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班级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新授 高二历史组 高二级部 高二级部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重点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1、哲学的产生:(1)时间_________________(2)原因:一些人开始怀疑 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希腊哲学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______________精神。(3)代表人物:第一位哲学家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________________。补充:希腊最早的哲学是___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没有关系。自然哲学诞生的意义: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____________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2、古希腊的智者学派:(1)出现的背景: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___________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2)主要观点:①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__________转移到认识_________,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强调______的价值、_______的决定作用。(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其观点是:“ ,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4)评价:①积极的方面:构成古希腊____________的基本内涵;强调______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__________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______的尊严。②消极的方面:智者学派过分强调_______________,忽视人们认识的________,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开创了新的哲学方向(1)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处于同一时代。(2)哲学思想:①认为要重点探讨人_______,认识人自己; ②强调________的作用,认为人必修具有 ,才能________,认为________是一切罪恶的根源。③他把 和 合二为一。(3)影响: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新的哲学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________”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1)观点:认为_________高于一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 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 。(2)评价: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 __________的学科。他把希腊哲学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课堂学案一、评价智者学派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希腊智者学派有着怎样的人文主义精神?2、看这幅漫画回答: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欣赏:普罗塔哥拉在收受弟子教人打官司时订下合同,学生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当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决定起诉他。在法庭上,老师志在必得地说: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罗塔哥拉悖论”,也称为“半费诉讼”。二、了解苏格拉底 1、材料: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与这段材料中有关的苏格拉底的观点是?2、怎样看待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意义 三、如何理解 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3)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4)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三)当堂检测:1.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2.“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3.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C.研究“神”的本质 D.研究人类社会4.下列内容不属于苏格拉底关于道德方面主张的是()A.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B.道德就是知识C.知识就是道德 D.知德合一5.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6.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主张的一致之处是()A.忽视道德 B.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C.追求功利 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7.苏格拉底提倡“知识即美德”的政治目的是()A.挽救衰落中的城邦制度 B.追求激进的民主政治C.鼓励人类追求自身的幸福 D.推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废除8.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哲学观点是()①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②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③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④最高的知识就是对“恶”这个概念的认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智者学派提出的著名命题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的本原是数10.对智者学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C.过分强调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D.遏制了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法律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民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的约定的产物。”——安提丰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材料四:“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材料五:美德即知识。(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分) (2)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一些?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 材料四、五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其在古希腊历史的地位是什么?(5分)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2分) 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安提丰。思想主张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于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6分
(3)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思想:认识你自己,注重对人的探讨,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是伟大的思想家之一(5分)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宗尚理性等。(2分)
1-5CBDAC 6-10DAAAD 11-15CCBAD 16-20BCCCA 21-24BCCB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安提丰。思想主张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于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6分
(3)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思想:认识你自己,注重对人的探讨,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是伟大的思想家之一(5分)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宗尚理性等。(2分)
1-5CBDAC 6-10DAAAD 11-15CCBAD 16-20BCCCA 21-24BCCB
④
①
②
③课题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
预习重点 1.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提出的科学理论:经典力学和光学上的微粒说。2.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提出的科学理论:相对论和光子理论。3.认识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认科学改变世界、科技就是生产力等价值观念。4.说出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身上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预习检测及知识预习 牛顿爱因斯坦时代科学成就研究范围社会意义回顾:牛顿所创立的物理学与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物理学之间的关系?
