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
课题:谁是最可爱的人 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记叙的具体事迹。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品读议论、抒情语段,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捍卫和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音乐视频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3.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呢? 预设:黄继光、邱少云(回答不出就展示人物典型的动作引导) 师:课文是作者魏巍随军赴朝鲜采访之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课前检查 1.字音检查 2.词语释义 (课件展示,接龙回答,齐读) 三、理解标题 1.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勾画出文中直接处出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句子。 ①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⑦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⑧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班级: 教师: 〖个性化设计〗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5.朋友,历史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师: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生答:我们的战士。 为什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呢?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第③段“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师:也许我们心里会想:不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情感。但是那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和他们接触太少了。 师:对,所以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向我们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事例分析 快速阅读课文,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事件。 生: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中谈话。 松骨峰战斗 在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战斗是?松骨峰战斗,那最能体现战斗惨烈的的段落是第几段?生:第⑤段。 学生任务:找出你认为能体现英雄气概的词或句,在旁边做批注。 回答:我从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 ①“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明确:喊 摔 扑 抱 掐 摁 衔……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动作描写。在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运用的“抱”“掐”“摁”等一系列动词,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敬。 ②“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 明确:先头连占领山冈。 “匆匆”“很低的”“光光的”等修饰成分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匆匆”表示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很低的”“光光的”写出地形不利。这些修饰词语预示着战斗的激烈、艰苦,烘托了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主义精神。 写敌人“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意图是什么? 明确:表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烘托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3.阅读“火中救小孩” 找出描写马玉祥外貌的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显得稍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 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指出第11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明确:时间: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地点:汉江南岸的一个小村;主要人物:马玉祥;事件: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起因:敌机袭击,扔燃烧弹; 结果:救出小孩。 “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马上“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马玉祥救人的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为什么课文反复用一个“摸“字? 明确:因为“满屋子是灰洞洞的烟”。 为什么是“钻”进门“跳”出门? 明确:因为“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 本段动作描写具体生动,请找出用得好的动词,然后表情朗读这一段。 明确:踹,扑,摸,拉,抓,抱,跳,钻…… 本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 明确:环境描写(火、烟);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心理描写套在语言描写中) 本段反复写了烟和火,请你找出来,然后说说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表现环境之危险,烘托马玉祥救人的奋不顾身。 提示:环境描写,一般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烘托人物的某种品质。 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思想基础,找出来,再加以赏析。 明确:“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赏析: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深厚的感情,突出了他们淳朴、善良、敢于牺牲的品质,彰显了国际主义精神。 4.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 第13段有两问两答,它们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什么品质? 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贡献很大、要求很少、品格很高 魏巍谈这一段写作的成功: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战士的思想感情。”否则,“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 “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何况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写法探究 事例的典型性 课文41页说道作者在创作这篇通讯时,就只写了几个例子,因为例子太多就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所以写完后又删了两个例子。那么为什么留下这三个例子呢?(学生思考) 点拨:用表格提示 事例精神写法特点
生:因为这三个事例最具代表性、典型性。 课件展示: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这三个事例分别体现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是集体的个人的,有战斗场面还有战地场面。 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各句分别运用是哪一种表达方式。 课件出示: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敌人的逃路。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深厚热情。 他长着一副……淳朴可爱。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而自豪。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本文在叙述中有抒情,抒情中有议论,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请找出这样的句子。 感悟提升 波澜壮阔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热烈地赞美我们的英雄吧! 课件展示(配音乐): 透过战火的硝烟, 我们仿佛看到了 低低的光光的小山岗上 跃动着你们奋勇搏杀的雄姿 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 轰不垮你们的钢铁意志,炸不毁你们用意志铸就的血肉长城。 子弹打光,双手照样令敌人胆寒; 全身着火,那就和敌人同归于尽。 嘴里衔着的半块敌耳,定格为一腔赤胆忠心! 沾满敌人脑浆的手榴弹, 屹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些为了我们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七、作业布置 新的时代,我们身边涌现出许许多多“可爱的人”,他们是殚精竭虑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是抗击病魔的医护人员,他们是真诚奉献的志愿者,他们是坚守岗位的清洁工……那同学们心中的最可爱的人是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练笔:请你仿照本文中的某个语段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给你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学生优秀练笔: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老师,我认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老师是可爱的,他们既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肩负着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的贡献是在太大了。次次愤怒不会动摇你们教育我们的决心,你们一次次的微笑是天空中明媚的光,灿烂的霞。 地震肆意蔓延,向这座城市汹涌卷来,整个城区被震翻了,余震仍在扩散,消防官兵在这烟与废墟中,高呼口号,一次又一次把伤员救出。汗水已经把衣服湿透了,可你们还是拼死抢险,好使自己的人民得以重现光明,我觉得我们的消防官兵太伟大,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 八、教学反思 学生对“抗美援朝”的历史比较陌生,仅从课本上了解还不够,因此,我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提高学生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在充分预习后,学生分析课文的速度与能力还不错,在感悟如今幸福生活中,学生谈的很表面,于是我播放了一个展现炮声连天的难民区刚失去父母的孤儿们的生活片段,讲述难民区过着非人般的生活,再请同学们谈感悟,学生就能够从平凡简单的生活中感受巨大的幸福,也能认识到保家卫国的英雄们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