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2 10:00: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2·安徽)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及所学知识可得,秦国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这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项正确;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夏朝建立后出现的,排除 A 项;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
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2022·安徽)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材料“ 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 体现了隋唐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中原地区的传播,说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A 项正确;
B 项仅流行于洛阳的说法错误,排除 B 项;
“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 C 项;
材料体现了中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吸收和传唱,没有体现四方少数民族仰幕中原文化,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2·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选项C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 ABD 。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宋词和元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2·安徽)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答案】C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大顾问班子”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C 项正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
南书房,是清代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
总理衙门一般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军机处设立的相关史实。
5.(2022·安徽)“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  )
A.男尊女卑 B.新旧并呈 C.封闭保守 D.自由博爱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涉及男女平等的观念、传统农历纪年和公历纪年的使用等,它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是新旧并呈,选项B正确;
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2·安徽)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 168 191 43 611 373
1951 1 286 856 49 855 387
1952 1 619 638 74 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A正确;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于1953年,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排除D;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2·安徽)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造,实行“股份制”。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选项 B 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1992年,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1992年后,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 D 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相关史实。
8.(2022·安徽)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反映了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正是出于自身利益,美国才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选项A正确;
选项 BCD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和影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2022·安徽)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下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表现了古希腊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据题干文字及图片可知,雕塑《掷铁饼者》体现了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 ABC 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掷铁饼者》的相关史实。
10.(2022·安徽)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
A.基督教兴起 B.文艺复兴
C.“发现”美洲 D.启蒙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 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 “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打着复兴古罗马古希腊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 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的特殊地位,排除 A 项;
“发现”美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 C 项;
启蒙运动指的是18、19世纪的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2·安徽)“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此“原则”指的是(  )
A.王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及所学知识可得,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后来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强,议会至上, D 项正确;
王权逐渐受到限制,排除 A 项;
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而不是君权神授来体现王权,排除 B 项;
三权分立在美国的政治中有所体现,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2·安徽)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据“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可知,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选项 A 符合题意;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 BC ;
俄国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的相关史实。
13.(2022·安徽)1925-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垦荒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反映了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农业集体化运动,知道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14.(2022·安徽)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并取得成功;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可得出罗斯福新政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故选 B;
A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D 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5.(2022·安徽)图2是某国际组织1958-1986年的发展历程示意图。该组织(  )
A.构建了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
C.致力于制定和规范全球范围内多边贸易协定
D.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D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共体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主要进程依次顺序。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欧共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辨析改错
16.(2022·安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改正:
(2)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用笔细劲连绵,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改正: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改正:
(4)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改正:
【答案】(1)√
(2)× 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3)× 纪传体改为编年体
(4)× 《窦娥冤》改为《牡丹亭》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 (1)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题干说法正确。
(2)《女史箴图》的作者是东晋画家顾恺之,阎立本是唐朝画家。题干说法错误,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编年体通史。题干说法错误,纪传体通史改为编年体通史。
(4)《窦娥冤》是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题干说法错误, 《窦娥冤》改为《牡丹亭》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一华佗和张仲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宋词和元曲等相关史实。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202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答案】(1)角度:历史、文化、经济;山东是孔孟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
【知识点】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可概括出历史角度;根据材料”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可概括出文化角度;根据“ 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 ”可概括出经济角度。 结合所学知识,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2)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以失败而告终,列强最终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微,仅靠个别外交家是不能维护国家利益的,这说明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8.(202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指南针的传入;先进的造船技术;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2)原因: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可得,指南针的传入;根据材料“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可得,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根据材料“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及所学知识可得,造船技术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2)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及所学知识可得,18世纪60年代后的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汽船火车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四、活动与探究
19.(202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是   ;属于“武装斗争”的是   ;属于“党的建设”的是   。(填写编号即可)
(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请人选其中一个“法宝”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④;②或⑤;①或③
(2)示例:选择法宝:“统一战线”。
观点: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阐释: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局面.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决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国家发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爱国统一战线形成。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利于最广泛的团结和凝聚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力量,聚合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
综上所述,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观点: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羊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保障(运用两个中加以论证,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渐,论证充分。)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给材料一拟定标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④扭转时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属于“武装斗争”的是②⑤,1927年8月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属于“党的建设”的是①③,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选择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不同的统一战线,推动革命发展,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团结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2·安徽)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2.(2022·安徽)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3.(2022·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4.(2022·安徽)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5.(2022·安徽)“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  )