疑难问题 (至少提出一个预习疑问)
【课堂学习】
(一)牛顿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一、牛顿的科学成就:
科学领域 主要成就
物理学 (1)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综合表达了经典力学三个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2)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天体力学”诞生;(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天文学 用万有引力定律说明天上的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的物体运动都受力学规律的支配。
数学 发现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开辟了数学新纪元
光学领域 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制成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提出光的“微粒说”
二、特点:A、注重实验; B、力学体系的数学化
三、晚年时期: 晚年时期,兴趣转向政治、神学
四、意义::
⑴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力学体系;
⑵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星体运动统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从而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⑶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另外,牛顿力学理论能够预见新的物理现象,并能以天文观测或试验论证其正确性,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
五、全面认识牛顿:
1、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2、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六、牛顿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静止。绝对时空观符合人们的日经验,但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运动。
探究: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⒈主观条件:
善于思考与观察的学习习惯;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严肃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研究方法;勤奋的探索精神;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⒉客观条件:
①西欧思想解放运动提供思想基础;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③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提供很好的条件;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又对理论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二)追寻空间和时间存在的本质:
一、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成就 内容 影响
1、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1)空间、时间、物质和物质运动紧密相连不可分割;(2)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随着物质运动变化 震动了物理学接,爱因斯坦名扬欧洲
2、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衡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 相对论与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相待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促进了物理学的革命性变化
3、提出质能关系式E=mc 为原子能利用提供里理论依据。
4以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1)一战爆发后,公开发表反战宣言,呼吁结束战争。
(2)二战中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但对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使用原子弹不满;
(3)二战后为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主义,进行不懈斗争。
认识: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
“科学改变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典型例题】
材料一、“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弹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通过链式反应的偶然发现,它成为了现实,而这不是我能预料到的。它是哈恩在柏林发现的,但他曲解了自己的发现。正确的解释是丽塞·梅特勒提供的,他从德国逃出来,将消息告诉了尼尔斯·玻尔。”“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
材料二、爱因斯坦等人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也是出于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这里的问题出在科学成果一旦付诸应用,就不再是科学家所能控制的了。爱因斯坦一心想抢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使世界免于浩劫,未曾料到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
材料三、罗索与爱因斯坦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人,政治观点比较接近,当爱因斯坦为核时代的人类安全呼吁时,他对原子能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利用原子能的方法。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注意的是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它可能产生的和平作用,应当说是一个重大错误。原子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尤其是在陆地、海上和空中运输的能源。它在医疗方面的广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并且,它今后治愈的病人数目将很快赶上它能杀死的人的数目。”“人们可以肯定的是:原子能将在很多方面取代煤和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因此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1)材料一中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是原子弹之父吗?为什么?如何认识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关系?
答:不承认。因为没有预见到原子弹在他那个时代释放出来成为现实,原子弹是经历了其他科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而最终产生的。
关系:爱因斯坦只不过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建议造原子弹,但他本人并未参与其中。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建议造原子弹和之后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答:保卫和平、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
致力于防止核战争,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委员会”,出版《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3)结合材料一、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在原子能方面成就的影响。
答:积极方面: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不敢发动世界大战;原子能的多种和平应用,提供新的能源,在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等。
消极方面:原子弹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他痛心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请问他的思想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答:不矛盾,爱因斯坦建议制造原子弹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保卫和平,而对原子弹的使用给日本和平居民带来了灾难,使他感到痛苦,同样说明他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
(2)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
答:科学理论对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3、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请回答:
① “牛顿时代”在物理学上指什么时代?
答: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时代
② 有人认为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完全被摸掉。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答:爱因斯坦认为,牛顿“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其理论对现代物理学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在欧洲启蒙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神学的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相对论是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认识他由一名年轻的新贵族逐步成长为一名议会军统帅,继而成为“护国主”的过程。
