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实录
晏静华
师:同学们,昨天让大家阅读
《台阶》这篇课文,你们阅读了没
有?
(生纷纷回答“读了”。)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读后了解
到的内容?
(生举手。)
师:董彦浩,请你来说说。
生1:这是一篇小说,主人公是
“父亲”,他是一位勤劳、朴实、忠厚
的农民,他一年四季辛苦劳累维持
家庭生计,一刻也舍不得闲着,勤
俭持家、老实巴交、“低眉顺眼”,他
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自己
家里的台阶能高一些,为此他耗尽
了一生的精力。
师:说得很好,董彦浩用简洁
的语言将自己读课文所得表达得
清清楚楚。除了董彦浩读到的内容
外,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2: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细节
来体现“父亲.的特点。如“他今天
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这
个细节,表现出“父亲”建盖新屋的
准备过程是很漫长的。
师:冯凌读得很细啊。这篇小
说确实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父
亲”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性格特
点,这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民的特
点,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
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而要
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
是最好的入口,因此我们这堂课将
采用.点批注的方法品味细节,解
读“父亲.形象。下面老师先为大家
作示范:
(多媒体显示第5自然段。)
两个“已经”,第一个“已经”表
明“父亲”起得比“我”早,“我”起床
时发现“父亲”早就在院子里踏黄
泥了,说明“父亲”是一个勤劳的
人;第二个“已经”表明天气转凉
了,“父亲”冒着寒气做着砌台阶前
的准备工作。
(多媒体显示第10.11自然
段。)
“低眉顺眼”写了“父亲”的神
态,说明“父亲”平日在村里从不与
人争执,是一个老实人。“今天”、
“明天”写出准备砌台阶的过程很
长;“半个月”是从时间上写出“父
亲”的勒劳,一年也没有几天休息
的时间。
下面大家就寻找一两个自己
喜欢的文段进行批注吧。
(师在教室里巡视,与学生小
声讨论问题。时间约四五分钟。)
师:好,我看大家都对课文进
行了批注,下面我们就交流一下批
注的结果。哪位同学先说,
生1:我先说。我批注第10段,
“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
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
票。”这个细节中,两个“捡”字写出
了“父亲”盖屋的准备过程的不容
易。在农村里,盖新屋是一件大事,
对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盖新屋意
味着要倾其所有,我家有农村亲戚
盖新屋就是这样,新屋盖好了,所有
的积蓄也用完了。所以这里的“捡”
字既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也表现
了“父亲”盖屋的决心和耐心。
师:李雪榕说得非常好,她抓
住两个“捡”字来分析“父亲“盖新
屋的艰难.还联系农村亲戚盖屋的
事实来进行证明,帮我们解决了我
们对“父亲““捡”砖瓦的疑问。谁接
着说对下面文段批注的结果?
生2:我批注的是14自然段,
“嘎嘎”是拟声词,此处用清脆的声
音来表现“父亲”抽完烟后在青石
板上磕烟灰时心满意足的样子,
“匆忙”写出“父亲“抽完烟后一刻
也舍不得闲.,急急忙忙地又投入
繁重的劳动中的情景。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冯凌对
第14自然段的批注不仅分析出“父
亲.舍不得闲粉的情况,她还从拟
声词的角度来分析“父亲.抽完烟
后的心理状态,她分析得很细呀。
生3:老师,我批注第15自然
段,“父亲“回家后“把柴靠在墙根
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
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
边”这个细节中,“疲倦地坐”写出
“父亲”到山里砍了一天的柴的辛
苦,“垒在门墙边”写出“父亲”的善
良,虽然辛苦了一天,虽然很疲倦,
但“父亲”仍然不愿意麻烦别人,仍
然将自己的草鞋堆在门墙边。“垒”
这个细节还表现出“父亲”的节俭,
草鞋已经被磨穿了,但“父亲”仍然
舍不得丢掉,仍然要“垒”起来,也
许还要用这双破草鞋做什么吧?
