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部分校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水稻→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A.水稻 B.田鼠 C.蛇 D.鹰
2.夏天,生活在草地里的蚱蜢,体色往往是( )的。
A.灰色 B.黄色 C.绿色 D.褐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虫被小鸟吃是一条食物链 B.生物之间只有食物关系,没有相互依赖关系
C.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D.食物链也可以从动物开始
4.实验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来研究这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样的实验叫做(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演示实验 D.动手实验
5.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
A.缺少阳光 B.水温太低 C.缺少空气 D.水太多
6.用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下列方案中小船的载重量最大的是( )。
7.曹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独木舟,但是当他把垫圈放入独木舟里的时候,发现小船总是侧翻,说明小明制作的独木舟的( )不够好。
A.外观 B.材质 C.稳定性 D.载重量
8.潜水艇要浮到水面上来,应( )。
A.排出水舱中的水,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B.向水舱里充水,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C.增大潜水艇的体积,增大浮力 D.减小潜水艇的体积,增大浮力
9.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下列关于船的动力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
A.风力→人力→蒸汽→柴油 B.人力→风力→蒸汽→柴油 C.人力→风力→柴油→蒸汽
10.阮成自制的小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下列改进方法最合理的是( )。
A.调整小船的形状,采用流线型的船身 B.调整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向
C.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 D.改变船体材料,增强船的稳固性
11.下列是节水标志的是( )。
12.下列有关垃圾回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花费代价比生料加工费高就不再回收 B.为了减少垃圾,一律都要回收利用
C.回收利用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
13.关于能源使用你觉得合理的是( )。
A从太阳能发电站输送过来的电是可以随便用的 B.节约用水跟节约能源是没有关系的
C.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可以减少石油的使用 D.天燃气人类可以无穷无尽地开发使用
14.处理易腐垃圾比较科学的方法是( ) 。
A.堆肥 B.深埋 C.焚烧 D.倒在江河里
15.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火灾 B.抽烟的人越来越多 C.烧火做饭、烧麦秆 D.工业废气、汽车尾气
16.冬天,触摸到金属扶手要比触摸木质扶手冰凉许多,这是因为( )。
A.金属扶手比木质扶手温度低 B.金属扶手比木质扶手更光滑
C.金属扶手比木质扶手传热快 D.金属扶手比木质扶手硬度高
17.热传递现象产生的必需条件是( )。
A.物体直接接触 B.必须在物体上加热 C.要有一定的温度差
18.下列物体中,都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是( )。
A.铜和铝 B.铁和泡沫塑料 C.木头和橡胶 D.铜与塑料
19.如右图所示,现有甲、乙两瓶体积相同的水,甲瓶中的水60℃,乙瓶中的
水20℃。比较两瓶水的轻重,应该是( )。
A.一样重 B.甲瓶重 C.乙瓶重 D.无法比较的
20.学校组织“保冰大赛",比谁能让相同的冰块最慢融化,最不可能得冠军的是( )。
A.小兰把冰块装进塑料瓶中 B.小红把冰块裹在棉花里 C.小明把冰块捂在手里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错误的写×)(每小题1分,共15分)。
1.确定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比实验。……………… 2.随着环境的变化,大雁和青蛙分别有迁徙和冬眠的习性。………………………… 3.生态瓶中的动物排泄物要第一时间清理掉。………………………………………… 4.将船的形状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小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5.用同样多的同种材料制作不同的小船,船的载重量都相同。……………………… 6.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7.纸是可以再生的,我们可以大量使用,不用节约。………………………………… 8.“白色污染”不包括黑色的塑料包装袋。…………………………………………… 9.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袋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10.水污染日益严重,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是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11.水受热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12.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13.“保温”不仅能减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还能保持原来的温度。……………… 14.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15.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科学探究题(每题得分分别为6分、14分、13分,12分,共45分)。
1. 右面是某小组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计划。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
实验计划
一、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吗?