2、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重大军事、政治活动,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中的作用并进行科学的评说。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必修课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进一步明了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
2、在课堂上根据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可自行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学生表达出的各种观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恰当评价。与学生一道,把克伦威尔与其他的历史英雄做比较。
3、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互动性的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克伦威尔出生于一个笃信清教的家庭,此时也是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复杂的时期。宗教斗争伴随着英国革命的全程,也影响着克伦威尔的一生。
2、历史人物的志向和人生抉择,也会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克伦威尔是逐步成长为军队统帅,继而成为功过兼具的“护国主”的。英雄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识,对英国革命有着关键的作用。
3、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
【重难点】
1、重点: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2、难点:理解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关系,客观评价克伦威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的图片,介绍当时英国的统治阶级制度和查理一世的身份地位,引出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呢?他又是怎么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节新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一起来揭开这些谜。(激发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
(一)“新贵族”时代:(活动侧重兴趣和学科素养培养)
活动一:
1、通过材料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社会方面;
2、图片展示克伦威尔,结合教材分析克伦威尔的生平,分别从个人角度和时代背景来分析。个人角度从其出身清教新贵族和从学就业分析,时代背景从其参加早期的议会与王军的对抗讲解,从而得出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之间的对抗。
(二)从马斯顿到纳西比
活动二:
1、结合教材讲解克伦威尔在第一次内战中的活动,并分析第一场内战结束后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第二次内战爆发之因。
2、结合教材简单介绍第二次内战及结果,从中体现了克伦威尔倔强的个性,为后来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从事件中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从克伦威尔个人角度分析。
(三)大权独揽的“护国主”
活动三:
1、结合上节内容,老师提问:克伦威尔做了以上一系列的事情后,资产阶级的统治还存在什么阻碍呢?克伦威尔又是怎么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出答案。(答案三点:对内,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与荷兰发生了争夺海上贸易之战。)
2、结合上述所学,得知克伦威尔权力欲上升,同时被拥护为护国主,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3、结合课本所学,概括克伦威尔的所作所为,分析英国国内国外的矛盾加剧,最终查理二世复辟,及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及最后克伦威尔悲惨的结局。
4、结合相关的材料,回顾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评价克伦威尔。(强调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人物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辩证地、全面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以ppt的形式展示几道有关本课所学的知识的选择题。
(六)小结:结合板书,将知识点简单的串连起来。
【板书设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一、“新贵族“时代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体内容见PPT)
(二)克伦威尔生平
1、清教的新贵族;
2、进入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培养了其政治和军事才能;
3、子承父业,经营产业;
4、当选议员,开始政治生涯;
5、时代背景:参与反对专制王权活动:参与起草《大抗议书》。
二、从马斯顿到纳西比
(一)过程:
1、组建骑兵军
2、治军之道
3、战胜王军
1)马斯顿草原战役
2)纳西比战役(内战转折点)
4、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高潮)
(二)原因(个人因素)
1、个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2、出生新贵族。
三、大权独揽的“护国主”
(一)措施
1、对内: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
2、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拉;颁布《航海条例》,与荷兰争夺海上利益。
(二)影响
1、权利变大,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2、国内人民反抗,查理二世复辟。
四、评价
(一)积极:1、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
(二)消极:1、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2、军事独裁引起社会动荡。
(三)总结:功大于过
1、伟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其局限,本质上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
【课后作业】《新坐标》专题三第一课
【教学反思】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编号:备课人::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课程标准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知识梳理】一、简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一)内战时期:他领导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①组建骑兵军。②1644年,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铁骑军”称号③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纳西比战役,全歼王军主力④1648年,平定王党叛乱,结束第二次内战。⑤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共和国时期:⑴对外:①远征爱尔兰、苏格兰,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②颁布《航海条例》,发展了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逐步建立起英国的海上霸权;⑵对内:①政治: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②经济: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迅速发展。③宗教: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推行清教法规。④文化:扶持文化教育。⑤法律:减轻严酷法律。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二、评价:⑴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①打败王党军队,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杰出军事才能②统治期间,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了革命成果。⑵缺点与局限①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②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不满,社会动荡。 ⑶总体:功大于过① 伟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② 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构建体系】【史料探究】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3分)(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4分)1、(1)材料1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2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3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3分)(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2分)(3)克伦威尔是清教徒的著名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于国会军不断失利之际自行组建骑兵队,大败骑士党的军队,挽救了英国革命,随后带队进入伦敦,控制国会,并率军粉碎骑士党的叛乱,处决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之后又出征爱尔兰、苏格兰,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克伦威尔的活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发展,英国的海上力量得到加强,为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4分)2、材料一 早期资产w*w^w.k&s#5@u.c~o*m阶级革命之后进行独裁乃至复辟统治都是正常的,是革命成果稳定时期,是英国的阶级构成及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总结说:“任何国家,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材料二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材料三 比尔德认为,华盛顿并不是个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还有人认为华盛顿加入革命后,始终属于右翼;他还是受种植园奴隶主和资产阶级欢迎的人,在任八年,其政策和言行都以种植园奴隶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为依归,他本人也成了美国最大的富豪之一。