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7 23: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追寻文明的足迹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12册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内容,它是继第11册《神州风采》——有关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一课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次专题欣赏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壮举,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本课的编辑指导思想。根据对拉斯科岩洞绘画布局的研究发现,凡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动物,如虎、豹、豺、狼等,大都绘制在朝外的岩壁上,而温顺的牛、马、鹿等,大都绘制在朝里的岩壁上这说明,这些壁画有一定的宗教禁忌的含义。大概通过这些图,来表达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感和理解。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世界上除中国以外还有着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交流各国的名胜古迹、物产、艺术和民俗等。
3.情感目标:为古文明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关心世界和平发展。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知道外国的一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栏并介绍给大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6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
有图片吗?展示一下!
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我们河南的少林寺、白马寺等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板书设计
追寻文明的足迹

阿布辛拜勒神庙(非洲)
库库尔坎金字塔(美洲)
法隆寺(亚洲)
奥林匹亚遗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