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1.4 物质性质的探究(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习:1.4 物质性质的探究(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2 14: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知识点 1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 B.导电性
C.熔点、沸点 D.可燃性
2.2020·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3.下列对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有助燃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有导热性
D.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知识点 2 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用煤、天然气作燃料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D.用水作冷却剂
5.描述物质性质的词语有:可燃性、吸附性、有光泽、导电性、挥发性、导热性、硬度大。在横线上填入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
(1)木炭作燃料________。
(2)生铁制作铁锤________。
(3)铝做成锅________。
(4)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碳棒________。
(5)黄金制作饰品________。
知识点 3 科学探究的步骤
6.在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铜片的实验中,用洁净的湿布轻轻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交流评价 B.提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7.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为什么会变黑?”属于科学探究中____________环节。
(2)“铜片变黑不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属于科学探究中____________环节。
(3)“铜片变黑可能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属于科学探究中____________环节。
(4)“将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加热,铜片变黑”属于科学探究中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
8.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9.2019·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预测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干冰易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生成氧气 制取氧气
11.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钉生锈 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水的凝固点是0 ℃
C.冰雪融化 酒精易燃烧
D.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12.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其用途广泛,可用于消毒,制盐酸、农药等。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写出氯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字母填空。
(1)铜(Cu)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________,铜锈是一种绿色的粉末——________,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CuO)、二氧化碳与水——________,氧化铜为黑色粉末——________,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________,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14.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区分下列物质。
物质 利用的性质 现象及结论
镁条和铜丝 例:物理性质中的颜色 银白色的为镁条,紫红色的为铜丝
(1)蒸馏水和酒精 ________性质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 ________性质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发现铜片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烟灰。
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①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由铜片变黑,试管外表面无黑色物质出现可推知________(从“甲”“乙”“丙”中选择)的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有关。
实验二:取一支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取下胶塞前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乙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的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金属铜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0·青岛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17.2020·湘西州改编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高粱酿造高粱酒
B.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D.天然气用作燃料
答案
1.D  密度、导电性、熔点、沸点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测定或计算得到,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物质的可燃性在燃烧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2.A 3.C
4.D  镁有可燃性,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制作照明弹,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煤、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产生明显的现象,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5.(1)可燃性 (2)硬度大 
(3)导热性 (4)导电性 
(5)有光泽
6.C  用洁净的湿布轻轻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是为了验证黑色固体是不是烟灰,属于进行实验的环节。
7.(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假设与预测
(4)实验与事实 
(5)反思与评价
(1)(3)(4)(2)(5)
8.A  溶液的酸碱性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9.B 10.C
11.B  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食物在夏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12.(1)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2)AB 
(3)用于消毒(或制盐酸或制农药)
13.(1)B A D A C (2)A B B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在描述时一般有“能”“易”“会”“难”“可以”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一般没有上述字眼。
14.(1)物理 气味 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蒸馏水(合理即可)
(2)物理 味道 有咸味的是食盐,有甜味的是白糖(合理即可)
15.[进行实验] 甲、丙 氧气 铜片不变黑
铜片变黑
[反思拓展]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
(2)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
(3)铜+氧气氧化铜
实验一在试管中加热铜片时,铜片没有直接接触酒精灯的火焰,试管外表面无黑色物质出现,故黑色物质不可能是烟灰;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的目的是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
16.D  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极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描述的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17.B  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