——均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的因素。(4分)(2)为什么说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4分)(3)概括材料三观点?其依据是什么?(4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2分)(1)因素:英国的阶级构成及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稳定革命成果的需要。(4分)(2)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具体史实亦可得分)(4分)(3)华盛顿是个讲个人经济利益和阶级利益的人。(华盛顿是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利益代表)(2分)依据: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华盛顿加入革命后,始终属于右翼;受种植园奴隶主和资产阶级欢迎;其政策和言行都以种植园奴隶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为依归;成了美国最大的富豪之一(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原则。(任答一点得2分)第二节、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知识梳理】一、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 (1)领导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国的独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后组建大陆军,出任总司令;围攻波士顿,北美人民取得首次重大胜利;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美英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共和政体: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华盛顿被推选为会议主席,通过《联邦宪法》,取代《邦联宪法》,确立了真正的全国政府。 (3)当选美国首任总统:建立国家银行,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创立了总统否决制度;确立政治原则——反对地方主义、派系之争;确立外交上的中立原则,不卷入欧洲战事;第二任之后引退,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二、对华盛顿的评价1、功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大陆军赢得了北美的独立;拒绝当国王;主持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共和政体;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2、高尚品格: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宫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3、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4、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构建体系】【史料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材料三 (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2)材料三华盛顿的立场是什么?(1分)从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看,其阶级实质是什么?(1分)(3)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5分)1、(1)由主张不独立到主张脱离英国独立。(1分)(2)站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立场上。(1分)其阶级实质是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维护其统治。(1分)(3)材料一具有保守性,材料二代表北美人民的利益,材料三反映其资产阶级本质,有反人民的一面。(3分)综合三则材料,华盛顿作为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阶级的政治代表,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妥协的反人民的一面。(2分)第三节、“军事天才”拿破仑 波拿巴【知识梳理】一、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主要政治活动具体知识点平定王党暴乱挽救共和国,成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一柄“宝剑”。发动雾月政变1799年11月发动政变(即“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建立第一帝国1804年5月,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称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颁布《民法典》巩固和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基本内容不仅在法国法律体系中一直保留,而且还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对外战争史实积极作用:初期的对外战争多次击退了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法国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因此带有正义性和进步性。消极影响:后期在稳定国内局势,抗击干涉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使命完成后,继续扩大对外战争,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欲望,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人民,因此带有争霸性和侵略性,这与法兰西民族利益和欧洲各民族利益对立,这也是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二、对拿破伦的评价1、功绩:①拿破仑多次平定王党叛乱和打败反法联盟军的入侵,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他编篡的《法国民法典》,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订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2、过:①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②对外:后期的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资产阶级的局限性)3、总体: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构建体系】【史料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摘自《法国革命史》材料二 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 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材料三 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 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3)材料三中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1、(1)失败原因:①国内人民厌战;②被占领国的人民和王朝的反抗;③军事上拿破仑的军队垮掉;④个人因素上,拿破仑具有破坏一切的天才,后来变得疯狂了。(2)材料二用“破坏的天才”来否定拿破仑是不对的。说明:因为①没有揭示出拿破仑本人的阶级属性,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破坏”,客观上有利于法国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②没有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认识问题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其对外战争的争霸性侵略性的一面,其争霸性侵略性必然给拿破仑政权的覆灭种下祸根。(3)有道理。因为拿破仑帝国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他的政治生命同战场上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96年拿破仑派军队远征意大利时,发表演讲说:意大利各族人民们!法国部队将为你们挣断锁链,法兰西人民是全体人民的朋友,你们应该以信任的的心情来迎接他们。你们的财产、宗教、习惯将受到尊重。我们是向共同的敌人作战,我们只是对奴役你们的暴君作战。 材料二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材料三 1814年,一位意大利资产阶级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机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1)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拿破仑对意大利的战争。拿破仑对意大利的战争有进步性的一面。打击意大利的封建君主,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尊重人民的财产、宗教、习惯;传播了法国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和精神,并促进了当地人们的觉醒;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使其恢复了生机。(5分) 另一方面,拿破仑的对意战争具侵略性。给意大利人民带来了民族压迫,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2分)五、课后反思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专题,东西方的先哲。东方的代表人物讲的是孔子,可以说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西方讲的是古希腊的先哲,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有一本著作叫《理想国》,他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非常的有秩序。公元17世纪初,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时,竟把这里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他们无法理解,无法理解什么?一个凝聚着数十个民族有着亿万子民的大帝国,到底依靠什么思想而如此和睦相处。后来他们发现支撑着这个泱泱大国的思想基础就是来自我们东方的这位文化巨人——孔子。