师:是啊,农村里,什么东西都
会有用,因此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
掉,“垒”这双磨穿了的草鞋的确写
出“父亲”勤俭持家的特点。
生4:我批注的是第19自然段。
“天没亮就“说明“父亲”起得很早,
,I父亲’盼了多年的合阶今天终于
可以砌了,“父亲,‘掩不住内心的喜
悦,第一个起床。“很轻地”走出屋子,“很轻地.这三个字写出“父亲”
对家人的关爱。
生5:我找的也是19自然段。
“浮在”写出了早晨的雾大,“父亲”
的身影在浓雾中时隐时现,看去就
像“浮”着。“艰难地挑着”突出“父
亲”踩黄泥的时间长,踩得用力,头
发上有水珠,也有汗珠,一颗颗积
在头发上,以至头发挑的艰难。
师:老师备课时对这一自然段
也作了批注,老师注意的词语是两
个“已经”,第一个“已经”表明“父
亲”起得比“我”早,“我”起床时发
现“父亲”早就在院子里踏黄泥了,
说明“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第二
个“已经”表明天气转凉了,“父亲”
冒着寒气做着砌台阶前的准备工
作。两位同学比老师细心,眼光非
常独到,从“父亲”起床的时间上、
动作上、劳动的身姿上来分析“父
亲”的性格。他们的分析让老师也
受到了启发啊。
生6:老师,我分析的也是第19
自然段。“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
层细雨”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把“父亲”头发上的小水珠比作
“细雨”,一来写出了“父亲”在院子
里踏黄泥的时间长,二来’‘细雨”还
在不断地往下落,更突出了“父亲”
踏黄泥的艰难。
生7:我还要补充注释第19自
然段。
师:好啊,请说吧。
生7:“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
颗小水珠,,一句中的“挑”字写出了
“父亲”头发上露水的状态。上面说
“露水很大,雾也很大”,浓雾、露
水、汗珠在“父亲”的头发上越积越
多,渐渐变大了,压得头发越来越
弯,因此“挑”得非常艰难。这一幕
既写出“父亲”劳动时的卖力(因为
他没有揩去额头上的黄豆大的露
珠)也暗示了“父亲”在院子里劳
动了好长时间家人都还没有起床。
说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很细致
的。
师:太好了,同学们发现没有,
辛逸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赏析作
品的角度,即作者观察生活越细
致,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精彩,越有
感情。下面哪位同学接着发言?
生8:我是对一个细节进行批
注,在第5自然段。这里写“父亲”一
次洗脚的过程,“洗不干净”说明
“父亲“的脚天天泡在泥里,已经被
泥水浸得粗糙干裂了,那些裂开的
缝隙里塞满了沙子、泥土,脚本身
粗糙,再加上“父亲”洗得也粗糙,
因此总是洗不干净…
(生笑,有人小声说:“你怎么
知道洗得粗糙?”)
生9(抢着说):我来解释张扬
说的“父亲洗得也粗糙“一句,文中
说“他一般都去幽里洗”有三种情
况:一是家境艰难,能省就省,所以
一般不用热水洗;二是省时间,干
完活顺便在幽里洗了脚,回来就可
以做别的事,或者抓紧时间过过烟
瘾;三是图方便,到幽里把脚往水
里一伸,来回涮几下完事,回家洗
又是烧水又是找盆子的,还要用板
刷刷洗,多麻烦啊。
师:不简单,还分析出“去幽里
洗”背后隐含的三种情况,眼光很
敏锐。张扬同意吗?
生8:同意,还有一点补充,这
说明“父亲”生活得非常苦,这双脚
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下来过,这从
第11自然段中“七个月种田”、“四
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屋基卵石”、
“半个月编草鞋和过年”这些语句
上可以看出来。
生9:我有个问题,“父亲”在过
年那天洗脚的时候,“母亲就特别
高兴,,,洗脚这种事情很平常,“母
亲“为什么会那么高兴呢?
