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47、48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例1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借由学生的算式,介绍了综合算式的概念,并使学生明确脱式计算的优点——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再教学脱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以符号突出了运算顺序。教材直接呈现了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试算,使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由于有之前学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因此学生计算并不困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列式解决环节。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一是分步算式;二是乘加算式;三是加乘算式。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读。
3.在学习本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会计算加减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本课时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为学习更加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备已学知识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乘减、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中。
2.会解答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混合运算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先分辨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乘除混合运算(掌握运用)
问题导入 计算。(教材47页例1)
53-24+38 15÷3×5
过程讲解
1.回顾53-24+38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属于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即先算53-24=29,再算29+38=67。
(2)具体计算过程。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书写格式 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写在算式下面的左前方并上下对齐。
53-24+38
↓
=29+38
=67
2.探究15÷3×5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只有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即先算15÷3=5,再算5×5=25。
(2)具体计算过程。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15÷3×5
↓
=5×5
=25
归纳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用)
问题(1)导入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教材48页例2)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
星期日上午,二(1)班的部分同学来到小区的“跷跷板乐园”做游戏,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游戏,有的同学才来。
2.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题意,列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4×3+7或7+4×3
4.探究7+4×3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即先算4×3=12,再算7+12=19。
(2)具体计算过程。
7+4×3
↓
=7+12 ……先把7和“+”落下来,再算4×3=12。
=19
重点提示 先算4×3,求出跷跷板上的人数;再算7+12,求出总人数。
5.解决问题
7+4×3
=7+12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19人。
问题(2)导入 计算:30-8×2 30+8÷2 30-8÷2
过程讲解
1.探究30-8×2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即先算8×2=16,再算30-16=14。
(2)具体计算过程。
30-8×2
↓
=30-16 ……先把30和“-”落下来,再算8×2=16。
=14
易错提示 在同时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不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探究30+8÷2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先算8÷2=4,再算30+4=34。
(2)具体计算过程。
30+8÷2
↓
=30+4 ……先把30和“+”落下来,再算8÷2=4。
=34
3.探究30-8÷2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即先算8÷2=4,再算30-4=26。
(2)具体计算过程。
30-8÷2
↓
=30-4 ……先把30和“-”落下来,再算8÷2=4。
=26
归纳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备易错易混
误区一 计算。
36-27+3 18÷2×3
=36-30 =18÷6
=6 =3
错解分析 这两道题都错在运算顺序颠倒了。第1道题应先算减法,再算加法;第2道题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错解改正 36-27+3 18÷2×3
=9+3 =9×3
=12 =27
温馨提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误区二 计算。
16-4÷2 3×8+35
=12÷2 =24
=6 =59
错解分析 第1道题运算顺序不正确,第2道题书写格式有误。第1道题属于除减混合运算,应先算除法,后算减法;第2道题在计算3×8=24后,没有把后面的“+35”落下来。
错解改正 16-4÷2 3×8+35
=16-2 =24+35
=14 =59
温馨提示 在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同时含有两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法。而且要把第一步不计算的部分直接落下来。
备综合能力
能力点一 运用凑整法解决简算问题
典型例题 简算。
(1)78-11+22 (2)65+27-15
思路分析 这两道题都只含有加、减法,一般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巧算的方法。第(1)题中,78和22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所以可以先算78+22=100,再算100-11=89。第(2)题中,65和15相减正好能凑成整十数,所以可以先算65-15=50,再算50+27=77。
正确解答
(1) 78-11+22 (2) 65+27-15
=78+22-11 =65-15+27
=100-11 =50+27
=89 =77
方法总结 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先计算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那一步。
能力点二 运用抓不变量法解决较复杂的年龄问题
典型例题 小宝今年5岁,妈妈比他大26岁,妈妈去年多少岁?
方法一
思路分析 小宝今年5岁,妈妈比他大26岁,他们之间的年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妈妈今年的年龄是(5+26)岁。用妈妈今年的年龄减去1岁就是她去年的年龄。
正确解答 5+26-1=30(岁)
方法二
思路分析 今年妈妈比小宝大26岁,去年妈妈也比小宝大26岁。去年小宝是5-1=4(岁),用去年小宝的年龄加上26岁,就可以求出去年妈妈的年龄。
正确解答 5-1+26=30(岁)
口答:妈妈去年30岁。
方法总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年龄差永远不变。
备教学资料
捉迷藏
17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已经找到了6个小朋友,藏起来还没有被找到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分析 17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其中有1个小朋友负责找藏起来的小朋友,那么藏起来的有17-1=16(个)小朋友,现在已经找到了6个小朋友,藏起来还没有被找到的小朋友有16-6=10(个)。
解答 17-1=16(个) 16-6=10(个)
口答:藏起来还没有被找到的小朋友有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