课标要求 先来看一下这一课的课标要求: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生平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春秋时期鲁国人,当时的鲁国被成为礼仪之邦。孔子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如果史记的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孔子的身高有2米2多。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非常的勇猛,但是在孔子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了。在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当时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才20岁,母亲带着孔子离开了陬邑,来到了郊外一个叫阙里的地方。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在当时必然会引起各种猜疑的目光,母子俩的处境非常的艰难,孔子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目光。在同龄的孩子中,他有些早熟,对人情冷暖非常敏感。然而他并没有变动孤僻、冷酷,相反,他养成了勤于思考,执着向上的品德。孔子所处的年代,以礼治国的制度已经走向了崩溃,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人民流离失所,孔子对周王朝的礼治时代非常向往,15岁时,孔子立志学习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但是当时的三桓,也就是当时的三个家臣,季孙士、叔孙士、孟孙士掌握着鲁国的军权、政权、财权,而鲁君基本上是架空的,孔子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孔子在55岁时带着他的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一支游说的队伍在孔子的带领下,几乎每天都会遭遇磨难和打击,甚至还有羞辱和凶险。有一次经过卫国的匡城时,他被当地人误认为是曾经危害当地百姓的恶霸,遭到众人的围追堵截。子前往楚国的路上,他们被乱兵围困,连续断粮7天,孔子照样讲学,照样弹琴唱歌。在他68岁时,14年的游说生涯走到了尽头。尽管没有一个国家重用他,也没有一个王侯认同他的主张和理想,但是他就向一个勤劳的播种者,把他的智慧和思想播撒了出去,提高了他的国际影响力。重新回到鲁国后,孔子专心从事于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
思想主张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样的年代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的长期动荡。经济:井田制瓦解,出现私田。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发展。孔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目的就是要吸收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仁和中庸之道。首先看“礼”的思想,“礼”的含义就是“周礼”,“周礼”是一种制度,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属于政治范畴。是什么样的等级,什么样的名分就做什么样的事,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它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要尊崇,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要有爱,其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为了维护“周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书上有“正名”的解释,就是要用周礼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和名分一致,是社会等级化、秩序化。同时明确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孔子“礼”的思想呢?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再来看“仁”的思想,孔子一方面看到礼制对于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是仅仅有礼制是不够的,人们必须有自我道德的自觉性,才能够自觉地遵守礼制,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我们都学过《论语》,《论语》主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主要表达一种思想,就是一个人怎么做人,怎么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语》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字就是“仁”,他把这个字看得非常崇高。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说“爱人”。“仁”的含义首先是“爱人”,“爱人”不仅是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认为,这种爱应该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要爱天下的百姓。“仁”的含义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统治阶级,要有“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兄长。这里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公元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人类文明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一次聚会中,一个瑞典的物理博士这样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仁,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现在看来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文化不同,我们可以宗教信仰不用、价值观念不同,但是我们应该和谐相处,否则怎么办,只能打仗。孔子的这种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而且这种思想在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
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礼是指尊卑等级规范,仁是自我道德自觉。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涵。孔子主张把礼和仁相结合,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庸”之道。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
教育成就 孔子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万世师表,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书上有一幅孔子在杏坛的讲学图。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当时学生只要拿一块干肉,行拜师礼仪就可以了。教育的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在孔子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是可以自由讨论的,我们从《论语》当中可以看出都是学生和孔子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教学内容是六经。孔子的弟子大概有3000多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72个,这对当时人口不足千万的社会来说,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他的学生后来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孔子把他的爱倾注在这些布衣百姓身上,他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深刻影响着这些探求真理的人们。同时他的理想也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学子带给了更多的人。
总结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孔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哲学政治主张,一个是教育思想。孔子哲学政治主张方面的思想是“礼”、“仁”、中庸之道,以及为政以德。具体内容是主张遵循周礼。反对苛政和刑杀;要求体贴民情。用德教化百姓。教育方面的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具体内容有这样一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创办私学,使教育下移,培养弟子三千。整理文化典籍,比如儒家五经。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能够绵延不绝。
评价 孔子毕竟是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的人,他的思想中间也并不是说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它有的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不大正确的思想也会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比如三纲五常。特别是到了宋朝理学家朱熹那里,更加注重的以一套系统的教条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儒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开始被无限地放大,成为统治者束缚百姓思想的理论依据。儒家教条化所带来的是保守和自傲。但是孔子重要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还是很有意义的。怎么评价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呢?
