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5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5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1 21: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2、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1、师:今天天气怎么样呢?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怎么办?
生:需要看天气预报。.
2、出示:一则某天的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
观察思考:天津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这天天津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列出算式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9-(-2)等于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3、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复习铺垫:
1、减法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运算呢?
2、师小结:现在有了负有理数后,减法的意义同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由减法的意义可知减法与加法是互为逆运算.
三、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
1、提问:现在要计算9-(-2)= 应如何算呢?大家想想办法.
同伴讨论、交流方法:
A.要算9-(-2)= 可先考虑一下:_____+(-2)=9.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可知:11+(-2)=9,所以9-(-2)=11.
师:很好.这位同学从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角度来考虑的,并且他计算正确.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B.还可以利用温度计.因为温度是由温度计测出的.所以可以在温度计上找到9 ℃与-2℃所表示的点,然后看这两个点之间有多少小格,数数一共有11个小格,因而9-(-2)=11.
师:这位同学想得办法也很好.他利用了温度计从零上9℃数到零下2℃.这中间相隔11个小格.(出示温度计及小黑板以帮助其他学生理解)
上面9个小格加下面2个小格等于11个小格,即:9+2=11
2、9-(-2)=11,而9+2=11.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及结果,你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师]可以这么说.因为这只是从这个特例中得到的,它是否满足所有的有理数的减法呢?还有待大家探索.下面我们做一练习(出示投影片)
学生计算比较:[生]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师小结:对.这就是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时,减法运算就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了。
3、用字母表示:a-b=a+(-b)
4、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在进行有理数减法时要注意:
(1)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
(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
5、下面我们通过口答题来熟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学生口答,熟悉法则。
6、下面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出示投影片)
学生计算中,巩固法则。
7、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减法的法则的应用.(出示投影片)
解决问题中,运用法则分析:本题求的是“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师:下面我们回头看一下引例(出示投影片)刚才我们计算的是天津这天的温差.现在你能计算出其他城市的温差吗?
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1名超出第2名多少分?
(2)第1名超出第5名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使学生确定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作答)
8、开动脑筋 拓展思维。
(1). 如果|a|=3,|b|=1,求a-b的值。
(2). 已知|a-3|+|b+1|=0,求a-b的值。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首先要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转化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其次要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运算.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