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1 22:17:49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一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选择题时,如需改
动,用檬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小说中风景描写的严重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所谓现代性冲击。所谓现代性
的突出标志,就是一个社会总体意义上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的发

展,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总体转型的影响和制约。现代城市社会的崛起与传统农业社会的衰
微,表现在小说创作上,自然也就是城市小说兴起的同时,乡村小说出现某种意义上的退缩。
以城市生活为主要关注和表现对象的城市小说异军崛起,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一般情况

下,风景似乎总是与农业社会紧密相关,其在城市小说中的被放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样
一来,现在小说中的风景描写,也就合乎逻辑地越来越少了。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或许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方法的形响,无论是文
学理论批评,还是作家的实际创作,越来越强调小说这一文体的叙事性特点。在普遍接受并
认同小说就是一种叙事艺术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把写作重心放在怎样展开小说叙
事才能获得最理想的艺术效采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当叙事日蓝成为作家们聚

焦的中心时,在作家们越来越看重叙事速度快捷的状态下,曾经一度备受重视的那些在一定
程度上带有某种静止意味的插写,包括环境描写、肖像描写、风景描写等,就很容易被看作叙
事的累赘。它们在无形中受到严重的打击,差不多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之中。包括风常描写
在内的各种描写日渐处于弱势,也并不只是体现在小说写作领战。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
现,在小说的理论研究领战,关注探讨描写的相关文字处在锐减的状态之屮。既然文学理论
批评界都已经久不谈“大雅”,置各种描写的探究于事外,哪里还有风景描写的空间呢?
文学评论家鲁根元曾专门撰文提出“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重要命题。大致应思是西方
文学自从进入现代主义文学阶段,就在很多方面与此前的文学形成鲜明的区别。其中一个重
要方面,就是作家们把关注重心普遍地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部世界,即所谓对精神内宇宙
的深度开据,不仅关注带有理性色彩的意识世界,而且更关注带有相当非理性色彩的潜意识

