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2013.4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强聒(guā)不舍 芥蒂(dì) 伶仃(dīng) 臆(yì)断
B.心无旁骛(wù) 晕(yùn)圈 秀颀(qí) 戳(chuō)穿
C.争研(yán)斗艳 伫(zhù)立 缅(miǎn)怀 宽宥(yǒu )
D.坦荡如砥(dǐ) 狭隘(yì) 婆挲(suō) 嫉(jí)妒
2.下面的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 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B.裁如星点:通“才”,仅仅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以纸帖之:标签
C.持就火炀之: 靠近 惟危楼一座:危险 其真无马邪:同“耶”
D.罔不因势象形:模拟 板印书籍:同“版”,雕版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B.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坚定了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信心。
C.为了避免城市供水再度紧张,市政府决定从长江水厂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D.今年气候异常,我市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我们必须提前进行部署和研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B.对于他人的言论,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应该从整体着眼,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
C.江苏宜兴的善卷洞,真是巧夺天工,天造地设啊。
D.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决策人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5.对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A.要努力保持常态的人生,像清水一样不被污染。
B.人生就是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C.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
D.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2分)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①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②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②柯:草木的枝茎
6.下列句中的“之”与“夫竹之为物”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B.无丝竹之乱耳
C.予观而喜之 D.马之千里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获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喜好和好玩。
B.会稽的黄中立,很有才能但还没有开始施展,他仍然心境淡泊,崇尚节操,没有在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也表示赞赏。
C.作者认为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就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
D.世风和道德都衰败了,但是像黄中立那样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仍然不少,因此作者还是感觉非常高兴的。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岂徒为玩好而已 徒: ②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名:
③叶不易 易: ④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为: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
(2)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二)(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
阅读上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0.本诗前两句中的“残”“稀”“尽”“飞”等字紧扣题目中的哪一个词语?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答:
11.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4分)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12.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1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分)
(四)(15分)
坐对一山青
作者:郭枫
①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静静地,坐对一山青。
②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采集风景的人们到哪儿去了 竟把这一片宁静的山水,独留给我。这样最好,在冥坐中,我才能摄得两眼盈盈的波光,两眼青青的山色!说也奇怪,为什么人们都媚惑于一潭明艳,却无视这满山青翠呢 是因为这座山过于拙朴 还是因为人心多窍 我,愿望只有一个:我爱这座山。我不是没有见过那些耸峙的高峰,只是匍匐在千仞绝壁之下,便挣扎在无望的卑微里。因此,我爱这座山,爱就爱这份平凡。它安稳地矗立在水之湄,不以巍峨震慑我,不以奇奥炫惑我,在金色的阳光下,却自有一份庄严在。九月的阳光,像一脉透明的灵泉,把长空洗得好蓝好辽阔。满山林木,也沐着阳光的爽朗,绿得纯净、绿得年轻、绿得好耀眼!在无边无际的亮蓝上抹下一大丛浓绿,除了自然,任谁的彩笔也无法把风景画得这么令人惊心!啊!这不像是九月,要不,我得说秋天仍是生命的季节。看这座山吧,每一片林子,每一块绿坡,甚至每一张高举的叶片上,都展示着最放纵的生命。不必解释也不能解释,我只能喃喃地独语:这是神!
