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模不一样
学情分析:
教材此前涉及平面构成的知识较少,特异构成知识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性强,为了避免学生感觉难度大、枯燥。根据年龄特点,适当降低本课难度;在学生掌握规律后,通过游戏、特异部分的设计、欣赏优秀作品来激发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湖南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本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初步了解设计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2) 过程与方法:
1、欣赏生活中的特异现象,了解特异的类型。
2、有意识的弱化平面构成中特异的知识性,让学生既学有所得,又不感觉枯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设计、创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选择喜欢的媒材与工具制作特异作品。
教学难点:
掌握规律,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特异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作情景、导入课题
1、出示一张自然界的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图片前后变化的不同之处,带来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出示图片),漂亮吗?这里有什么花;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看谁的眼睛最亮,一眼就能看出这个秘密在哪里,马上举手。
小结:这种现象叫特异现象。特异是相对的,特异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通存在的。这也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一模不一样”。(板书课题)
2、出示更多的自然界的图片,找出其变化规律。
师:哪里不同
【设计意图】呈现自然界的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感受特异现象的特点,为下一个环节玩拼图游戏,找出特异变化的规律做好铺垫。
二、拼图游戏、激发兴趣
1、游戏规则:
①把打散的拼图,拼成一个特异构成作品。并用双面胶把它贴在纸上,四人为一个小组,在3分钟内合作完成。
②把“特异探究记录表”中的特异部分补充完整,并写出( )不同。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电脑计时。
3、汇报成果,归纳特异的规律。
【设计意图】从欣赏自然界的特异现象慢慢过度到拼图游戏,感知生活中的特异现象,从自然到生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人们正是从自然界的特异现象中发现、感受到了美,并从中寻找归纳规律。
三、示范过程、方法探究
1、教师讲解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选图案→制作基本形→画出骨式→在骨式上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基本形→设计特异部分→调整完成
2、师:讲解并板书:①基本形②骨式③变化规律
3、介绍不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设计制作中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选择。
【设计意图】观看特异作品设计制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特异部分的设计中,增加体验设计的乐趣。从中学会制作方法,掌握其规律,为学生独立设计特异作品打下基础。
四、欣赏作品、开拓视野
播放图片,解说特异作品构成。
【设计意图】欣赏优秀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兴趣带向高潮,为学生独立设计特异作品做好最后的冲刺。
五、自主实践、体验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个基本形,用画、剪贴、制作印章或者镂空刷底得方法来做一个特异的练习。
2、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下培着学生的设计创意、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享受设计制作过程中带来的快乐。
六、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一)评价
1、师评生评。
2、小结。
(二)拓展延伸
师:特异现象广泛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包装设计、电影海报(形、广告制作、摄影作品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点评、总结、回顾、加深知识点,以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举一反三,感受设计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让兴趣得到延续。
七、评课
评课人:南海区美术教研员(叶旭华老师)
1、教学思路清晰,突破重难点。语言精炼。本来四年级的学生是比较好动,但这节本学生能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师生配合也很融洽。学生的作品也能完成。
2、不断的去修改教案和课件,把教材弄懂、弄熟。充分利好教材,用好教材;用能力的教师还可以超越教材,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