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翘(qiào) 翩然(piān) 龟裂(guī) 销声匿迹(nì)
B.悬殊(xuán) 咀嚼(jué) 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ǎi)
C.吞噬(shì) 膨胀(zhàng) 携带(xié) 二氧化硅(guī)
D.追溯(sù) 缄默(qiān) 地壳(qiào) 目空一切(kōng)
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拣食玉米粒。
D.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滩碎石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望向窗外草长莺飞的温暖景象,我不禁感到惬意极了。
B.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C.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D.冬天到来了,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杳无消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B.为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省政府决定在全川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四川的知名度。
C.在第52个地球日到来之际,学校团委组织部分师生开展了大型的“呵护地球,和谐共生”的宣传活动。
D.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现实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联系课文知识回答第5—8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节选
5.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水尤清冽:格外
B.佁然不动:快乐高兴的样子
C.诎右臂支船:弯曲
D.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6.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B.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C.心乐之 左臂挂念珠倚之
D.全石以为底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下列对文章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可能有一百来头,都好像空空地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东西。
B.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凉的神情使寒气透骨,悄然悲伤而幽深。
C.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一样。
D.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那人眼睛正视(茶炉),神色寂寥,好像听茶的声音正不正确。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按浏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B.《小石潭记》中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逼真。
C.两篇文章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所写内容不同。《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核舟记》记的则是一件工艺品,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
D.两篇文章作者行文都很有章法。《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核舟记》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以船头、中间、船尾这样顺序介绍各部分,最后对核舟整体做了一个分类总计。
第Ⅱ卷(共66分)
三、古诗默写(6分)
9.(1)补全下列名句中的上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衿》)
②蒹葭萋萋, 。(《蒹葭》)
③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颈联和尾联(4分)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作者:欧阳自远。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0. 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本一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13. 四川著名诗学家吕进在《守住梦想》一诗中说: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不为一朵乌云放弃蓝天,不为一次沉船放弃海洋/荒漠中守住一方绿洲,风暴里守住一片晴朗/守住一句承诺,守住一封远方的信,守住爱的目光……
请补全题目“守住 ”,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注释]①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句。
1.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闻,请简要概括。(2分)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游高梁桥记
(明)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①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②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③,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注释】①鳞鬣lín liè:龙的鳞片和鬣毛。 ②趺坐:盘腿坐。③侑yòu: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窈窕绿树中:此处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B.精蓝棋置:棋子。
C.西山之在几席者:jī坐席 D.与之语:交谈
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3分)
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3分)
概括这两段的内容,说说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的“坚强”的含义是什么?(2分)
7.傅雷素来主张的教育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次为 家,再为 家,终为 家。(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钥匙
林文月
①小时候,最羡慕母亲袖子下挂着的一串钥匙。母亲无论夏冬都穿着旧式旗袍,总是将一串沉甸甸的钥匙系牢在袖下的第一个纽扣上,除非晚间休息,那一串钥匙总是跟着她的身影转动,叮当作响。
②我如今回想起来,当时那么羡慕,大概与那些钥匙所代表的权威感有关联也说不定。譬如说,有些崭新的衣物锁在橱柜里,过年的时候,母亲用其中的一把钥匙打开橱门,将那些五彩缤纷的衣服从里面取出,满床摊开,分与我们。那时我和弟妹们围观,就像是看变魔术一般不可思议。我们也知道有一些文具是锁在五斗柜上层的抽屉内,总是再三央求。母亲检点确实短缺不敷用,才慎重打开那个抽屉,取出文具。我经常都是趁机踮起脚尖浏览一番,那种经验,也实在是奇妙难忘的。
③我连一把钥匙都没有,所以放学回家,都得按门铃,由阿姨慢吞吞出来开门。等开门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力,像一只被囚禁的笼中鸟。第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是书桌抽屉的铝制钥匙。第一次拥有钥匙,不只是满足了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似乎也另有一些成长的喜悦吧。其实,那个抽屉里面又能放置什么贵重物品呢?还不是纸笔一类文具罢了,我那时甚至连值得避人耳目的日记都没有。尽管如此,我还是为自己拥有一个独立空间而雀跃欢欣。于是,小心翼翼用毛线编织成链子,将那把薄薄的铝制钥匙贯穿起来,拿在掌中心。
④而后,我自己的钥匙也不知不觉中增多起来。有一天,发现竟然有了一串沉甸甸的钥匙。钥匙设置的目的,足在开启门扉;而锁的设置,是在防备他人;至于他人,则恒常是假设为“于我不利的人”。然而,若换一个角度来看,我,又何尝不相对成为他人假想中“于我不利的人”呢?
