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27 21:4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岳阳楼记范仲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岳阳楼江南三大
名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初建于公元220元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三国时期用作鲁肃阅军楼;南北朝时名曰巴陵城楼;初唐时又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才称之岳阳楼,到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友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嵌在二楼,从此,岳阳楼名声大振。复习记文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刻苦好学,1015年中进士。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巩固边防。1043年,任参知政事,后被贬官。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 《范文正公集》里。 作者简介 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写作背景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淫雨霏霏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全,都属通嘱,嘱咐 二、说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极: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代指这件事的看景象尽,直通极点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谪: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到了增:扩大制:规模通:顺利乃:于是,就三、解释下列词语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晖:日光虽然如此,那么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气象:景象 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8、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放晴迫近去:离开 国:国都
四、翻译句子。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批评指责的情怀,就会觉得满眼景象萧条,内心感慨至极,不尽悲从中来。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原因:重修岳阳楼境遇:被降职远调作记缘由
1应滕子京所求滕子京虽被降职,但仍不以己悲,把政
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
赏他的这种阔大的胸襟。开头即切入正
题,为下文作好铺垫。
品读课文
理解思想内容岳阳楼记作记缘由
1总写胜景
2览物生情
3、4所叹所思
5(叙事)(描写)(描写、抒情)(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作记缘由岳阳楼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阴——悲
晴——喜描写
抒情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后……乐议论所叹所思
5古仁人之心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退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范仲淹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那句话表现出来的?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以及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
(2)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
(3)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无奈的感情。中心: 文章以“记” 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背诵课文
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 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儒家学说: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拓展阅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根据本文,写一篇《范仲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