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数学 2.6.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运算律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 2.6.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运算律的应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1 21: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案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_____年_月 日 (星期 )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第_____次___课时
课题 有理数及其运算
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分类绝对值,相反数有理数的加减
重点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
课前检测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主题提出 一.负数的进一步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案例。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是0,1,2,3,4…引进负数后,我们把大于0的自然数叫做正整数,正整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有理数的分类当堂练习:(1)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二.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 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三.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如何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2.把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1)3,-5,-4; (2)-9,16,-11;1、下列各数中:+7,-2, ,-8?3,0,+0?1,2,1 ,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 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3,4,0,3,-1?5,-4, ,2?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有什么特点 数轴两边到原点相等的点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概念:一般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如果a>0,那么 |a|=a;如果a<0,那么|a| =-a;如果a=0,那么|a| =0?例:求π-5的绝对值?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 ); =( ); -=( ); -=( ); =1, =0;-=-2?3、计算下列各题:|-3|+|+5|;|-3|+|-5|;|+2|-|-2|;|-3|-|-2|;|-|×|-|;|-|÷|-2|;÷|-|(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5、填空:(1)当a>0时,|2a|=________;(2)当a>1时,|a-1|=________;(3)当a<1时,|a-1|=________?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说明:“| |”有两重作用,即绝对值和括号绝对值小于3的数是从-3到3中间的所有的有理数,有无数多个;但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只有五个:-2,-1,0,1,2?数轴上a<0,b>0,且|a|<|b|,求la+bl,lb-al,?|a|=-a,|b|=b, |a+b|=a+b,|b-a|=b-a?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1 比较-4与-|—3|的大小例2 已知a>b>0,比较a,-a,b,-b的大小?例3 比较-与-的大小?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1)-与-;(2)-与-0?273;(3)-与-;(4)- 与-;(5)- 与-;(6)- 与-3、?写出绝对值大于3而小于8的所有整数(1)|a|=a; (2)|a|=-a; (4)a>-a;(5)|a|≥a; (6)-y>0; (7)-a<0; (8)a+b=0?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四.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当堂联系:1.教材课后练习题:2.(1)(-0.9)+(+1.5); (2)(+2.7)+(-3); (3)(-1.1)+(-2.9);附加题:1*.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1)a>0,b>0; (2) a<0,b<0;(3)a>0,b<0,|a|>|b|; (4)a>0,b<0,|a|<|b|.交换律a+b=b+a(a+b)+c=a+(b+c)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解:7+5+(-4)+6+4+3+(-3)+(-2)+8+1=[(-4)+4]+[5+(-3)+(-2)]+(7+6+3+8+1)=0+0+25=25.1.计算:(要求注理由)(1)23+(-17)+6+(-22); (2)(-2)+3+1+(-3)+2+(-4);(3)(-7)+(-6.5)+(-3)+6.5.五.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当堂练习:1.计算(口答):(1)6-9; (2)(+4)-(-7); (3)(-5)-(-8);(4)(-4)-9; (5)0-(-5); 2.计算:(1) 15-21; (2)(-17)-(-12); (3)(-2.5)-5.9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六.加减法混合运算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计算:(1)-4.2+5.7-8.4+10; (2)6.1-3.7-4.9+1.8;3.计算:(1)-216-157+348+512-678; (2)81.26-293.8+8.74+111;4.计算:(1)12-(-18)+(-7)-15; (2)-40-28-(-19)+(-24)-(-32);5.计算:(1)(+12)-(-18)+(-7)-(+15);(2)(-40)-(+28)-(-19)+(-24)-(32);(3)(+4.7)-(-8.9)-(+7.5)+(-6);a-(b+c)=a-b-c;a-(b+c+d)=a-b-c-d;a-(b-d)=a-b+d;(a+b)-(c+d)=a+b-c-d;(a-c)-(b-d)=a-c-b+d.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1)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2)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3)-[-(-3)]=______,-[-(+3)]=______.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教材课后习题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小结反思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道;成绩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__练习册上___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_________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教师反馈信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