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兴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大兴区兴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2 11:47:47

文档简介

2021-2022(一)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0 DAADB DDCBB 11-20 DACCC ACCBA
21-30 BCCCB DBBBC 31-40 ABABC DACBA
二、综合题(共4题,40分)
41.本题共13分。
(1)错误1. 原文:同一条椭圆轨道 改正:各自的椭圆轨道
错误2. 原文:公转方向不同 改正:公转方向相同
错误3. 原文: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 改正: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
错误4. 原文: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改正: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任意找出两处错误2分,对应改正2分)
(2)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评价和建议各1分,共2分合理即可)
(3)太阳辐射(1分)
(4)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1分);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时,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1分)(公转特征1个正确好可)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适度引力)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任意四点即可)
42.(共13分)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I>F>A 根本 直接 主要。(每空1分,共7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或大气的削弱作用) 保温 (每空1分,共2分)
(3) 晴天(1分)
原因: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晴天比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晴天比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2分)
(4)D (1分)
43、(共9分)
(1)③ 从(纬度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纬度高)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2分)
(2)洋流②为暖流(1分),增温作用明显(1分),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洋流①为寒流(1分),降温作用明显(1分),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共4分)
(3)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1分),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1分),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1分),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共3分)
44(1)A—C—D—B (2)乙 甲 >乙>丙 >丁 (3) ④ (径流或地表径流)(每空1分,共5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在机读卡上,每题1.5分,共40题,60分)
读下图“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C.月球是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 D.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下图为某校一位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温度比周围略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黑子的周期是11年
C.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色球层
D.黑子是出现在太阳日冕层中的黑色区域
4.这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现象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⑥印尼爪哇深海发生6.5级地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图 3 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 5-7 题。
5.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6.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由此推断当时的环境特点可能是( )
A.太古宙--温暖湿润
B.古生代--寒冷干燥
C.晚古生代--火山活动频繁
D.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
7.人类出现于( )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下列有关地球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在地幔的上部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9.下列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都有生物的存在
B.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地球的各圈层都呈同心圆状分布
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巴厘岛阿贡火山自 2018 年 6 月 27 日晚开始持续喷发,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上图下图中的( )
A.a 层 B.b 层 C.c 层 D.d 层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1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是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的最主要来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读图5“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完成14-17题。
13.图中横波不能通过的圈层是(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14.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
A.C顶部 B.D顶部 C. C和D顶部 D.G外部
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这些微粒和固体块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15-19题。
15.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
16.流星现象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17.人们为研究宇宙环境而不断发射人造天体,人造天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19. 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不断降低 B.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
C.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顶部 D.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20、21小题。
20.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21.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3.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图8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5.④处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6、27小题。
26.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7.关于图中气压的判断,正确的( )
A.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甲地气压较高,且多为晴朗天气
C.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故气压低于乙 D.乙地气压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8、29题。
28.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下图为某城市的生态树池示意图,生态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略低。完成下题。
30.生态树池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是( )
A.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B.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C.减轻城市内涝问题
D.加重地下水的污染
31.生态树池建成后( )
A.蒸发量增加
B.下渗量减少
C.降水量减少
D.地表径流增加
下图是“大洋表面蒸发(E)与降水(P)差值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32、33小题。
32.甲、乙、丙、丁海区中,乙海区表层海水( )
A.盐度最低 B.盐度最高 C.密度最小 D.密度最大
33.甲、乙、丙、丁各海区,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34-35小题。
34.修筑水库的目的主要是改变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是( )
A.④ B.⑤ C.⑦ D.⑧
35.对图中湖泊水更新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 )
A.②—③—② B.⑨—④—⑤—⑨
C.③—①—④—⑤ D.⑧—④—⑥—⑦
读下图,回答下面36-37小题。
36.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波浪的能量
37.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 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38.海啸是波浪的一种形式,下列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啸大多由海底地震引起
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
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
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39-40小题。
39.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0.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二、综合题(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共4题,40分)
41.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13分)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1)、太阳系模式图(图11)
表1
活动一 读表1和图11,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2分)
【示例】 错误1. 原文:河外星系 改正:银河系
活动二 参考表1和图11,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读图11“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你从科学性角度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4分)
活动三 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 。(1分)
(4)依据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原因。(2分)
(5)分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4分)
42读“大气受热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是:A___________,F__________,I_________;A、F、I三种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 。从大气受过程来分析,A是近地面大气 的热量来源,而F是近地面大气 的和 的热量来源。(7分)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图中I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2分)
(3)晴天与阴天相比较,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 。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3分)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1分)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43、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判断③洋流的类型,并说明理由。(2分)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3)图示 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3分)。
44.下图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5分)
(1)若此图示意热力环流,甲乙在近地面,将下列字母表示的含义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排序: 。(1分)
A、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 B、大气形成水平运动
C、空气的垂直运动 D、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高低差异
(2)若此图示意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甲乙在近地面,则表示海洋的是_____;甲、乙、丙、丁四处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____ 。
(3)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且丙、丁在空中,①②③各环节中,③表示的环节是_____ ,目前人类干预或控制最大的环节是_____(填序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