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7 识记文学与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北京期中)养心殿正中悬挂着雍正皇帝亲手书写的匾额“中正仁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端庄典雅,丰腴饱满,运笔稳健,笔力遒劲,有欲凌驾雄强的气概。
B.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一贯,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
C.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D.“仁”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2.(2017九上·北京期中)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成语、诗歌、春联、绘画等,下列均包含生肖动物的成语是( )
A.虎虎生威 狼奔豕突 画龙点睛
B.鼠目寸光 汗牛充栋 如鱼得水
C.猴年马月 鸡犬相闻 鸟哭猿啼
D.篝火狐鸣 三羊开泰 杯弓蛇影
3.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希望”“高兴”“想念”都是动词。
B.“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短语中“销售计划”与其它三个结构不相同。
C.“杨二嫂是一个高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中的“一个高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作定语。
D.“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步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4.(2016九上·龙华期中)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科夫,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C.《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5.(2017九上·岳阳期中)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6.(2017九上·溧水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
B.莫泊桑,法国作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D.《傅雷家书》凝聚着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7.(2017九上·龙海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策。
C.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8.(2017九上·滨州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国别体史书。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9.(2017九上·历下期中)下列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是元宵节的事情。
C.“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乐曲,现在常用来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化作品。
D.我们常用“社稷”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土地之神”。
10.(2017九上·日照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本书编撰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B.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等。
C.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可直接参加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D.古代表示任用提拔的说法有举、拜、陟,如“陟罚臧否”中的“陟”就是提拔的意思;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贬、谪,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的意思。
11.(2017九上·营山期末)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儒林外史》-吴敬梓
B.《故乡》—小说 《藤野先生》—散文 《风筝》—散文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
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星期五 —《鲁滨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12.(2017九上·雅安月考)以下关于各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B.《唐雎不辱使命》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活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为国效命的愿望。
D.《隆中对》一文谈到建立“霸业”的根基,诸葛亮先分别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总论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13.(2017九上·重庆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沁园春 雪》中“数风流人物”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鲁迅的小说《故乡》写“我”与中年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里的“厚障壁”是指精神上的隔膜。
C.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14.(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①_________________,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西塞山前白鹭飞 B.西村晨钟鸣古寺
C.西山晴雪曙色新 D.西岭烟霞生袖底
15.对下面书家书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A.“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
B.《九成宫碑》为欧阳询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其用笔方整,布白匀称,字画安排紧凑,法度森严,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后人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被尊为楷书之首。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
D.苏轼的《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16.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继京剧、珠算等项目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谷雨——惊蛰——清明
B.立夏——小满——夏至——小暑
C.立秋——处暑——白露——寒露
D.立冬——大雪——冬至——大寒
17.(2017九上·上杭月考)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我国鲁迅先生的作品。
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举指科举时代的乡试考中。
D.《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莫泊桑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的作品。
1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19.(2017九上·潜江期中)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傅雷家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两则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和欣喜成功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C.《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北上伐魏前写下的传颂千古的表文。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的史书整理编辑而成,共有33篇,分12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20.(2017九上·邗江期中)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鸣 河 刃 龟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分别是会意、形声、指事、象形。
B.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C.幸福扬州 超凡脱俗 锻炼身体 陶冶性情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作为作家与出版人的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字体特点的文化知识。
A.说法正确。
B.“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一贯,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是对雍正行书书法艺术的评价,而这幅字是楷书。
C.说法正确。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答案】A
【知识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知识中的十二生肖。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A.项中的三个成语分别有虎、豕(猪)、龙;B项中的鱼不在十二生肖中;C项中的“鸟”和“猿”不在十二生肖中;D项“狐”不在十二生肖中。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十二生肖的认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3.【答案】C
【知识点】自由短语;主谓句
【解析】【分析】对有关汉语基础知识仔细辨析,找到错误点,运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高兴”是形容词,B项中“销售计划”与“辛勤耕耘”“不断发生”都是偏正结构,D句的主干是“《西游记》是小说”,排除这三项,故C对。
4.【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B项《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应该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点评】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文化常识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如天文、地理、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习俗、人名称谓、官名、礼仪习俗、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科举职官等。学生平时读书学习中要多涉猎,多识记,多积累。
6.【答案】B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国外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
A《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B正确
C《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D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7.【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A: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诸侯之事。
C:《朝花夕拾》 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D:小说五种表达方式都会用到: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平时应注意分类积累文学常识。
8.【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用改为: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方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小说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作答文学(文化)常识题,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审清题目要求,弄清楚选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内容等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主要了考查了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等几个方面。A项错误,“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10.【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科举;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A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
B项:表述正确.