对于中国,1、大教育家: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3、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再加一点,孔子整理古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启发。
课堂延伸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班级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新授 高二历史组 高二级部 高二级部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重点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1、哲学的产生:(1)时间_________________(2)原因:一些人开始怀疑 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希腊哲学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______________精神。(3)代表人物:第一位哲学家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________________。补充:希腊最早的哲学是___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没有关系。自然哲学诞生的意义: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____________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2、古希腊的智者学派:(1)出现的背景: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___________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2)主要观点:①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__________转移到认识_________,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强调______的价值、_______的决定作用。(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其观点是:“ ,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4)评价:①积极的方面:构成古希腊____________的基本内涵;强调______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__________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______的尊严。②消极的方面:智者学派过分强调_______________,忽视人们认识的________,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开创了新的哲学方向(1)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处于同一时代。(2)哲学思想:①认为要重点探讨人_______,认识人自己; ②强调________的作用,认为人必修具有 ,才能________,认为________是一切罪恶的根源。③他把 和 合二为一。(3)影响: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新的哲学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________”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1)观点:认为_________高于一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 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 。(2)评价: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 __________的学科。他把希腊哲学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课堂学案一、评价智者学派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希腊智者学派有着怎样的人文主义精神?2、看这幅漫画回答: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欣赏:普罗塔哥拉在收受弟子教人打官司时订下合同,学生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当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决定起诉他。在法庭上,老师志在必得地说: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罗塔哥拉悖论”,也称为“半费诉讼”。二、了解苏格拉底 1、材料: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与这段材料中有关的苏格拉底的观点是?2、怎样看待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意义 三、如何理解 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3)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4)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三)当堂检测:1.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2.“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3.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C.研究“神”的本质 D.研究人类社会4.下列内容不属于苏格拉底关于道德方面主张的是()A.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B.道德就是知识C.知识就是道德 D.知德合一5.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6.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主张的一致之处是()A.忽视道德 B.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C.追求功利 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7.苏格拉底提倡“知识即美德”的政治目的是()A.挽救衰落中的城邦制度 B.追求激进的民主政治C.鼓励人类追求自身的幸福 D.推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废除8.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哲学观点是()①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②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③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④最高的知识就是对“恶”这个概念的认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智者学派提出的著名命题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的本原是数10.对智者学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C.过分强调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D.遏制了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法律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民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的约定的产物。”——安提丰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材料四:“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材料五:美德即知识。(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分) (2)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一些?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 材料四、五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其在古希腊历史的地位是什么?(5分)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2分) 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安提丰。思想主张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于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6分
(3)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思想:认识你自己,注重对人的探讨,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是伟大的思想家之一(5分)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宗尚理性等。(2分)
1-5CBDAC 6-10DAAAD 11-15CCBAD 16-20BCCCA 21-24BCCB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2)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安提丰。思想主张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于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6分
(3)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思想:认识你自己,注重对人的探讨,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是伟大的思想家之一(5分)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宗尚理性等。(2分)
1-5CBDAC 6-10DAAAD 11-15CCBAD 16-20BCCCA 21-24BCCB
④
①
②
③课题 选修四一单元一课千秋功过秦始皇
学习目标 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的措施。2、理解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
重点难点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课前对本课教材进行预习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了文字 D.统一货币、度量衡 2.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 ) A.开创科举制 B.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对右图人物史实叙述正确的是(秦始皇)①统一六国 ②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④派张骞出使西域 ⑤修筑长城 ⑥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5.下列与汉武帝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②设立太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7.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 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C.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D. 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8.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10.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5分)
导学合作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5分) (2)主管司法 皇帝集行政等大权于一身。职责: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职位特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基本原则: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5分)(3)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4分) (3)郡县制 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4分)材料三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4)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6分)(4)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6分)(5)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6分)(5)焚书坑儒 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6分)
学案整理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前预习]
1. 年,秦军灭掉 ,实现了国家统一。
2.秦王统一全国后,自称 ,建立了以 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公元前209年, 、 起兵反秦,三年后秦朝 。
