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4.3 质量守恒定律(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4.3 质量守恒定律(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2 14: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 为此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不同药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资料: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②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图4-3-1
[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甲组的结论为                。乙组同学观察到锥形瓶中有        的现象。反应后,乙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分析原因是                         。
[实验改进] 为准确测定实验结果,乙组同学换了胶塞,控制稀盐酸和大理石的用量,再次实验,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进行实验时,需要在    装置中进行。
2.下列装置及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图4-3-2
知识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3.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实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
B.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D.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新原子会构成新分子,进而生成新物质
4.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知识点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5.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16 g A与64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
A.16 g B.36 g C.64 g D.24 g
6.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10 g冰熔化为10 g水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镁条燃烧后生成固体的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2 g氢气在8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9 g水,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7.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NH3
D.M可能是NaHCO3
8.取12 g镁分别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得到如图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给氧气的质量/g 4 8 16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g 10 20 20
(1)三次实验哪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第一次为什么生成10 g氧化镁而不是16 g 哪种物质有剩余
(3)第三次为什么生成20 g氧化镁而不是28 g 哪种物质有剩余
9.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是进行各种化学定量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称取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B.称取指定质量的药品时,应先加药品,后加砝码并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称量前观察到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时,可认为天平已平衡
D.托盘天平使用前、后应在天平托盘下取下或套上橡胶垫
10.下列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后,固体由暗紫色变成墨绿色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冷却后固体质量减少
C.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最终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与没加二氧化锰时是一样的
11.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4-3-3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12.如4所示,提示: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3-4
(1)实验A:调节杠杆平衡,放入二氧化碳中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的原因是  。
(2)实验B: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
    (填“上升”或“下沉”)。
(3)C、D、E三组实验,分别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最终天平不能平衡的是    (填字母)。
(4)经过分析,在C组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5)A、B、C、D、E五组实验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理由:                          。
考|题|展|示
13.[2020·河南] 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
A.H2 B.Cl2 C.NaOH D.NaNO3
14.[2020·天津] 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20:11 B.20:7 C.5:4 D.16:11
答案
1.[实验现象] 中间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 气泡生成 右边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实验改进] 中间
[实验反思] 密闭
2.A  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镁燃烧消耗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水,两个实验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水和食盐不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4.C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和,所以生成D的质量为16 g+64 g-44 g=36 g。
6.D
7.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M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而且还可证明M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
8.(1)三次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12 g镁能与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 g氧化镁,而第一次只有4 g氧气,所以镁没有完全反应,只能生成10 g氧化镁,镁有剩余。
(3)12 g镁只能与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故第三次生成20 g氧化镁,氧气有剩余。
9.B  称取一定量的药品时,应先加砝码并移动游码至相应刻度时再加药品。
10.B 
11.C  反应物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生成物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2.(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
(2)下沉 (3)D 
(4)先膨胀后缩小
(5)BCDE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不变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瓶内的二氧化碳,活性炭包增重。(2)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3)最终天平不能平衡的是D,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4)白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瓶内气压减小,气球收缩。(5)A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BCDE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13.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可能为食盐和水,反应前有四种元素,即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不会出现氮元素。
14.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6 g+11 g-20 g=7 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