师:是啊,我也觉得奇怪,不就
洗一次脚吗,用得着这么高兴吗,
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0:我来回答,因为“父亲”
一般不在家里洗脚,所以“父亲”在
家里洗脚时“母亲”就特别高兴。
生11:我觉得“母亲”高兴是因
为这天终于可以关心“父亲”一次
了,所以亲自端水。
生12:"亲自端水”写出“母亲”
对“父亲”的心疼。刚才张扬说“父
亲”洗脚“洗得粗糙”,为什么粗
糙?我觉得除了前面郭玉宁说的
三个原因外,还有“父亲”在地里
劳动的时间长。非常累。回到家里
只想好好休息,所以不让“母亲”
端水给他洗脚。“母亲”平常没有
机会心疼“父亲”,那一天才有机
会照顾“父亲”一次,因此显得特
别高兴。
生13:我不同意陈旅的看法,
第一,“不让母亲端水给他洗脚”,文
中并没有直说“不让”,也许“母亲”
平时忙不过来给“父亲”端洗脚水;
第二,“没有机会心疼父亲”也不对,
机会有的是,比如为“父亲”盛饭、洗
衣服、点烟等,还有,“母亲”可以帮
“父亲”’多干活,这不更是因心疼而
关怀“父亲”,的具体表现吗?
师:对啊,盛饭、洗衣服、点烟、
多干活是关怀“父亲”的具体表现,
可以多写写这些事嘛,把这些事写
出来不是比“亲自端水“更能说明
“母亲”心疼“父亲”、关怀“父亲”
吗?
生14:我觉得虽然文中没有说
“不让母亲端水”,但我们可以从好
多地方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善
良的人,他从来不愿愈给别人找麻
烦,像后面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
顺眼累了一辈子”,还有前面分析
的早起踏黄泥等,都说明他一辈子
任劳任怨,关怀家人,所以肯定有
“不让“家人替他做事的举动。“母
亲”心疼“父亲”、关怀“父亲”的机
会是很多,盛饭、洗衣服等事可以
经常做,而洗脚水却一年才打这么
一次,因此每年才做一次的事情做
起来肯定很高兴。
师:这也对啊,王,同学提出
的“每年才做一次的事情做起来肯
定很高兴”也很有说服力,同学们
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生巧:我同意王宏飞的说法。
“母亲”平时肯定有许多关怀“父亲” 的举动,就像刚才说的盛饭等等。这
些事做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特别了,
“母亲一年也没有见“父亲“在家里
洗几次脚,因此“父亲”在家里洗脚
时,赶紧端水给“父亲”。
生16:我也补充一点,用热水
洗脚可以消除疲劳,所以文中还提
到“盆水冒着热气”,“母亲”好像是
希望过年这天用热水洗了脚后“父
亲”可以消除一年的劳累。
师:这段文字不足三百字.你
们竞分析出文字背后隐含的那么
多信息,有“父亲“的性格,“母亲”
的心理,一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关
怀的举动。你们的很多看法老师备
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说明你们的阅
读能力、分析能力很强啊,这让老
师很欣慰。各位同学,我们能不能
根据上面对课文的批注分析来总
结一下怎样阅读小说?老师也先为
大家作示范。
(多媒体显示。)
读小说的方法是很多的,如分
析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如
《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变来
变去的语言)、心理、行动等等。
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看能
不能从自己对小说的分析中归纳
阅读小说的方法,学会阅读小说。
(生互相讨论了二三分钟。)
师:好,谁先总结?
生17:我们觉得读小说应该从
细节入手,尽量读出文字背后隐含
的意思。像上面的“那天,母亲就特
别离兴,亲自为他端上了一大木盆
水”这一句话,大家就分析出那么
多的内容。
生18:读小说要从分析人物性
格入手,抓住他所做的事情来分析
他的性格特点。比如从“父亲,,准备
修台阶以后就开始捡一块砖、一片
瓦的事上可以看出他决定做一件
事就要把事情做好的特点;从“父
亲”一般去幽里洗脚的行为上.可
看出他节俭、不愿麻烦人的特点。
生19:我们认为读小说要抓关
键词语,如“父亲“踏黄泥那一段,
抓住“很轻“、“已经”等几个词语,
就能看出“父亲”一辈子勤劳的特
点。
师:大家的意见非常正确,从
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知道阅
读一篇小说有好多种方法:可以读
细节,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
可以抓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语来
分析人物特点可以看人物所做的
事情,通过他的行为来分析他的性
格特点等等。同学们,读小说的方
法是很多的,大家以后在阅读时要
善于总结和体会。
师:请大家回去后对自己的父
母进行一个星期的观察,把他们在
生活中让你爱难忘、最感动、最震
撼的事记下来,然后选择你需要的
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运用细节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