C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举人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不可以直接参加殿试;
D项:中国古代“迁”表示提拔.不是表示降职。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11.【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读所记知识积累,仔细判断各项中文学常识,判断正误。D错,“三顾茅庐”出自《隆中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
12.【答案】C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错。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课内文言文和诗歌,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记忆,还要全面理解其主旨、表现手法等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把“编年体”改为“纪传体”。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14.【答案】D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上下句应该形成对偶句,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对对偶句的了解来选择,标点符号容易判断,应该是“引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15.【答案】D
【知识点】汉字或汉字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中的书法常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特别是书法常识,了解掌握古代的一些书法名家以及他们传世的作品,掌握他们的书法艺术特点,并且能够粗浅的赏析他们的艺术特色。该题考查的书法作品是怀素和尚的《自叙帖》、欧阳询的《九成宫碑》、王羲之的《兰亭序》和苏轼的《寒食帖》,苏轼的《寒食帖》历来被称为“行书第二”,而不是选项所说的草书。所以我们选择D。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书法的流派及技巧。
16.【答案】A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本题针对文化常识中的中国传统节气。通过平时学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我们可以知道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由此我们可以选出A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17.【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D.应是《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18.【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称谓;历法;节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C项考查十二生肖的排序。十二生肖的正确排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 、申猴、酉鸡 、戌狗 、亥猪。题中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鸡”。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注意识记、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注意十二生肖的正确排序。
19.【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D项中《战国策》不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
20.【答案】C
【知识点】形声字字形辨析;并列关系
【解析】【分析】C.“幸福扬州”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超凡脱俗”是并列结构的短语;“锻炼身体”“陶冶性情”是动宾结构的短语。这四个短语并不是结构各不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短语的掌握.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和语义关系组合成的语言单位,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初中阶段语文基本类型五种:1、并列 2、偏正 3、动宾 4、补充 5、主谓 ,可根据其的特点来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7 识记文学与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北京期中)养心殿正中悬挂着雍正皇帝亲手书写的匾额“中正仁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端庄典雅,丰腴饱满,运笔稳健,笔力遒劲,有欲凌驾雄强的气概。
B.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一贯,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
C.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D.“仁”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汉字字体特点的文化知识。
A.说法正确。
B.“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一贯,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是对雍正行书书法艺术的评价,而这幅字是楷书。
C.说法正确。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2017九上·北京期中)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成语、诗歌、春联、绘画等,下列均包含生肖动物的成语是( )
A.虎虎生威 狼奔豕突 画龙点睛
B.鼠目寸光 汗牛充栋 如鱼得水
C.猴年马月 鸡犬相闻 鸟哭猿啼
D.篝火狐鸣 三羊开泰 杯弓蛇影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知识中的十二生肖。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A.项中的三个成语分别有虎、豕(猪)、龙;B项中的鱼不在十二生肖中;C项中的“鸟”和“猿”不在十二生肖中;D项“狐”不在十二生肖中。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十二生肖的认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3.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希望”“高兴”“想念”都是动词。
B.“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短语中“销售计划”与其它三个结构不相同。
C.“杨二嫂是一个高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中的“一个高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作定语。
D.“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步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答案】C
【知识点】自由短语;主谓句
【解析】【分析】对有关汉语基础知识仔细辨析,找到错误点,运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高兴”是形容词,B项中“销售计划”与“辛勤耕耘”“不断发生”都是偏正结构,D句的主干是“《西游记》是小说”,排除这三项,故C对。
4.(2016九上·龙华期中)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科夫,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C.《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B项《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应该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点评】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2017九上·岳阳期中)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文化常识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如天文、地理、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习俗、人名称谓、官名、礼仪习俗、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科举职官等。学生平时读书学习中要多涉猎,多识记,多积累。
6.(2017九上·溧水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
B.莫泊桑,法国作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D.《傅雷家书》凝聚着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答案】B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国外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
A《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B正确
C《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D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7.(2017九上·龙海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策。
C.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A: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诸侯之事。
C:《朝花夕拾》 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D:小说五种表达方式都会用到: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平时应注意分类积累文学常识。
8.(2017九上·滨州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国别体史书。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用改为: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方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小说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9.(2017九上·历下期中)下列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是元宵节的事情。
C.“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乐曲,现在常用来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化作品。
D.我们常用“社稷”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土地之神”。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作答文学(文化)常识题,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审清题目要求,弄清楚选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内容等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主要了考查了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等几个方面。A项错误,“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10.(2017九上·日照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本书编撰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B.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等。
C.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可直接参加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D.古代表示任用提拔的说法有举、拜、陟,如“陟罚臧否”中的“陟”就是提拔的意思;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贬、谪,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的意思。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科举;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A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
B项:表述正确.
