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我”看来,
这是一件_______的事情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这是一件_______的事情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这是一件即快活又无聊的事情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别里科夫
衣
食
住
行
思想
……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别里科夫(1-5)
衣 穿雨鞋、雨伞装在套子里、穿着棉大衣、表装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脸藏在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
食 斋戒时不吃荤(奶油煎的鲈鱼,不属禁忌)
住 卧室小,挂帐子、盖被子、关门窗
行 马车上支起帐篷
思想 教古代语言希腊文、躲避现实、以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为依据(禁止类)、怕出乱子
…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别里科夫(1-5)
衣 穿雨鞋、雨伞装在套子里、穿着棉大衣、表装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脸藏在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
食 斋戒时不吃荤(奶油煎的鲈鱼,不属禁忌)
住 卧室小,挂帐子、盖被子、关门窗
行 马车上支起帐篷
思想 教古代语言希腊文、躲避现实、以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为依据(禁止类)、怕出乱子
…
最晴朗的日子
房里又热又闷
辖制中学全城
不正常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别里科夫(1-5)
胆怯
憎恶现实、躲避现实
歌颂过去
保守
性情孤僻
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那个小孩子不喜欢学法语,特别是法 语 的 分 词 和 语 法 ,他 讨 厌 极了,老师提问都答不上来。都德采取了 一 种 办 法 ,就 是 把 他 打 出 常规。常规环境是天天可以学法语,这是天生的权力,每天都有明天。非常规环境,这是“最后一课”,不可逆的。这个孩子突然变得非常热爱法语课,并且希望 这 堂 法 语 课 永 远 不 要 完 结 。这叫打入极端的第二环境,使他内心深层对母语的热爱之情被完全激发出来,浮到表面。原来这个经常逃课去滑冰、去钓鱼的小孩子,他内心深层还有一个隐秘,就是对母语的热爱。这就是《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
小说中,别里科夫遇到了哪些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有无变化?
阅读6-37,概括情节,分析别里科夫的反应。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决定结婚6
漫画事件8-10
骑车事件11-17
正面交锋18-37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漫画事件8-10
骑车事件11-17
华连卡?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漫画事件8-10
骑车事件11-17
华连卡:热情活泼、开朗大方、勇于接受新事物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有无变化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没有走出套子
漫画事件8-10
骑车事件11-17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有无变化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没有走出套子
漫画事件8-10 难堪极了 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骑车事件11-17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有无变化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没有走出套子
漫画事件8-10 难堪极了 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还在套子里
骑车事件11-17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有无变化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没有走出套子
漫画事件8-10 难堪极了 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还在套子里
骑车事件11-17 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有无变化
决定结婚6 被怂恿、昏了头 没有走出套子
漫画事件8-10 难堪极了 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还在套子里
骑车事件11-17 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坚守在套子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正面交锋18-37 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
没吃午饭。
将近傍晚,穿得暖暖和和,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
“……是正人君子”“……骑自行车……是绝对不合时宜的!”……
脸色苍白
“……您对上司应当尊敬。”
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被推着滚下楼梯
被华连卡嘲笑
非常规情境 别里科夫反应 有无变化
正面交锋18-37 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 没吃午饭。 将近傍晚,穿得暖暖和和,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 “……是正人君子”“……骑自行车……是绝对不合时宜的!”…… 脸色苍白 “……您对上司应当尊敬。” 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被推着滚下楼梯 被华连卡嘲笑 还在套子里
这还是一个________的别里科夫
胆怯
憎恶现实、躲避现实
歌颂过去
保守
性情孤僻
别里科夫的死是一个性格悲剧?
胆怯
憎恶现实、躲避现实
歌颂过去
保守
性情孤僻
别里科夫的死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官方、当局、政府、校长、督学
别里科夫的死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有思想、很正派,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熏陶的我们被他辖制,开除学生。
太太们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教师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全城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别里科夫的死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帮凶
受害者
别里科夫的死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写作背景:俄罗斯的十九世纪末叶是一个黑暗专制中孕育激荡风雷的时代,由于不断爆发反抗暴君制度的斗争,俄国封建专制势力为维护其统治,对人民采用高压手段,实行严酷的警察统治。一时俄罗斯的大地上阴霾笼罩,气氛极为恐怖。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在原先的思想阵营中退却,匍匐在专制淫威之下,他们陷于彷徨、绝望的泥淖中自甘沉沦,在畏缩、胆怯、容忍中过着麻木的生活。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小说主题:作者刻画了一个可悲可怜的顽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小丑形象,真实再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保守落后的反动势力与追求真理、自由的革命力量之间的斗争,也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削人民自由的罪恶。
将题目改为“别里科夫”或“套中人”?
①小说批判的是别里科夫这一类装在套子里的人
②“装”更能体现出专制政权对人民的压迫
我们是不是“套中人”?
是
①被别里科夫的思想辖制
②“我”讲述别里科夫的故事,契诃夫讲述《装在套子里的人》
请给别里科夫们写一副挽联
套中人一味钻套
局外者以为局外
如何认识套子?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思维,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感谢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