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条形码》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活中的条形码》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3-05-27 23: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生活中的条形码
《生活中的条形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WPS2000文字处理软件”中的附加内容,也是一堂新课。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前面所学习的“文、图、表的编辑排版方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并为以后更深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决定在教材的基础上附加这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条形码为主题,以了解条形码的申请、制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通过学习、实践掌握图表混排的基本技能;(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条形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收集、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条形码的申请、制作过程。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从申请——制作——整理——发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对各种信息的分类、整理、再组合的能力。德育目标是:通过分组制作、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确立这些目标的同时,我诊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WPS2000中的图表混排。教学难点是了解条形码的申请制作过程。教学关键是:学生能够动手完成综合排版,了解条形码的部分基础知识。
结合本节课“知识量大,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应用了“开放式研究性学习”和“创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这些全部是开放的。在此基础上,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参与和体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沟通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中探索、学习、掌握这一源于生活又实践与生活的新知识。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盲目的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采用“创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创立问题的情境,即给出一定范围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目标的前提下,自觉围绕目标进行研究、学习,引导学生温故拓新,将教学目标融汇在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其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和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我设计借由一段录像导入新课。“了解条形码的申请制作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要想真正、详细的了解该过程,必需清楚很多概念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相关的数码知识与机械知识,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显然是很难理解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首先给学生放一段由我在班后到自选商场排的一段买东西的录像片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条形码是源于生活的,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条形码的兴趣,并提出问题(1、什么是条形码?2、条形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条形码是如何编写的?4、如何运用WPS2000制作条形码?5、如何实现图表混排?),让每组学生任选一个问题,结合课本、资料带着问题进行查阅以及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处我运用了“创立问题情境” 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该难点产生兴趣与想探知的欲望,为以后解决教学难点做好铺垫(此处落实了德育目标)。
第二环节,以提问的方式强调、总结以上各知识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其他同学讲解、演示本组研究、学习的重点,在这一学——做——教的流程中,学生学会了、做到了又教会了别人,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巩固的3次知识点,从而达到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点的目的。(此处落实了知识目标2和德育目标)
本课的重点是“WPS2000中的图表混排”,它也是本节课的技术学习目标之一。这一重点在第三环节“模拟条形码的申请——制作过程”中得以体现。为了突出该重点,学生以组为单位不但要会运用WPS2000制作条形码,而且要将其整合在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中:赋予条形码真实的产品,产品出厂于哪个公司,公司位于哪个国家……这样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运用WPS2000进行综合排版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示和查阅教材了解操作方法,并加以具体实施,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掌握这一技术学习目标。在落实该重点时,运用了“开放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硬件开放、软件开放、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开放式研究学习环境。(此处落实了知识目标3、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之间对于“学法”的交流,运用“开放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设计了第四环节——信息发布。考虑到个人的爱好、长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范围内、以自愿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布:产品名称、产地、价格、条形码号……本组成员分工、学习经验简介等。(此处落实了能力目标)
第五环节,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技术学习重点,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肯定。出示几件商品,请学生判断它的产地,解释各码所代表的含意。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再把知识实践于生活。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个性化强,对相关旧知识点掌握的很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在搜集整理信息的阶段需要简单指导外,其它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引导他们以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问题,鼓励他们充分表现个性化的自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条形码的基础知识、作用和它的申请、制作过程,巩固了前面学习的技术操作内容,掌握了图表混排的基本技能,通过分组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图表汇总和信息发布的形式学生真实的汇报了自己的所学所得,锻炼了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各种信息的分类、整理、再组合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