[知识归纳]
1.秦王嬴政亲政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鞅变法秦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2)秦国不断扩张,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3)嬴政采取果断措施,铲除了权臣,掌握了国家大权。
2.嬴政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1)客观上,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非常渴望统一。(2)秦国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3)赢政平定权臣叛乱,掌握了国家大权。(4)赢政注重用人,采纳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成功拆散了六国联盟,削弱了他们的实力。(5)赢政先后发动战争,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3.用图示法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至高无上 皇帝 中央 三公相互配合与牵制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制度 官制 诸卿分掌各项具体政务
郡县制度 郡守 县令(县长)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建立郡县制度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及特征:赢政完成统一后,即着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方面。基本特征:皇帝独揽大权,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等;沿着地方向中央集权、中央向皇帝集权的轨迹运作。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全国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秦始皇扩大和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扩大 军事: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修长城;凿灵渠
和 政治: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残酷刑罚
巩固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建驰道;沉重赋役
统治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5.从秦国国王到始皇帝的赢政。
从即位到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公元前247—公元前221年),这一段时期赢政是秦国国王。其主要事迹有:(1)平定权臣叛乱,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2)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3)把收买帝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进攻相结合,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和齐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适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要求,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从统一中国到去世(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这段时期的赢政是秦朝皇帝。其主要事迹有:(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包括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官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制度,设郡县。(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文化上统一文字。确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4)交通方面,统一车轨,修筑通往全国的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5)扩大疆域,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抢掠。(6)军事上同匈奴和南越进行战争。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暴政有:(1)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2)实行沉重的赋税和兵役、徭役。(3)实行严刑酷法。这些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秦朝迅速灭亡。
6.秦始皇的评价。
功绩:(1)重视用人,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2)采取一系列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见,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过失:(1)为人刚愎自用,拒谏饰非。(2)修建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3)实行严刑酷法,以刑杀为威,极其残暴。可见,秦始皇又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前后联系]
必修一: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专题一第二课)
必修三:知道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专题一第二课)
[当堂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1)材料一对皇位的继承做了怎样的规定
(2)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自商鞅变法图强以来,就逐渐形成“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并开始了兼并山东六国的斗争。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努力,至公元前246 年秦王政继位时,实现统一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 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材料二 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因此,在他议帝号,确立皇权时,还相应地建立了以他为首脑的封建朝廷。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它恰似一座金字塔,高踞塔尖的是封建皇帝,而压在塔底的则是劳动群众,这座封建政治金字塔的修建,标志着秦皇朝的建立。
材料三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建立封建皇朝之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开拓岭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秦军兵分五路,水陆并进,但抵达南岭后,却遭到了南越和西瓯人的顽强抵抗。……秦军经过残酷而持久的激战,“三年不解甲弛弩”,才打败南越,攻占了番禺。但西线的军队仍继续受到西瓯人的阻击。特别是军粮的转运受阻,致使秦军粮食匮乏,无力作战。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秦始皇乃命监御史禄(史称监禄或史禄)凿渠通道,修成了灵渠。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始皇建立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的主要功绩。此外,秦始皇还有哪些类似的功绩?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生转相牵连告发,结果查出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同时还谪迁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监蒙恬于上郡。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赢政即位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后来赢政是如何改变“委国事大臣”这一局面的?
(2)材料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一和二反映了赢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题: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
教师寄语: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小树,夏天你将收获一片绿荫;如果你种下的是刻苦,来年你将收获一份成功。
课标要求 1.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3.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领导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逝世前关于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难点: 探讨和认识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懈探索精神、创新态度以及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理论贡献。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点拨、习题训练
学习用具 导学案、教材、多媒体
使用说明 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本课课标要求和重难点。请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填空题。AA完成导学案所有题;BB完成不带*的题目;CC完成不带#的题目。欢迎BB、CC同学挑战带*和#的题目。
课前——新知导学(基础细细梳理)4、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政权(1)为了争取和平的环境,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列宁力主同德国谈判。在他的促使下,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___________》,退出一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时机。(2)1918—1920年,列宁领导苏俄人民经过三年浴血奋战,粉碎了___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__________,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保住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5、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为保证战争供应而制定实行了“____________”政策。它对赢得战争的胜利和保卫苏维埃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严重的后果。战争结束后,列宁领导全党开始了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他要求全党应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_________方面。1920年12月,在列宁的倡仪下,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宏伟的__________计划,列宁称之为“第二个党纲”。1921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布尔什维克党的第____次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议,这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说明社会主义需要发展多种经济,需要_________。它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关重要的借鉴意义。6、列宁逝世前,分几次口授了《致代表大会的信》、《论合作社》、《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一批信件和文章,对____和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许多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思想观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列宁的这些丰富思想,不仅指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指导意义。7、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_____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_________的新路。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__________,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课堂——问题探究(重难层层落实)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课后——实践导练(能力步步提升)1*、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3、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