、微粒观、变化观。
活动一 用“分类 观”再识复分解反应概念
1.现有CuO、CO2、HCl、 Ca(OH)2、Na2 CO3、CaCl2等六种物质
物质类别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碱 盐
化学式
(1)请判断他们的物质类别,并将化学式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2)分析哪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请用“ ”连接相关物质。
CuO CO2 HCl Ca(OH)2 Na2 CO3 CaCl2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分析】在这些反应中一定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即“两交换,价不变”才能归为复分解反应,尤其关注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此为学生易错点。
【师】学会判断物质类别并区分复分解反应是最基本的,关于这方面的学习,我们还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归纳:
2.请将“酸”、“碱”、“盐”填在图1空白处,并判断哪些类别物质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学生思考书写后,由代表回答,并进行答案公布)
【过渡】我们已经从物质分类的大角度思考回顾了复分解反应及其特点,那如果把它细化,用“微粒观”该如何去了解它呢?(展示PPT)让我们先从基础着手,同样也是先学会构建知识框架。
活动二 用“微粒观”揭示复分解反应实质
1.图3为复分解反应离子网络图,图中用短线相连的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气体或者水或者沉淀。现有NH4+、Ca2+、SO42-、CO32-、Cl-,请将它们提案如下面合适的括号中,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离子网络图。
2.结合网络图分析下列问题:
①农业上,为何不可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②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通过加哪些试剂除去这两种杂质?
(给时间思考,并由代表回答问题、分析问题)
【重点分析】明确生成水、气体、沉淀的离子组合,并学会应用关联到书本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知识点上,并总结性记忆离子组合框架。
【师】同学们看样子已经对复分解反应的有关规律烂熟于心了,那我们来做个小小预言家,看看下面的实验组和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根据图4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现象并填表:
溶液颜色 沉淀情况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图5、6分别为实验1、2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形分析实验1、2现象异同的原因。
(3)实验2、3中,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7所示,则A表示的是哪个实验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为什么?
【重点分析】
会有学生不注意碱中事先已滴加了酚酞,需提醒审题,再去分析反应及颜色变化,并细化到微观,让学生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
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颜色改变是因为原本使酚酞变色的OH-与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从而使得溶液变色。
微观分析,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离子越多导电性越强,有水、气体、沉淀生成则变弱
【过渡】复习到这里大家都对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及微观条件非常熟悉了,那老师有一个问题: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是一成不变的吗?(展示PPT)
活动三 拓展 用“变化观”认识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1.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以及液氮中的溶解度如下: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g 9.2g 1.5x10-4g 33.3g
液氮 8.6g 97.2g 0.8g 约为0
请判断Ba(NO3)2和AgCl在以液氮为溶剂的溶液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师】将Ba(NO3)2和AgCl互换离子组合,得到若反应,将会得到的产物,而根据之前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可知,BaCl2在液氮中为不溶物,即为我们所说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沉淀,则反应可以进行。
2.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为:①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饱和溶液;②向NH4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3结晶析出完毕;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得到Na2CO3。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 NaCl = NaHCO3↓+ NH4Cl,请结合下表分析该反应为何能发生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20℃时的溶解度 36.0g 21.0g 9.6g 37.2g
【引导】观察各物质溶解度,我们发现了什么?
【重点分析】
通过不常见沉淀定义,引导学生明白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应物质的溶解度也会发生改变;且沉淀不止指不溶物,也可能是反应中溶解度远小于其他物质的生成物。
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万事万物,需要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展示PPT)
过关检测
1.下列物质中能与Na2CO3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Cl B. BaCl2 C. KOH D. KNO3
2.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目的 原理方程式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盐酸
鉴别Na2SO4溶液和NaOH溶液
3.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某同学绘制了下图,请完善: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复分解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对应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聆听!
【板书设计】
再识复分解
(学生上黑板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