⑤这个推想,颇令我悻然。但我仍然不得不每天携带着那一串琳琅满目、叮当作响的钥匙进退。每一把钥匙,似乎都在说明我对他人的不信任,这个念头一生,便更增加了它们的重量,和我自己心上的负荷。我厌恶这种重量与负荷。
⑥我家的保姆,二十多年前来自民风朴厚的乡村,她当时骤入繁华的都市,许多事物风俗都不能适应,包括处处上锁的门,各式各样的钥匙。我向她说明用锁是为了防止小偷,千万大意不得。
⑦【A】“哪里来那么多小偷啊,你别诅咒自己了!”她甚不以为然。她的家乡我曾住过几天,当时的确是单纯可爱的村庄,入夜无须闭户,更莫道门上加锁了。
⑧然而,在都市住了二十多年,耳濡目染,单纯朴厚的保姆也逐渐变得小心谨慎起来。我们搬家后,她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舒适房间,每回上市场买菜前,她总是谨慎地锁门。有时我不免同她说笑:“我就坐在这里,你还要锁门?难道是防我不成!”她倒也泰然幽默地回答:【B】“谁知道什么人是好人,什么人是坏人?”保姆与初来时颇不一样,包括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锁。如果她的幽默是出自多年来观察人事的结果,则恐怕还要包括不再是坦然开敞的心扉吧。这个改变,委实令人惊讶。
⑨今年夏天,我家遭贼。事后检查,发现家里前后里外设置三四道锁,根本影响不了贼心。看来,锁与不锁,都起不了真正防范小偷的作用。去年退休的保姆秋初来访,得悉此事后说:【C】“唉,财去人安。连我们乡下,现在也常闹小偷啊!”据说,现在乡村的风尚也不再纯厚,种田人做活儿,也得锁门带钥匙出外。
⑩我对于钥匙的印象,早已不再存着孩童时期的浪漫向往了。我也明白它所代表的不是成长,而是自欺欺人的护身符。
许多设计灵巧的锁,其实并不能封锁叵测的阴险;而人人自防,心扉紧锁,又有何种神妙的钥匙,能够开启彼此的心房呢?
如今,我宁愿不必携带任何一把钥匙,但我几乎天天都得成为钥匙的奴隶,难以逃离它的掌控。
(选自《林文月作品集》,有删改)
8.作者叙述与“钥匙”相关的经历和见问,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9.文章【A】【B】【C】处三句话,均出自“保姆”之口,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答:
10.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那时我和弟妹们围观,就像是看变魔术一般不可思议。
答:
11.文章第十二段以一句话收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分)
答:
四、语言运用( 12 分)
12.202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会在成都举办,成都以自己独特的风姿登上了世界大舞台。作为成都的一员,让我们一起宣传成都吧。
(1)有人评价"成都是一座很奇特的城市",请根据以下材料,分条概括这一评价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准确,每条不超过12 个字。(4 分)
成都有大大小小书店 700 余家,宽窄巷子的散花书院、见山书局,“全球十佳书店”老书虫书吧、“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使这座城市充满书香雅韵。有趣的是,好些雅致的书吧刻意开在某个市井小巷里,紧邻人声鼎沸的火锅店,然而并不让你觉得违和,反倒活脱脱显露出成都的特殊气质来。“成都出台最严卫生评估标准”、“成都出台最严户外广告禁令”……成都常常以这样的方式抢占新闻头条,恰恰也是这个城市,在202O年的马拉松比赛时,组委会将火锅粉、钵钵鸡、豆腐脑搬进补给站,100 名小学生为外地选手手写鼓励书信,让人感叹本次马拉松“一路美食到底、一路温情人心”。
①
②
(2)请根据语境,将下面材料空白处的内容补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4分)
成都这座依水而兴的城市,与桥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① :“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驷马桥曾记录了司马相如的人生追求;“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万里桥曾讲述了诸葛亮送别费祎时的殷殷嘱托;“晨起东引神仙来,暮近西送神仙去”,送仙桥曾留下各路神仙到此与民同乐的神奇记忆……如今,一座座现代化桥梁拔地而起,不但方便了城市的交通,也装点着成都人的生活,成为城市新的文化符号:地标建筑天府立交桥,打卡网红五岔子桥……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桥就这样② ,串起了成都两千多年的城市记忆,见证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前世生。
①
②
(3)近日,成都地铁语音播报开启“声”入人心宣传模式,“花式”宣传介绍成都著名景点。请仿照示例,在备选景点中任选两个,为它拟写一则地铁播报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有文采,句式基本一致。(4分)
示例1:修竹蕴雅兴,篁海积清趣。“锦城竹园”望江公园欢迎您!
示例2:红墙青阶中沉淀心境,历史故事里感念人心。“三国圣地”武侯祠欢迎您!
备选景点:杜甫草堂 青羊宫 金沙遗址 青城山 都江堰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