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知识清单
关键词或词组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1) 常用化学仪器(1.2)
实验基本操作(1.2) 实验室安全知识(1.2)
物理变化(1.3) 化学变化(1.3) 化学性质(1.4)
物理性质(1.4) 科学探究(1.4)
一、常用实验仪器
在常见的仪器中可作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等;玻璃棒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一般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基本操作
1.物质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气体);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图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既不要__________,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__________________。
(2)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或________,有些块状药品可用________夹取。
操作要点:把固体放进试管时,先将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药品放入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起来。
②取用液体药品:瓶塞要________放,标签要向着________,瓶口要________着试管口。
量取一定量液体:量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__。读数时量筒须放平,视线_____________。量取8 mL水,选用________mL量筒。俯视导致读数偏______,所量取水的体积________
8 mL。
吸取少量液体:需用________,操作时一般要求保持滴管________在试管口上方,不可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____________。
2.给物质加热
(1)仪器:加热最常用的仪器是________。
(2)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________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___温度最低,应用________加热。
(3)液体的加热:用________夹持试管,夹在试管________部。试管内的液体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时管口勿对着______,与水平线成______度角最好。加热前应先____________。
3.仪器的洗涤
一般容器用________洗,内壁附着物用__________洗,仪器洗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________的变化 生成________的变化
本质 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一般是______、______的改变 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注意: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如图__________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联系 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
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通过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__________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 颜色、________、________、熔点、________、硬度和密度、溶解性、挥发性、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研究 方法 可直接__________或用____________去测定 必须通过__________去观察和确定
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心环节。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镁(Mg)在氧气(O2)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
C.放热 D.镁减少
2.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化中有颜色改变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在变化中有状态变化的一定是物理变化
C.在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易错点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 ℃,熔化的铁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易错点 3 实验现象的描述
4.下列关于镁条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氧化镁(MgO)
易错点 4 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
5.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易错点 5 数据的处理
6.某学生的下列操作或测定的数据合理的是( )
A.用50 mL量筒量取7.5 mL液体
B.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36.5 ℃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3 g
D.用烧杯量取200.0 mL水
易错点 6 量筒读数
7.某同学用量筒量取8.0 mL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量取水的体积( )
A.等于8.0 mL B.小于8.0 mL
C.大于8.0 mL D.不能确定
易错点 7 基本实验操作
8.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造成人身伤害。请填写下列错误操作,或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合格的量筒量取5.0 mL液体,实际只有4.9 mL
(3)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固体,实际只有4.8 g
9.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10.判断下列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物质都是有害的物质( )
(2)天然物质不是化学物质( )
(3)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明显的现象( )
(4)伴随有发光、放热或产生气体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5)镁条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镁( )
(6)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
(7)蔗糖放入水中不见了,蔗糖能溶于水是化学性质( )
(8)“氢气燃烧生成水”,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
答案
本章知识清单
一、试管 烧杯 锥形瓶 试管 蒸发皿 烧杯 锥形瓶 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试管夹 酒精灯
二、1.(1)①用手接触药品 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1~2 mL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③放回原瓶 指定的容器内
(2)①药匙 纸槽 镊子 平拿 试管底部 慢慢竖立
②倒 手心 紧挨 量筒 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 大 小于 胶头滴管 竖直 横放或倒持
2.(1)酒精灯
(2)三 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 焰心 外焰
(3)试管夹 中上 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人 45 预热
3.水 试管刷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三、新物质 新物质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状态 形状 发光 发热 放出气泡 生成沉淀
灯泡通电 一定 不一定
四、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状态 气味 沸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可燃性 稳定性 氧化性
酸性 观察 物理方法 化学实验
五、观察与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化学实验
易错易混辨析
1.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生成白色粉末是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易错点] 容易将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当成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2.A 变化中有颜色改变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图氧气降温后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变化中有状态变化的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图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图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易错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不能将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当成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3.D 酒精挥发时吸收热量,属于物理变化;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后者体现了汽油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熔点属于铁的物理性质。
[易错点] 化学性质必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物理变化中不能体现化学性质。
4.C [易错点] 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观察出来的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
5.B A项应是锥形瓶;C项应是铁架台;D项应是药匙。
[易错点] 正确记忆实验仪器的名称,注意常出现的错别字。
6.B [易错点] 选用量筒的量程应等于或稍大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托盘天平读数时只能精确至0.1 g;烧杯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不能精确量取。
7.B 俯视量筒读数,读取的数值偏大,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俯视读数为8.0 mL,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8.0 mL。
[易错点] 量筒读数时“俯大仰小”。
8.(1)液体喷出,对人造成烫伤或腐蚀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3)引起燃烧或爆炸
(4)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
[易错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若俯视量筒,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若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则称量物的质量比读数小。
9.D [易错点] 没有掌握量筒读数时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若仰视量筒,则读取的数值偏小;若俯视量筒,则读取的数值偏大。
10.(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