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2 14: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知识点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B.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
图5-3-1
知识点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4.图5-3-2是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几个实验。
图5-3-2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2)B中往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倒入少量水振荡后,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  。
(3)C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石蕊溶液变成   色,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将所得液体加热后变为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3所示,将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
图5-3-3
6.如4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
图5-3-4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③不变红 D.④变红,③不变红
7.下列有关区分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紫色石蕊溶液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
A.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CO具有可燃性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和CO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CO2无毒,CO有毒
9.在如5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 mL紫色石蕊溶液和5 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5-3-5
A.左边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
B.右边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D.相同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10.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6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和C、D和G的组成元素相同,空气中C的含量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D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E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图5-3-6
(1)由反应①②可知,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与      有关。
(2)分别写出反应③和⑤的化学方程式:         、  。
(3)反应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④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11.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取塑料瓶中的液体少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小红作出猜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设计了如7所示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
图5-3-7
(1)请和小红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紫色小花不变色
Ⅱ 猜想 错误
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 正确
(2)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实验方案是   (填图中的实验方案序号)。
考|题|展|示
12.[2020·临沂改编] 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8所示的几个实验。
图5-3-8
(1)图Ⅰ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图Ⅱ实验中,使紫色干燥小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图Ⅲ实验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A
2.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1)烧杯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能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
(3)红 CO2+H2OH2CO3 紫
H2CO3H2O+CO2↑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5.B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所以水位上升不是最高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这四种气体中溶解的最多,所以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
6.B  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①④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7.A  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气不能。
8.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构成CO2和CO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9.C  右侧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量远大于左侧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的量,所以右侧的气压变得比左侧低,所以右侧液面上升。
10.(1)反应物的量
(2)C+CO22CO 
Ca(OH)2+CO2CaCO3↓+H2O
(3)分解反应
(4)光合作用
(1)空气中C的含量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C组成元素相同,故A是一氧化碳,B是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2)反应③是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E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水和白色难溶于水的碳酸钙。(3)D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D是水,D和G的组成元素相同,G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水分解均有氧气生成,F是氧气;反应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反应④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
11.(1)Ⅲ 猜想错误 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紫色小花不变色 Ⅳ 紫色小花变红
(2)Ⅰ
实验Ⅰ分别和Ⅱ、Ⅲ对比,说明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Ⅰ和Ⅳ对比,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12.(1)氧气被耗尽 
(2)H2CO3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 
CO2+Ca(OH)2CaCO3↓+H2O 
(1)图Ⅰ实验中,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耗尽,蜡烛熄灭。(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图Ⅱ实验中,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的物质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3)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