二、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
三、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分、各三颗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四、不同条件:……
五、实验方法:……
)(1)右框的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 )。
A.温度 B.空气 C.光 D.水分
(2)右框的实验计划中,每个盒子都放三颗种子,而不
是一颗种子,主要是为了( )。
A.把吸水纸压得更实 B.让种子充分地吸收水分
C.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让种子相互竞争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种子发芽需要( )。
A.水分、土壤、光 B.水分、光、空气 C.水分、温度、空气 D.阳光、土壤、水分
(4)阳春三月,在下列各个相同瓶子中放入相同种子,在其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种子能正常发芽的是( )。
2.王科打算用橡皮泥制作一艘小船,探究橡皮泥小船在水中的沉浮变化。(14分)
(1)制作前,王科将橡皮泥小船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水位从200毫升上升至250毫升,则橡皮泥小船排开的水量是( )。
A.250毫升 B.200毫升 C.50毫升 D.450毫升
(2)橡皮泥小船制作完成后,王科将小船放入水中,发现小船静止在水面。请在下图画出此时小船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并用文字注明。
(3)王科往橡皮泥小船中加入10个垫圈后,小船仍旧浮在水面上,此时船受到的浮力比空船时所受的浮力( )。
A.大 B.小 C.相同 D.无法比较
(4)王科想测试橡皮泥小船的承载能力,往船中一个一个地加垫圈,当垫圈数为21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个垫圈。
A.21 B.20 C.22 D.23
(5)在放垫圈的过程中,垫圈不小心落入水中,发现垫圈沉入水底,这是因为( )。
A.垫圈中间有一个空洞 B.垫圈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垫圈很重
(6)用弹簧秤测得垫圈在空气中的读数为0.06N,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为0.04N,此时垫圈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0.02N B.0.04N C.0.1N D.0.06N
(7)王科想让橡皮泥小船稳定地装载更多的“货物”,请你帮他想一个办法,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疫”尚未结束,口罩仍然是人们日常出门的必需品。国务院印发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指出,使用后的口罩采用“二分法”: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属于生活垃圾,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弃物。同时浙江省为规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已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城镇生活垃圾的特性,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1)李佳上学都要出示健康码和测体温,一切正常才能进校园。小明在校使用过的口罩属于_____垃圾。
(2)疫情期间,小优在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不小心将温度计打碎了,打碎的温度计属于____垃圾。
(3)小明拿了一袋装有剩饭、西瓜皮和烂菜叶的垃圾,应该扔到有( )标志的垃圾桶里。
A. B. C. D.
(4) 标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居家隔离疑似新冠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处理后,最后还要采用( )的方法处理。
A.填埋 B.焚烧 C.堆肥 D.回收
(6)新型厨余垃圾处理器(如右图)能很方便地搅拌厨余垃圾,搅碎后的垃圾不
会堵塞下水道,你觉得这个装置值得推广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4.热的研究。(12分)
(1)如图,该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强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烛圈,实验中蜡烛圈的作用是( )。
A.蜡烛遇火容易燃烧 B.为了更美观 C.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3)在加热过程中,酒精灯右侧蜡烛圈最先掉落的是_____(填字母),最后掉落的是_____(填字母),说明了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的一端传向温度较_____的一端,这样的传热方式叫_____。你知道热传递的方式还有_____和_____。(4分)
(4)如果将实验中的铁丝换成同样粗细的铜丝,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个蜡烛圈掉落,所用的总时间比原来_____ (填“长”或“短”)。
(5)蜡烛圈E_____ (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_____(填“是”或“不是”)单向性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选项 A C C B C B C A B C
题号
选项 C C C A D C C A C C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选项 √ √ × √ × × × × × √ × √ × × ×
三、科学探究题(每题得分分别为10分、10分、10分,10分,共40分)。
1.(每小题1.5分,共6分)
(1)C (2)C (3)C (4)B
2. (每小题2分,共14分)
(1)C (2) (3)A (4)B (5)B (6)A (7)把小船做得更宽、更大
3. (第(6)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3分)
(1)其他 (2)有害 (3)B (4)可回收物 (5)B (6)不值得 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处理后作为植物的肥料,不应该搅碎后直接倒入下水道。(合理即可)
4. (第(3)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2分)
(1)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 (2)C (3)A D 高 低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4)短 (5)会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