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1部分专题三二
辛亥革命晨背 关键信息理解 教材新知把握 热点考向应用 创新演练知识大迁移教材全解读考向二考向一课时跟踪训练随堂基础巩固??背核心语句
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记知识纲要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清政府相继打出了“新政”和“ ”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预备立宪 2.条件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3)同盟会发动的 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 ,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
(5)湖北革命团体 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努力。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保路运动共进会 3.过程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 。
(2)成立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湖北军政府[探究升华] 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中的一幅浮雕(右图),生动地再现了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壮阔历史画
面。
这幅浮雕反映的是哪次起义?指出发动这次起义的主要革命团体。
提示:武昌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主要革命团体是文学社、共进会。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同盟会的成立,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2)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活动不再分散。
(3)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是一个以 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 发展的法令和措施。南京革命派民族资本主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
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实行 。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宪法。国民全体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 (4)意义:
①从法律上宣告了 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成为近代中国 进程的一座丰碑。君主专制民主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2)过程:
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正式下诏退位。
②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 提出辞职。
③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统帝参议院北京 2.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政体。
(2)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 在中国的统治。
(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4) 的观念深入人心。君主专制帝国主义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是近代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例1]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 )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C项不是辛亥革命的意义,A、B、D三项从近代化角度来看,只有B项实现了中国政治从专制政体到民主政体的演变,因而选择B项。
[答案] B 以近代化视角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而在此之前的中国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而结束。尽管后来民主共和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的帝制复辟,但他们都无法阻止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
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
“创举”是指 (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注意时间:1912年1月。A项是在1911年10月10日;B项是在1912年2月;C项是在1912年1月;D项是在1912年3月。
答案:C [例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约束袁世凯,防止其复辟帝制,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激烈斗争。
[答案] B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
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④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②,C项正确。
答案:C课件41张PPT。第1部分专题三一
太平天国运动晨背 关键信息理解 教材新知把握 热点考向应用 创新演练知识大迁移教材全解读考向二考向一课时跟踪训练随堂基础巩固??背核心语句
1.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北伐、西征进入全盛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表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但是,农民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记知识纲要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清政府的 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严重。
(4)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 ”组织。沉重捐税拜上帝会 2.兴起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 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 ”。
3.发展
(1)永安建制:
①概况: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由 节制诸王。
②意义: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金田天王东王 (2)定都天京:
①背景:从永安突围后北上进入湖南,1853年攻克 三镇,占领南京。
②概况:1853年3月,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③意义:建立了与 对峙的革命政权。武汉清王朝 4.全盛
(1)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 的统治。
(2)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3)天京突围:打垮了清军 、江南大营,巩固了天京。北方江北[教材P46“学习思考”问题提示]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马克思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倍搜刮人民;②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的棉纺织手工业遭到摧残,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③鸦片输入激增,引起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加上封建剥削日益严重,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因此,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原有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解决 问题。
(2)原则: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土地(3)内容:
①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②不论男女,按 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 。
(4)目的: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人口国库 (5)评价: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 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其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其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 的空想。封建土地平均主义 2.《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①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②经济上: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奖励 。
③外交上:中外 ,平等往来。
④文教上: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科技发明自由通商 (3)特点: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 色
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4)评价:
①进步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历史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 和实施条件,
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资本主义真理社会基础[探究升华]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材料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哪一内容?反映了什么思想?
提示:内容:产品分配办法实行圣库制度。思想:反映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资政新篇》的革命性、进步性 (1)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目的是维护太平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2)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原因:天王洪秀全和东王 的争权夺利,破坏了团结和谐局面。
(2)经过:
①1856年8月, 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继而被处死。
② 遭洪秀全猜忌,率军出走。
(3)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 2.天京陷落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2)表现:1864年6月, 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天京 4.教训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 的重任。民主革命[探究升华] 太平天国中一首歌谣唱道:“天父杀天
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
当长工。”
分析材料和右图指出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
民阶级的领袖在建立政权后出,现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变化:封建腐朽思想严重,等级观念严重,开始贪图享乐。
说明: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例1] 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主革命含义的理解。判断一场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革命的任务。
[答案] D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1.洪仁?凇蹲收?缕?分刑岢隽诵矶喾滦?鞣阶时局饕?