C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举人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不可以直接参加殿试;
D项:中国古代“迁”表示提拔.不是表示降职。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11.(2017九上·营山期末)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儒林外史》-吴敬梓
B.《故乡》—小说 《藤野先生》—散文 《风筝》—散文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
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星期五 —《鲁滨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读所记知识积累,仔细判断各项中文学常识,判断正误。D错,“三顾茅庐”出自《隆中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
12.(2017九上·雅安月考)以下关于各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B.《唐雎不辱使命》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活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为国效命的愿望。
D.《隆中对》一文谈到建立“霸业”的根基,诸葛亮先分别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总论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答案】C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错。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课内文言文和诗歌,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记忆,还要全面理解其主旨、表现手法等知识。
13.(2017九上·重庆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沁园春 雪》中“数风流人物”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鲁迅的小说《故乡》写“我”与中年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里的“厚障壁”是指精神上的隔膜。
C.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把“编年体”改为“纪传体”。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14.(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①_________________,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西塞山前白鹭飞 B.西村晨钟鸣古寺
C.西山晴雪曙色新 D.西岭烟霞生袖底
【答案】D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上下句应该形成对偶句,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对对偶句的了解来选择,标点符号容易判断,应该是“引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15.对下面书家书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A.“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
B.《九成宫碑》为欧阳询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其用笔方整,布白匀称,字画安排紧凑,法度森严,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后人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被尊为楷书之首。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
D.苏轼的《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答案】D
【知识点】汉字或汉字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中的书法常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特别是书法常识,了解掌握古代的一些书法名家以及他们传世的作品,掌握他们的书法艺术特点,并且能够粗浅的赏析他们的艺术特色。该题考查的书法作品是怀素和尚的《自叙帖》、欧阳询的《九成宫碑》、王羲之的《兰亭序》和苏轼的《寒食帖》,苏轼的《寒食帖》历来被称为“行书第二”,而不是选项所说的草书。所以我们选择D。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书法的流派及技巧。
16.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继京剧、珠算等项目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谷雨——惊蛰——清明
B.立夏——小满——夏至——小暑
C.立秋——处暑——白露——寒露
D.立冬——大雪——冬至——大寒
【答案】A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本题针对文化常识中的中国传统节气。通过平时学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我们可以知道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由此我们可以选出A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点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17.(2017九上·上杭月考)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我国鲁迅先生的作品。
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举指科举时代的乡试考中。
D.《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莫泊桑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的作品。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D.应是《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1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称谓;历法;节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C项考查十二生肖的排序。十二生肖的正确排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 、申猴、酉鸡 、戌狗 、亥猪。题中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鸡”。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注意识记、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注意十二生肖的正确排序。
19.(2017九上·潜江期中)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傅雷家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两则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和欣喜成功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C.《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北上伐魏前写下的传颂千古的表文。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的史书整理编辑而成,共有33篇,分12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D项中《战国策》不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
20.(2017九上·邗江期中)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鸣 河 刃 龟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分别是会意、形声、指事、象形。
B.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C.幸福扬州 超凡脱俗 锻炼身体 陶冶性情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作为作家与出版人的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答案】C
【知识点】形声字字形辨析;并列关系
【解析】【分析】C.“幸福扬州”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超凡脱俗”是并列结构的短语;“锻炼身体”“陶冶性情”是动宾结构的短语。这四个短语并不是结构各不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短语的掌握.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和语义关系组合成的语言单位,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初中阶段语文基本类型五种:1、并列 2、偏正 3、动宾 4、补充 5、主谓 ,可根据其的特点来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