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存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展示的课程资源是《分类存储》,该资源包括五方面: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拓展资源、试题设计与自我评价,下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类存储》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利用资源管理工具来管理本地资源,运用新建、移动(复制)、命名、删除等工具对资源进行重新分类整理,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文件及文件夹,培养学生良好的分类存储资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管理资源的方法,学会利用计算机资源管理工具进行分类;
2、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相关定义、规则和概念;
3、学会根据需要对文件及文件夹进行新建、命名、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
4、提高学生分类管理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文件、文件夹,并学习资源管理器工具的使用,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分类,将无序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
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类管理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文件夹的建立、文件(夹)移动与复制、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夹)删除的操作方法。
2、资源的分类管理。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需要合理分类管理资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乡镇学校,大部分学生平时接触不到微机,对计算机资源分类情况一无所知,加之现在的初中生很少做家务及管理,未形成良好的分类管理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再教授学生使用资源管理器的工具。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鉴于对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通过教师、学生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2、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探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简单的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较难的任务在学生独立自主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互助、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下面结合课件谈谈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
整节课以资源的分类存储为切入点,贯穿始终,共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5分钟)
一是教师播放课件视频《心中的南海》,迎接学生上机。美丽的南海是我们文登人的骄傲,同时也会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
二是由于视频没有播放完,学生急于看完,所以我开展一个小比赛:让学生在自己电脑 E盘“魅力文登”文件夹中查找《心中的南海》视频文件。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找出来。
注意: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对学生机的E盘“魅力文登”文件夹进行分类设计,一类是将大多数学生机的E盘“魅力文登”文件夹中的资源是无序堆砌存储;另一类是个别学生机的E盘“魅力文登”文件夹资源经过分类存储。
三是找到的学生和没找到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查找过程,通过学生观察“魅力文登”文件夹下文件的存放方式,从而发现分类存储的文件便于查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此活动亲自感悟到,在没有经过整理的大量资源中查找所需资源是很困难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资源分类存储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要想分类存储资源,我们首先规划建立存储的地盘,从而过渡到环节二
★环节二:规划建立文件夹:(13分钟)
本环节学习任务包括两部分,即规划文件夹和建立文件夹
⒈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魅力文登”文件夹下,规划建立哪些文件夹,并在导学案上画出文件夹结构图。
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所规划的文件夹结构,在“魅力文登”文件夹下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此任务由学生参考课本独立完成,个别学生在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由小组成员协助完成。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印象会更加深刻。
⒊由学生交流操作方法,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文件夹的建立方法(菜单式、快揵键式),文件的命名方法,子文件夹的建立方法等。
★环节三:分类整理信息资源(8分钟)
本环节学习内容是信息资源的分类整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组建立的文件夹结构,把E盘“魅力文登”文件夹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复制、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通过此任务的完成,可以巩固提高学生对文件(夹)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操作的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的意识和习惯。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并进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形象化的语言对本环节进行小结,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分类存储的理念。
★环节四:整理收藏夹(7分钟)
本环节学习任务是分类整理收藏夹
通过学生将网页收藏夹中的网页地址进行分类存储操作,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存储的广泛应用,并达到学习致用的目的。
★环节五:我的地盘我做主(5分钟)
通过我的地盘我做主,使学生对自己的地盘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为今后文件的分类存储做好准备。
★环节六:课堂小结(3分钟)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七:课后实践与自我评价(2分钟)
让分类存储、科学管理资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自然习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导学案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分层次设计任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拓展资源:
本资源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文件扩展名识别文件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