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 观察、实验与猜想》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 观察、实验与猜想》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1 20: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观察、实验与猜想
学科 数学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相关领域 观察、猜想与证明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将来平行关系、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知识的研究做好铺垫。本节课是这一章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观察、实验对于研究的作用,建立仔细观察与落实实践的意识,为下一步的总结与验证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初级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思维也较为活跃,对具体现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对抽象的空间关系,思考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物体正投影,与透视图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套用旧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际场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并有效利用pad设备将空间物体呈现在平面上,帮助学生观察,提升课堂效率,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达到升华。 教学方式: 启发式、小组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 借助pad等多媒体进行教学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到细心细致的观察与实验,是进行有效总结的有效前提; (2)能够从观察实践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总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感受观察、实验、猜想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仔细观察与实验的意识,体会探求新知的乐趣,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以及思维的严谨性,提升学习钻研的兴趣.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调整猜想的认知过程,并具体应用; 难点:将认识事物的方法,应用到实际.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引入 (1分钟) 二、正课: (1)实例感受认识事物的过程 (2)应用认识事物的方法过程 三、总结 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研究了很多事物以及他们的性质. 比如:两个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比如:空间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但是,我们认识和研究这些事物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大家还记得么? 因为我们以后还要去认识和研究更多的事物,所以有必要来关注一下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认识和研究新事物的过程. 实例一: Win10桌面,这个桌面图片,是真实拍出来,还是完全ps做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win10桌面拍摄过程视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它是由一个矩形方框,通过特定摆放的角度进行拍摄,从而呈现图中的图形,这个图形接近等腰梯形. 【问题】: 1、摄影师借助一个物体进行拍摄,这个物体的轮廓,是一个什么图形? 2、拍摄出来的结果,呈现为什么图形?为什么呈现为这个图形? 3、采用这种方法拍摄,还可以呈现为什么图形? 观察:通过不同角度拍摄,矩形可以呈现为不同图形 猜想:通过不同角度拍摄,矩形可以呈现为:正方形、三角形、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 但是有个问题,当同学们拿着学具(A4纸)展示的时候,各位看到的图形和他本人看到的一样么?我们如何更好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看到的形状? (在这里,应该可以拍出:等腰梯形,一般四边形,矩形,线段. 有可能会有不足或多出两种情况. 不足时,用教师依然拍好的图片,进行补充,“看,老师还拍出了这样的图形”. 多余时,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由于透视的原因,不能拍出平行四边形,但是有的孩子拍的就是很行四边形. 由于这里其他图形也都不是严格证明“可以拍出”的,所以学生认为是平行四边形,也是可以的. 这里也恰巧暗合了“实验后调整的猜想是更接近真实的”,但不一定符合真实,所以才更需要后边严谨的证明.) 以下是拍摄实例: 根据拍照的结果,修正最初的猜想 实例二: 完成下面的练习,并拍照上传: 观察图中三条射线,并回答问题: (1)先不动手,用眼观察,猜测三条射线有_____个交点; (2)如何验证你的猜想?_____ (3)验证之后,三条射线有_____个交点,和你最初的猜想一致么? 实例三: 观察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两个图形,如图. 小明观察后说:“两个图形的底边AB和DE一样长,都是7个格. 它们的高BC和EF一样长,都是5个格,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也相同.” 你同意他的看法么? 你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或学生,通过以近似格点进行分割,从而计数所占小方格的数量的方式,来证明面积的不同 实例四: 观察下面的题目,什么感觉: 一组数中,记, ,,,…,求、、的值. 那我们来看看小明的想法,是否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 为了方便计算,小明同学通过表格进行计算如下: (1)请你帮小明把计算结果补全; (2)你发现这组数的什么特点? (3)对于求的值有何帮助? 总结: 观察后,得到的猜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观察后,如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猜想? 3、实验后,调整的猜想,与观察后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的启示,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以后认识新的事物? 学生观看屏幕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问题,并观看老师操作 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进行操作验证 用PAD拍照 学生将自己摆拍的结果上传 学生从不同角度给矩形拍照,尝试呈现出不同的图形. 学生进行回答,将不能拍出的图形排除,修正初步猜想 学生通过此练习的完整过程,体会观察的特点,实践验证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在此仔细观察后,会通过“AC、DF并不是直线”、“AC、DF过的格点不一样”等方式说明 直观上形成对于这个题目的感受:复杂,计算多 要注意严谨的证明,不能仅靠观察就得出结论 实践的结论也不一定是严谨的,但是总比仅观察就得出的结论更可信 通过问题引入,聚焦认识事物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图片,及不平常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视频,帮助学生感受矩形形的摆放位置,与呈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问题,引出探究内容. 细化认知事物的过程环节. 引出操作环节的具体实验办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初步的猜想. 通过不断的尝试,努力拍出更多不同的形状,感受重复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不断探索精神 感受实验对于修正初步猜想的作用. 通过实践操作后,完成对猜想的验证,利用对比凸显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实践操作的习惯. 此处意在凸显“画图”的重要性. 这里利用“投票功能”,凸显观察结果的差异,从而提升观察要认真仔细的意识. 此处凸显画图与计数的重要作用. 先形成直观感受,为后边的对比做好铺垫. 此处意在凸显“计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观察、实验与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