③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可是,别以为这么容易就认识了山,山有一千个面貌,每个面貌都含蕴着奇异的风采。看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山岚已悄然升起,空濛濛的一片白,才涨上了山腰忽而又沿着山脊流淌向幽谷,俏丽的丝丝缕缕,若有若无地牵连着,徜徉在峰巅林梢,可不是么 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月的新娘。让人怎么也难相信,它本来拙朴的样子,也有如此细腻的情韵 但是,对这突如其来的景象,且别迷离!烟云的浓浓淡淡且别管,阳光的明明暗暗且别管,峦峰的隐隐现现且别管,在这织梦的时刻,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一份醉意的朦胧。沉醉吧!沉醉吧!在纯然的沉醉中,才能撷一束山之梦。
④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整整一个下午,我就这么静对着山,山也静对着我。我心如镜,映山的影子在我的光心,山谷空灵,寄我的遐思如云。我的遐思如云而如云的遐思并非幻梦,山,热情着哪!一山的清韵饮我,一山的秀色餐我,要说幸福有许多种,就是再细的心也分析不清我的满足。我陶然醺然终至于瞑然,像一个入定的老僧,垂下眼帘,恍惚中,我满心都是山。
⑤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是的,得打开窗子,让心灵开放。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山怎么会开放山的 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么会认识山 以前,我曾有过山居的岁月,也曾有过寻山的旅游,那些矗立在记忆中的山峦们,峥嵘雄伟,深邃幽秘,我惊奇,我赞叹。可是,却从来没能让我的心灵激动得有这种惊悸的喜悦!唉!喜悦不要多,一粒喜悦的种子就能结出满树的回忆;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能耐人终生追寻,别说时间短暂,短暂里也有永恒。淡紫的暮色掩来了,大地将要退隐于玄秘的幽光里,一切美的或是不美的,都变形、收缩、模糊。
⑥但,今晚,虽黝黑如荒古,我也能看见这座山傲然挺立——它在我的生命里已铸下永恒的像。
⑦山之外还有山,我知道。山山不同,我就爱这一座。多美啊!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把心灵开放,坐对一山青。
14.文中多次出现“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一句,请说说它的妙处。(4分)
答:
15.请你概括——作者爱山的理由有哪些?作者能够体验到心灵愉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6.结合语境,赏析画线句。(3分)
可不是么 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月的新娘。
答:
17.“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山怎么会开放山的 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么会认识山 ”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道理。(2分)
答:
18.结合文意,说说标题“坐对一山青”的含义?(2分)
答:
(五)(10分)
19.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②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苔痕上阶绿, ④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⑤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⑦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⑧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作者满怀豪情逸兴、神驰太空的两句诗是 , 。
三、表达与交流(共40分)
20.什么是享受呢?有人认为吃美食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听音乐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旅行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认为经历失败是一种享受……其实摆正心态,仔细想想,做许多事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享受。那么,你做的哪件事是享受呢?
请将题目“ ,我的享受”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章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请用“×××”代替。
(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卷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5分)
1.( ) 2.( ) 3.( ) 4.( ) 5.( )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2分)
6.(2分)( )
7.(2分)( )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徒: ②名: ③易: ④为: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2)
(二)(4分)
10.(2分)
答:
11.(2分)
答:
(三)(4分)
12. ( 2 分)
答:
13. ( 2 分)
答:
(四)(15分)
14.(4分)
答:
15.(4分)
答:
16.(3分)
答:
17.(2分)
答:
18.(2分)
答:
(五)(10分)
19.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 。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陈晓东(13812066296)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5分)
1.B 2.A 3.C 4. B 5.D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2分
6.B 7.D
8.① 只,仅仅 ②命名 ③改变 ④被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得分点:(1)得分点为:好、为、判断句式。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选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
(2)得分点为:是、安,。
这真是有大大超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为他高兴呢?
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有从中选取深义的做法,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选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把它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心境)淡泊,没有在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寒暑,遭受霜雪,枝干、叶子和青青的颜色却不改变,像在关键的时候却不改变节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
世风和道德都衰败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怀有才能还没有开始展露,就早早地依照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有大大超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为他高兴呢?
(二)暮春回故山草堂 4分
10.暮春(1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诗的后两句,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答出任意两点得全分)
(三)4分
12.自卑也是一种力量。2分。
13.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爱迪生和普希金成功的事迹,有力论证了“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这个观点。(1 分)
(四)15分
14.是全文的抒情线索1分,抒发对山的喜爱之情和从山身上所获得的深刻感受1分;构成排比段落(段前排比)1分,使得文章层次清晰,有条理1分。
15.因为山是平凡的、多姿的、慷慨的(或热情的),3分;根本原因是开放心灵,1分。
16.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山的美丽和妩媚的特点,1分,表达了对山也有细腻情韵的赞美,1分。
17.要想认识自身、认识外物、认识世界,就得先开放自己的心灵,敞开自己的心胸。2分。
18.标题暗含文章中心,把“坐对一山”的感受用“青”字来表达,以颜色暗示心境的开放、闲适。2分。或面山而坐,眼中是青山,心中是山青,心灵自由、豁达、闲适。
三、作文切入分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