或者说无意识世界。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的阐述,进一步影响巾国的断时期文学,提醒中国
作家们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向内转”,这样才可以与国际“接轨”。我们发现,中国的很多作家
确实升始在小说中“向内转”,致力对复杂深邃的内在特神世界进行挖掘与勘探。内心世界有
人性的普与恶,却不会有优美或者不那么优美的自然风景。如此一来,风景描写在小说创作
中地位的日浙边缘化,自然也就难以避免。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9参考答案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
高一 语文
1.(3 分)B 【解析】A 项,“城市中没有风景”错,原文说的是“一般情况下,风景似乎
总是与农业社会紧密相关”,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中没有风景”。C项,“被作家当作叙事
的累赘予以抛弃”说法太过绝对,原文说的是“很容易被看作叙事的累赘”。D 项,不成因
果。
2.(3分)A 【解析】四段是并列关系。
3.(3分)B 【解析】从下文看,作者主要指的是小说的理论研究领域,不是其他的文学
体裁。
4.(3分)A 【解析】材料一最后一段中说“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具有未来科
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奠定基础”,因此不能仅仅说太空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投
入祖国的航天事业之中”。
5.(3分)C 【解析】A项,原文说的是“没有做过多知识的讲授”,并不是一点不讲解。
B项,说法以偏概全。太空授课对于科普教育的启示有“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
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等很多。D 项,
“从另外一个角度再现平时生活的现象”是“天宫课堂”的意义,但说它是科普教育的意义,
属无中生有。
6.(6 分)①在授课形式上,不做过多知识的讲授,而是强调观察、思考和问题互动的过程。
②在授课项目的选择上,选择符合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
和展示等标准的项目。③在授课效果上,要对孩子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崇尚科
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每个要点 2 分,共 6分。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
酌情给分)
7.(3分)A 【解析】无心理。
8.(6 分)①塑造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处理迟到者刚到一半,停下处理其他事情,王熙凤故
意给当事人制造心理压力,这表现了王熙凤的富有心机和骄横的性格。(2分)②调整故事
的叙事节奏。在主体叙事中插入其他叙事,使主体故事跌宕起伏,叙述疏密相间。(2 分)
③强化故事的真实感。王熙凤主管宁荣两府的内务,在同一时间段内处理几件事情的写法增
强了故事的真实感。(2分)(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 分)①先理清头绪,抓住问题的本质。王熙凤在接到任务后,首先分析了问题的本质,
抓住了主要存在的问题。(2 分)②针对问题定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分)③严
格执行制度。先抓住一个典型,按制度处理,杀鸡儆猴,以后便没人敢犯。(2分)(其他
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3 分)C 【解析】解答此题,可利用排除法。根据下文的“二曰杜奔竞”“三曰革滥
进”可知,“一曰裁冗官”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D 两项;第一个“则”意为“就”,是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应放句首,排除 B、D 两项。
11.(3 分)D 【解析】秦以后为帝王专用。
12.(3 分)A 【解析】“他向明孝宗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被明孝宗采纳”错,文中
是指出种种弊端。
13.(10 分)(1)刘大夏平素把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当作自己的责任,命令下来后,人心
一致信服。(“素”“攘”“翕”各 1分,大意 2 分)
(2)像前面所说的,本来已经停止了。其他的征收赋税,可以一一讨论革除。(“向者”
“固”“革”各 1 分,大意 2分)
14.(3 分)A 【解析】“眼前一片萧瑟之景……苦闷心情”错误,“萧散一开襟”的意思
是潇洒闲散,舒展心胸。
15.(6 分)①闲适。诗人漫步北林,潇洒闲散,内心充盈闲适之情。②孤高淡远。“片云”
“丛篠”等意象寄寓诗人孤高淡远的情怀。③超脱。“物外心”表现诗人超脱无为的道家思
想。(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6 分)(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3 分)A 【解析】“挺身而出”,指在危难之际勇敢地站出来。“铤而走险”,指因
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铤而走险”不合语境,应选“挺身而出”。“彰显”,明显;
显著。指个人所具有的品质无意间体现一种风尚。“凸显”,清楚地显露,指某件事情显示
出其特性及作用。根据语境,应选“彰显”。“大有可为”,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发展前途。
“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能做出重大贡献。“大有可为”和“大有作为”之间存在
递进关系,根据语境,应该是先“大有可为”,再“大有作为”。
18.(3 分)C 【解析】上文是列举地点,这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所以用“神州大地上”
承接上文更合适。
19.(3 分)B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主流”后的主语中心语多余,
“观点”一词和后面的谓语“坚信”搭配不当;第二处是“美好”后的宾语中心语缺失,应
在“美好”后加“明天”。而 D项在修改的时候出现了新的错误,即语序不当。“人生的成
功”和“国家的美好明天”之间有一个轻重关系,顺序不能颠倒。
20.(6 分)①它有三候 ②彩虹出现 ③北方地区则开始断雪(根据上下文提示补写。每
处 2 分,字数超出可酌情扣分)
21.(5 分)它既是一个饮水思源、缅怀祖先的肃穆节日,也是一个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
欢乐节日。
(概括文意 2 分,句式 2分,字数 1 分)
22.(60 分)【写作指导】
材料借李大钊的话分析现在的你应该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持什么态度。“‘现
在’的你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的黄金时期”给考生定下了基调:既然现在是成长的黄金时期,
那么当下所有的努力都要有益于个人成长。对“过去”不可沉迷留恋,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助力成长;对“现在”要认真努力,把握时机;对“将来”要有长远的规划,但不可陷入空
想,耗费“现在”的时光。
参考立意:①立足现在,放眼将来;②回首过去,助力当下前行;③过去与将来,皆为现在;
④过去无怨,现在无悔,将来可期;等等。
【参考译文】
(弘治十四年)三月,保定巡抚进献了白鸦当作祥瑞之物,礼部尚书傅瀚弹劾他不当,
上奏请诏谴责他。这年秋天九月,(明孝宗)下诏派遣宦官王端往武当设立雕像修建斋堂,
大学士刘健、吏部尚书倪岳、兵部尚书马文升分别上疏劝谏,明孝宗立刻停止了。这年冬十
月,改任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召两广总督刘大夏做兵部尚书。刘大夏平素把安定内部、排除
外患当作自己的责任,命令下来后,人心一致信服。以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年两次
请求辞官,都没被允许。上朝致谢之后,明孝宗在帷殿,召见刘大夏问他:“我平素用你,
你为什么要屡次请辞呀?”刘大夏回答说:“我年龄大了,并且有病,现在人民穷苦,国家
财尽,万一出现意料之外的事,就是兵部的责任。我自己想着我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所
以才请辞呀。”明孝宗沉默了。过了几天,又召见他问道:“朝廷的征收赋税并没有不当,
为什么到现在单单说民穷财尽呢?”刘大夏回答说:“我在广西取铎木(献给朝廷),在广
东收买香药(献给朝廷),费用都上万了。”明孝宗说:“像前面所说的,本来已经停止了。
其他的征收赋税,可以一一讨论革除。”明孝宗有一天问他:“那些卫所中的士兵是否强勇
可用啊?”回答说:“以前我本来只是在说民穷,但是士兵穷困得更厉害呀,怎样能把他们
当作精锐之师呢?”明孝宗说:“在卫所里有粮食,戍边出征打仗有行军之粮,怎么能说穷
呢?”回答说:“江南士兵为转运粮饷所困,江北士兵为京操所困,其他的穷困又不止于此。
并且所谓月粮、行粮,有一半都被将帅们拿走了,能不穷困吗?”明孝宗叹息道:“我在位
久了,已经不知道怎样才能称为百姓的主人了!”于是就命令大臣们,都要站在本职工作上
说说军队、行政方面政策的弊端,选择合理的改正。(弘治十五年)二月,吏部尚书马文升
上书说了三件事。第一是裁冗官。说近年以来,传奉官等将有八百余人,每年实际支出的俸
禄不下万石。能减少一官,就能省一官的俸禄,多宽容一分,人民就能多受一分的恩赐。第
二是杜绝奔走追逐名利。说朝觐既已经去除,又再次留下了它,所以那些觊觎的人,追求功
利之人又开始了奔走。第三是改革无限制地选人进国子监。边疆多战事,允许生员进献马匹
进入国子监的,就有七千余名。川、陕荒年歉收,守臣又奏请缴纳粮食就可入监,算上之前
的共有数万余人。大大损害选人才的法则,人民受害。明孝宗都采纳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