A.男尊女卑 B.新旧并呈 C.封闭保守 D.自由博爱
6.(2022·安徽)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 168 191 43 611 373
1951 1 286 856 49 855 387
1952 1 619 638 74 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22·安徽)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8.(2022·安徽)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9.(2022·安徽)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下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10.(2022·安徽)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
A.基督教兴起 B.文艺复兴
C.“发现”美洲 D.启蒙运动
11.(2022·安徽)“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此“原则”指的是(  )
A.王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12.(2022·安徽)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13.(2022·安徽)1925-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垦荒运动
14.(2022·安徽)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15.(2022·安徽)图2是某国际组织1958-1986年的发展历程示意图。该组织(  )
A.构建了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B.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
C.致力于制定和规范全球范围内多边贸易协定
D.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辨析改错
16.(2022·安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改正:
(2)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用笔细劲连绵,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改正: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改正:
(4)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202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18.(202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四、活动与探究
19.(202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是   ;属于“武装斗争”的是   ;属于“党的建设”的是   。(填写编号即可)
(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请人选其中一个“法宝”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及所学知识可得,秦国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这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项正确;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夏朝建立后出现的,排除 A 项;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
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材料“ 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 体现了隋唐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中原地区的传播,说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A 项正确;
B 项仅流行于洛阳的说法错误,排除 B 项;
“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 C 项;
材料体现了中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吸收和传唱,没有体现四方少数民族仰幕中原文化,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选项C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 ABD 。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宋词和元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大顾问班子”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C 项正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
南书房,是清代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
总理衙门一般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军机处设立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涉及男女平等的观念、传统农历纪年和公历纪年的使用等,它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是新旧并呈,选项B正确;
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A正确;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于1953年,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排除D;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造,实行“股份制”。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选项 B 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1992年,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1992年后,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 D 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反映了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正是出于自身利益,美国才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选项A正确;
选项 BCD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和影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表现了古希腊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据题干文字及图片可知,雕塑《掷铁饼者》体现了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 ABC 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掷铁饼者》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 14-16世纪,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在罗马时代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之间,主司文学和艺术的女神逃离了欧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临,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地与她们携手合作 “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打着复兴古罗马古希腊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 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基督教的特殊地位,排除 A 项;
“发现”美洲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 C 项;
启蒙运动指的是18、19世纪的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及所学知识可得,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后来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强,议会至上, D 项正确;
王权逐渐受到限制,排除 A 项;
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而不是君权神授来体现王权,排除 B 项;
三权分立在美国的政治中有所体现,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据“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可知,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选项 A 符合题意;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 BC ;
俄国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反映了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农业集体化运动,知道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14.【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并取得成功;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可得出罗斯福新政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故选 B;
A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D 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5.【答案】D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共体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主要进程依次顺序。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欧共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6.【答案】(1)√
(2)× 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3)× 纪传体改为编年体
(4)× 《窦娥冤》改为《牡丹亭》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 (1)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题干说法正确。
(2)《女史箴图》的作者是东晋画家顾恺之,阎立本是唐朝画家。题干说法错误,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编年体通史。题干说法错误,纪传体通史改为编年体通史。
(4)《窦娥冤》是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题干说法错误, 《窦娥冤》改为《牡丹亭》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一华佗和张仲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宋词和元曲等相关史实。
17.【答案】(1)角度:历史、文化、经济;山东是孔孟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
【知识点】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可概括出历史角度;根据材料”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可概括出文化角度;根据“ 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 ”可概括出经济角度。 结合所学知识,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2)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以失败而告终,列强最终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微,仅靠个别外交家是不能维护国家利益的,这说明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8.【答案】(1)指南针的传入;先进的造船技术;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2)原因: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可得,指南针的传入;根据材料“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可得,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根据材料“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及所学知识可得,造船技术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2)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及所学知识可得,18世纪60年代后的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汽船和火车的出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汽船火车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19.【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④;②或⑤;①或③
(2)示例:选择法宝:“统一战线”。
观点: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阐释: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局面.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决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国家发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爱国统一战线形成。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利于最广泛的团结和凝聚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力量,聚合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
综上所述,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观点: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羊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保障(运用两个中加以论证,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渐,论证充分。)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给材料一拟定标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④扭转时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属于“武装斗争”的是②⑤,1927年8月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属于“党的建设”的是①③,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选择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不同的统一战线,推动革命发展,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团结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