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议。这主要反映了 ( )
A.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
B.挽救民族危机的反帝爱国精神
C.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资产阶级要求参政的强烈意识解析:《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因为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小农经济;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例2] (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
“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 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宣扬拜上帝教,反对孔子思想,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却大力宣扬孔子的思想,这说明原来的拜上帝教不能稳定政权,故选A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 A (1)近代化史观强调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从近代史观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其地位必然大大降低。近几年高考试题开始辩证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很多高考试题重点考查其存在的问题,如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其阶级局限性、思想落后性等。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就体现了这一点。
(2)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理解西方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真实目的也是命题的热点。2.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利益
B. 一直保持着农民的革命本色
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
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解析:仔细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从故居的破败到天王府的奢华,反映了洪秀全思想的蜕变,天王府的奢华和封建帝王相比毫不逊色,说明其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
答案:C课件46张PPT。第1部分专题三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晨背 关键信息理解 教材新知把握 热点考向应用 创新演练知识大迁移教材全解读考向二考向一课时跟踪训练随堂基础巩固??背核心语句
1.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记知识纲要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前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②后期: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 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 ,内惩国贼”。巴黎和会工人阶级外争国权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 上签字。
(5)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
的革命运动。
(6)意义: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和约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共一大
(1)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提供了 。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流传。
③李大钊、 等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 秘密召开。阶级基础陈独秀上海 (3)内容:
①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任务:领导 运动。
(4)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工人 3.中共二大
(1)内容:
①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②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
(2)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纲领。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 (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3)从革命的前途看,五四运动后的民主革命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
①必要性:第一次 高潮受到的严重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可能性: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 ”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工人运动党内合作 (2)建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
1926年7月, 出师北伐。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 3.失败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4.历史意义
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四一二北洋军阀[教材P55“学习思考”问题提示] 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以谁为师?为什么孙中山后来提出要“以俄为师”?
提示: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以美国为师。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这是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的结果。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受到巨大鼓舞。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南昌起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起义军分三路攻打 ,由于敌人势力强大,起义军损失惨重。
2.开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 ”的道路。武装反抗土地革命长沙工农武装割据 3.发展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
。
4.内容
(1)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制度。
(2)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
成立。
(3)武装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封建剥削瑞金 5.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央红军毛泽东(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
(5)影响:
①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②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甘肃会宁[探究升华]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是陆定一同志为井冈山所作的题词。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过程:
①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 统一战线形成。
③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
(2)意义: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
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民族帝国主义 2.解放战争的胜利
(1)背景:
①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②蒋介石坚持 和独裁的方针。
(2)过程:
①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②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在 进行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解放区内战 ③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战略决战:经过1948年9月至1949年初的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⑤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新中国成立。
①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②意义: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大别山辽沈长江 (2)影响:
①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结束了中国 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力量的对比。
(3)启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
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政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化[教材P59“学习思考”问题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开展武装斗争,组成统一战线。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新”的含义
(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新”的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以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为近期目标。
(3)“新”型的政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4)“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如建立统一战线等)。 [例1] 2011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在题为《“五四”不是历史的回声》的文章中指出,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93年前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胜利
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B、C三项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涵义。
[答案] D文明史观下的五四运动
广义的“五四运动”不仅包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抗议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举行的一系列罢课、游行示威以及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等连带事件,还应该包括1919年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因此,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广义的思想革命。这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尤其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五四运动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1.“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
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观通过五四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使“科学”
“人权”等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C项正确。A、B、D三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目中的材料没有关系。
答案:C [例2] (2011·广东高考)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农会会员数
时间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 从“1926年6月”“1927年6月”的时间信息来看,可以直接排除A、B两项。在北伐战争过程中,广大农民积极支持该战争,而题干时间正好处于北伐战争时期,所涉及的一些省份大都是北伐军所到达的省份。因此C项符合题意。D项虽然时间符合,但其影响范围有限,故排除。
[答案] C表格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加深,高考命题加大了对综合能力考查的力度,表格型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大量出现,此类题目信息量大,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因而失分较多。解答这类选择题,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在读懂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答案。2.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其中1948年
6月~1948年11月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解放区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解析:题干强调的时间限制是“1948年6月~1948年11月”。A项是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B项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项是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我军发动辽沈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47万人;D项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
答案:C课件21张PPT。第1部分专题三专题小结专题脉络梳理核心考点归纳阶段质量检测考点二考点一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1)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2)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
(2)1923年的“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3)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
(2)惨痛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的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1.“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
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
……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
动。”右图会议的上述决议表明 ( )
A.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总方针
B.中共的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入农村
C.中共正式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由“八七会议”“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武装暴动”可以判断,中共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故选A。
答案:A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 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关键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2.这是某次战争战前誓师词中的一部分:“嗟我将士!
尔隶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这次战争发生在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该战争主要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这与北伐战争的目的相符合,A正确;B、C、D不是同时存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显然可以排除。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