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记念刘和珍君》2021—2022学年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记念刘和珍君》2021—2022学年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17: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华盖集续篇》
鲁迅
“纪念”:
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深切留恋怀念的情绪
“君”:
君,尊也。
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道德品行良好的人也可称君子。
初读:
①细读文本,完成刘和珍的简介;
屠戮lù 寥落liáo 长歌当哭dàng
殒身不恤yǔn xù 菲薄fěi 踌躇chóuchú
桀骜jié’ào 立仆pū 租赁lìn
黯然àn 噩耗è 惩创chuàng
攒射cuán 不惮dàn 喋血dié
尸骸hái 浸渍zì 干练gàn
刘和珍
性格、形象
03
外表
01
事迹
02
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
生活艰难预订《莽原》
反抗杨荫榆
赁屋授课来听讲
虑及母校黯然泣下
请愿被杀
追求进步、真理
有思想、勇毅
有社会责任感、爱国热忱
有反抗斗争精神的女大学生
刘和珍
喋血过程:欣然请愿――背部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
为什么详写府门喋血?
其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
其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刘和珍出生于贫民家庭,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 新青年 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女师周刊》。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 革命女烈士刘和珍遗像 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1924年11月,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无理拒绝学生提出的关于辞退不称职教员的要求,并声称要处理刘和珍等为首人员,引起学生强烈不满。
1925年5月7日,北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杨荫榆图谋主持大会,被刘和珍、许广平等人拒绝,遂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刘和珍、许广平、浦振声6人,引起学生激愤,女师大风潮愈演愈烈。此时她愤慨地对张静淑说:“开除我不要紧,可是杨荫榆不走,学校就不能改进。”刘百昭还打算派军警押送刘和珍回南昌,刘和珍听到消息后说:“这事倒极有趣,押我回去,我又来,其将奈我何。” 1925年8月10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颁布解散女师大,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撰文揭露反动文人陈西滢的无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 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并派武装军警和流氓打手400余人3次打进女师大,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刘和珍亲率学生誓死抵抗,并通电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终因寡不敌众,被拖出校门,关在一潮湿小屋内,仍坚贞不屈。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入中国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3月18日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
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代表的血衣。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
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枪口瞄准了前来的学生。枪声响了,一场枪击案开始了。
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倒卧在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这时又有军警冲过来,用棍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在棍棒的毒打中伤重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
任务:请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模式为刘和珍写颁奖词。
杨科璋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   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记念刘和珍君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刘和珍
她以柔弱的身躯,
扛起一个民族的良知;
以坚决的反抗,
唤醒黑幕之下的正义;
以殷红的鲜血,
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
罪恶的子弹,洞穿她的身躯,
却无法穿透她对自由的追求。
她从容笑对惨淡与鲜血,
殒身不恤,鼓舞后人奋然前行!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
再读:
②速读思考鲁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对他们分别是何种情感态度?
爱国青年——沉痛悼念,表达敬意
反动势力——控诉暴行,批判痛斥
“庸人”——痛心呼唤,疗救精神
“苟活者”——愧疚、前行
思考:
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散文的目的。
祭奠英烈,表达敬意
揭露敌人,痛恨批判
唤醒庸人,引起疗救
勉励勇者,奋然前行
归纳文章层次
1—2
6-7
3—5
总结教训和意义
表明写作目的
追忆烈士和惨案真相
鲁迅是否赞成徒手情愿的革命方式?
思考
《空谈》

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我只知道他们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能逆料的,大概只有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和他们的同类罢。四十七个男女青年的生命,完全是被骗去的,简直是诱杀。
有些东西——我称之为什么呢,我想不出——说: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这些东西仿佛就承认了对徒手群众应该开枪,执政府前原是“死地”,死者就如自投罗网一般。群众领袖本没有和段祺瑞等辈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钩通,怎么能够料到这阴险的辣手。这样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气者,是万万豫想不到的。
我以为倘要锻炼群众领袖的错处,只有两点:一是还以请愿为有用;二是将对手看得太好了。

但以上也仍然是事后的话。我想,当这事实没有发生以前,恐怕谁也不会料到要演这般的惨剧,至多,也不过获得照例的徒劳罢了。只有有学问的聪明人能够先料到,承认凡请愿就是送死。
陈源教授的《闲话》说:“我们要是劝告女志士们,以后少加入群众运动,她们一定要说我们轻视她们,所以我们也不敢来多嘴。可是对于未成年的男女孩童,我们不能不希望他们以后不再参加任何运动。”(《现代评论》六十八)为什么呢?因为参加各种运动,是甚至于像这次一样,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
这次用了四十七条性命,只购得一种见识:本国的执政府前是“枪林弹雨”的地方,要去送死,应该待到成年,出于自愿的才是。
我以为“女志士”和“未成年的男女孩童”,参加学校运动会,大概倒还不至于有很大的危险的。至于“枪林弹雨”中的请愿,则虽是成年的男志士们,也应该切切记住,从此罢休!
看现在竟如何。不过多了几篇诗文,多了若干谈助。几个名人和什么当局者在接洽葬地,由大请愿改为小请愿了。埋葬自然是最妥当的收场。然而很奇怪,仿佛这四十七个死者,是因为怕老来死后无处埋葬,特来挣一点官地似的。万生园多么近,而四烈士坟前还有三块墓碑不镌一字,更何况僻远如圆明园。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四月二日。
01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
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02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难句品析
03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04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难句品析
小结
《无花的蔷薇》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
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
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
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
拖欠得愈久,
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
艺术特色
《记念刘和珍君》
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
语义丰富,耐人寻味;
反语、讽刺手法运用增强抒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