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第1课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雪 第1课时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17:19: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2.理解诗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朗诵本词,体会意境美。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
1.结合“任务一 学习鉴赏”明确本单元阅读诗歌的策略。
2.怎样读古诗词?
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②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③要读得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④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3.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词”。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相关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
2.集合注释弄清“词”意,做好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3.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在书上作上批注,把喜欢它的理由说与大家分享。
示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赏析:“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上句的“万里雪飘”,“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伟而雄浑。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 ) 分外( ) 妖娆( ) 折腰 (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 数风流人物( )
2.《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作者是_______(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家和______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____人,______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
3.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阙,我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下阕中提到了很多历史英雄,请对其中感兴趣的某一历史人物作简单介绍。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指导
停顿与重音指导(文中标记)
二、全文赏析
(一)品读上阕
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
作用:
2.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明确:
3.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你能用成语来概括北方的雪景吗?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
明确:
4.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
明确:
5.思考:望到了什么?
明确:
6.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
7.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明确:
8.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写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明确:不可以。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9.赏析“欲与天公试比高”
明确:
10.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明确:
11.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
●小结上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实景(写实景先总,后具体描述),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象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品读下阕
思考: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
2.“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共性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性二:_______________(“略输”“稍逊”与“只识” ,“只识”的否定程度大于前两个。)
3.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
明确: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他们短于文治(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人,而是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4.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小结下阕。
以评论和抒情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转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
三、随堂练习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_。
2.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惟余莽莽( B  ) A.只有我   B.只剩下   C.只有
(2)惟余莽莽(  C )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顿失滔滔(  A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4)须晴日( C ) A.必须    B.须要   C.等到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 A.弯腰行礼   B.折服  C.倾倒
(6)稍逊风骚( A ) A.辞藻、才华 B.举止轻佻 C.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
2.理解诗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朗诵本词,体会意境美。把握篇章结构。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
1.结合“任务一 学习鉴赏”明确本单元阅读诗歌的策略。
2.怎样读古诗词?
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②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③要读得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④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3.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词”。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相关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
2.集合注释弄清“词”意,做好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难问题。
3.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在书上作上批注,把喜欢它的理由说与大家分享。
示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赏析:“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上句的“万里雪飘”,“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势奇伟而雄浑。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 ) 分外( ) 妖娆( ) 折腰 (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 数风流人物( )
2.《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作者是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
3.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阙,我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下阕中提到了很多历史英雄,请对其中感兴趣的某一历史人物作简单介绍。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指导
[停顿与重音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全文赏析
(一)品读上阕
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2.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明确: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3.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你能用成语来概括北方的雪景吗?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
明确:前三句总写北方的壮丽雪景。
壮阔雄奇、玉砌银妆 、冰天雪地
封、飘。静中有动,由下至上,由地面到空中,意境非常开阔,气魄宏大。
4.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
明确:“望”
5.思考:望到了什么?
明确: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既是实在的视觉感受,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
6.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写,后分写。
7.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明确:“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8.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改写为“山如银蛇,原似蜡象”可以吗?
明确:不可以。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9.赏析“欲与天公试比高”
明确:一个“欲”和“比”,把群山和高原人格化了,不仅突出了它们之高,更显示了其无畏气概和斗争精神。言近意远,富有强烈的感彩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10.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明确: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11.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小结上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实景(写实景先总,后具体描述),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象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品读下阕
思考: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下文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2.“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共性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共性二:忽视文治(“略输”“稍逊”与“只识” ,“只识”的否定程度大于前两个。)
3.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
明确:“惜”。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他们短于文治(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人,而是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4.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小结下阕。
以评论和抒情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转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四、随堂练习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_。
2.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惟余莽莽( B  ) A.只有我   B.只剩下   C.只有
(2)惟余莽莽(  C )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顿失滔滔(  A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4)须晴日( C ) A.必须    B.须要   C.等到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 A.弯腰行礼   B.折服  C.倾倒
(6)稍逊风骚( A ) A.辞藻、才华 B.举止轻佻 C.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