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
导入新课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
新课学习
氯化钠用途
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农业上:用食盐溶液来选种
食品上:腌制,重要的调味品
工业上:制取纯碱、烧碱、盐酸等
交通上:融雪剂
“化学工业之母”
氯化钠的存在
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海水
盐矿
盐湖
盐井
海水“晒盐”的过程
“盐田法”
盐田
“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
母液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多种化工原料
提取
风吹日晒
日晒
1.海水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如何检验?
2.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是将海水完全蒸干吗?
母液( 也称“苦卤” )。
不是。
3.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液体叫什么?
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检验方法是加入少量氯化钠仍可继续溶解。
4.母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5.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
含有。
饱和溶液。
6.为什么不把溶液完全蒸干获得更多的食盐呢?
食盐中含有杂质。
7.“盐田法”晒盐与你制得的食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9.怎样对母液进一步加工,如何利用呢?
阳光充足、风力大、雨量少、湿度低等。
8.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作为原料,生产多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盐田晒盐主要成份是食盐,课堂制得的盐是一定量的海水中所有的盐。
活动天地
蒸发结晶
取少许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够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的吗?
水分减少,有晶体逐渐析出。
途径是溶剂的质量减少;
当刚要有晶体析出时,溶液恰好饱和。
取一滴管食盐不饱和溶液,滴在蒸发皿中
参考实验
实验用具
蒸发结晶
有白色固体析出
食盐晶体
把蒸发皿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加热
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蒸发结晶
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这便是蒸发结晶。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结晶
明矾晶体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冰糖
食盐晶体
硫酸亚铁晶体
几种常见晶体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
古代盐民在海边煮盐
我国海盐年产量约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盐场
长芦盐场
山东的莱州湾盐场
辽东湾盐区
江苏盐场
多识一点
在天气炎热干燥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分蒸发,往往会形成一些盐井、盐湖和盐池等。
2000年前的汉代井盐场图
运城盐池
课堂练习
1.关于海水“晒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C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
3.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A
4.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