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七年级下—统编版—历史—第三单元
1.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课程标准
一、建筑之美
——明长城与北京城
一、建筑之美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一)明长城
嘉峪关
鸭绿江
2.规模: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3.组成: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一、建筑之美
(一)明长城
4.功能:
(1)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南扰;
(2)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3)政治上,是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促进民族交融。
一、建筑之美
(一)明长城
一、建筑之美
探究一: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宫城
皇 城
内 城
外 城
1.基础:元朝大都
2.时间:1406年~1420年
3.构成: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二)北京城
一、建筑之美
——图片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80
宫城
皇 城
内 城
外 城
4.布局特点:
(1)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2)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街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3)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一、建筑之美
探究二:请同学们结合平面图,思考北京城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一、建筑之美
(一)医学名著-《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时间:明朝
类别:药物学
简历:
李时珍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经过27年的努力,参考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三易其稿,终成大作。
二、科技之光
(一)医学名著-《本草纲目》
1.内容:记载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增加370多种。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收录的增加4倍。
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2.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科技之光
《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二、科技之光
武汉八旬以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近70%,中医药功不可没。
简历:
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天工开物》一书就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而成的。
作者:宋应星
成书时间:明朝
类别:科学技术
(二)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
二、科技之光
1.内容:记载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插图120多幅
2.地位: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
二、科技之光
《天工开物》插图
材料一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材料选自《七年级历史下册》P78
材料二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选自《天工开物》序言
明朝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二、科技之光
探究三:为什么把谷物类放在编排书的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呢?
(三)农业名著—《农政全书》
作者:徐光启
成书时间:明朝
类别:农书
1.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2.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科技之光
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科技之光
著作 作者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
明代主要科技成就表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药物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科学技术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科技之光
探究四:请同学们思考,这三部科技著作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明朝科技既有中国传统科技实用性的特点,又集历代之大成,具有总结性的特点。
(2)价值: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科技之光
《农政全书》书影
探究五: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刻苦钻研、重视实践、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等
二、科技之光
三、文艺之盛
——明代的小说、戏曲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成书时间
作者
主要内容
艺术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2~P83,完成以下表格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魏、
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结构宏伟,脉络细密,
情节跌宕起伏。
元末明初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
运用白话描写,洗练明快,
生动传神。
明代中期
吴承恩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
人入胜。
三、文艺之盛
探究六:想一想,三部小说有哪些共同点?
三部小说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都表达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表达了人们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水浒传》表达了人们反抗官府压迫的强烈愿望。
《西游记》表达了人们铲除邪恶的强烈愿望。
三、文艺之盛
文艺之盛
董其昌-书法名家
徐渭-绘画名家
汤显祖-剧作名家
三、文艺之盛
课堂小结
练习巩固
1.以下出自某部著作的序:“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
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据此推断,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A
练习巩固
2.有学者认为某著作“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尊重工匠技艺,推崇发
明创新,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
精神,值得发扬光大”。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B
练习巩固
3.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
蜿蜒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它”
是( )
A.紫禁城 B.大运河 C.灵渠 D.明长城
D
练习巩固
4.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
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
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D.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C
练习巩固
5.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
上融汇中西文化,最终超越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D
课后自主学习拓展
(一)参观故宫:请同学们课后登录“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全景参观故宫,分析“故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二)推荐阅读:1.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中华书局2016年版。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