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03讲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讲义(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03讲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讲义(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2 05: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03讲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程目标
1. 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3.掌握案例的原理、方法。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精讲
一.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追求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如果速度与我们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相反取负值,依次研究以下关系是否成立:
①;
②;
③ ;
④ 。
2.实验探究的案例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式中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3)不同碰撞情景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为小车经过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所示;
(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
4.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恒量;
(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题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先把白纸和复写纸附在墙上,然后把桌子搬到紧贴墙外,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斜面,每次让钢球a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滚过桌边后钢球a与墙碰撞,在纸上留下痕迹(设为O点)。再把桌子搬到离开墙一定距离处,使钢球a仍从原位置由静止滚下,从桌面滚下的钢球a能打在墙上,记录钢球a的落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落点痕迹(设为P点)。再把钢球b放在桌子的边沿,让钢球a仍从原位置由静止滚下,和钢球b碰撞后,a、b、两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a球的落点痕迹为N点,b球的落点痕迹为M点(如图乙所示)。
(1)对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是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面和记录用的白纸位置若发生移动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入射小球每次从斜面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C.桌面必须光滑且水平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b,ra=rb
(2)本实验需要验证的关系是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例题2、 利用如图所示的方式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先将小滑块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测量出滑块在水平桌面滑行的距离x1(图甲);然后将小滑块B放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再将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测量出整体沿桌面滑动的距离x2(图乙)。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A和B完全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
(1)滑块A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v=________(用R和g表示);
(2)滑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R和x1表示);
(3)若x1和x2的比值,则验证了A和B的碰撞动量守恒。
例题3、 如图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___
A.m1>m2,r1>r2
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E.秒表
(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关系式(用m1、m2及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
例题4、 如图所示,用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完成如下操作步骤:
A.调节天平,称出两个碰撞端分别贴有尼龙扣滑块的质量m1和m2.
B.安装好A、B光电门,使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50cm.导轨通气后,调节导轨水平,使滑块能够作  运动.
C.在碰撞前,将一个质量为m2滑块放在两光电门中间,使它静止,将另一个质量为m1滑块放在导轨的左端,向右轻推以下m1,记录挡光片通过A光电门的时间t1.
D.两滑块相碰后,它们粘在一起向右运动,记录挡光片通过  的时间t2.
E.得到验证实验的表达式  .
随练1、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
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滑块A、滑块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滑块A的左端至板C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滑块A、B分别碰撞挡板C、D时停止计时,计下滑块A、B分别到达挡板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公式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还能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请写出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
1.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的设计思路
2.实验探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保证两个物体做一维碰撞:可用斜槽、气垫导轨等控制物体的运动.
(2)速度的测量要比较方便、精确:可利用光电门、打点计时器(配纸带)、闪光照片等手段,也可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等间接测量。
拓展
1、 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半径相同,图中P点为单独释放a球的平均落点,MN是a、b小球碰撞后落点的平均位置。
(1)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b
(2)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OP间的距离x1、OM间的距离x2和________。
(3)为了验证动量守恒,需验证的关系式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题1、
【答案】 (1)BD
(2)
【解析】 (1)考察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A、验过程中实验桌、斜面和记录用的白纸位置若发生移动,则对位移的测定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速度,故选项A错误;B、入射小球每次从斜面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才能保证碰撞前后是同一种状态,故选项B正确;C、桌面的摩擦力只是影响碰撞前速度的大小,对碰撞前后的动量并不产生影响,故选项C错误;D、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且要发生对心碰撞(要求两球半径相等),故选项D正确。
(2)小于从斜槽的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规律可分别求出碰撞前入射击于的速度为:
碰撞后入射球速度为:
被碰于的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有:
m1v1=m1v1′+m2v2′
代入可得:。
例题2、
【答案】 (1)
(2)
(3)4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3、
【答案】 (1)C
(2)AC
(3)
【解析】 (1)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故有m1v0=m1v1+m2v2
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故有
解得
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即m1-m2>0,
m1>m2,
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r1=r2
(2)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N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
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
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
若m1v1=m2v3+m1v2则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代入数据得:
所以需要测量质量和水平位移,用到的仪器是直尺、天平。
例题4、
【答案】 B、匀速直线; D、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E、
【解析】 为了让物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因此应导轨通气后,调节导轨水平,使滑块能够作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本题中通过光电门来测量速度,因此应测量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设光电门的长度为l,则有: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1=;
整体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2=;
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m1v1=(m1+m2)v2
代入解得:

故答案为:B、匀速直线; D、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E、
随练1、
【答案】 (1)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2);测量时间、距离等存在误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等
(3)
【解析】 (1)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mAvA-mBVB=0,由于系统不受摩擦,故滑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即有:
,所以还要测量的物理量是: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2))由(1)分析可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根据表达式可知造成误差的原因有:测量时间、距离等存在误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等。
(3)根据功能关系可知,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A、B物体的动能,因此有:,即:。
拓展
1、
【答案】 (1)BC
(2)ON间的距离x3
(3)max1=mbx3+max2
【解析】 (1)AB、实验只要保证小球到达斜槽末端时速度相等即可,故斜槽轨道不必是光滑的,但要小球碰后要做平抛运动,故斜槽的末端的切线水平;故A错误,B正确;
C、为保证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要求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故C正确;
D、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小球质量需要满足ma>mb;故D错误;
(2)若碰撞中动量守恒,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需证明关系式:
mav1=mbv3+mav2
结合平抛运动特点,有:
max1=mbx3+max2 ①
故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有①式成立。
故由题意知,需要测量OP间的距离x1、OM间的距离x2和ON间的距离x3;
(3)由(2)可知,为了验证动量守恒,需验证的关系式为:
max1=mbx3+ma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