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2 15: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历史—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标准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4.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综观我国对造纸术起源问题的各派观点,大体上存在着以下三种见解。其一,认为造纸术起源于东汉,发明者为蔡伦;其二,认为造纸术的发明早于蔡伦,始于西汉,其发明者为西汉的劳动人民,蔡伦只是造纸术的改进者;其三,认为不仅要充分肯定蔡伦对于造纸术最终形成和完善的重要贡献,同时,还要客观地审视造纸术的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而对纸的定义及其产生应当从更深的背景作更为广义的理解。
——陈穗果《试评造纸术的起源之争》
一、造纸术的发明
青铜器
甲骨
竹简
帛书
纸问世之前,古人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字数有限,分量重
价格昂贵
这些材料有什么缺点?
(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发明
改进
意义
西汉懂得造纸基本方法,但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阅读教材73页,完成表格。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蔡伦传》
阅读材料,归纳蔡伦做了哪些改进工作?为何“帝善其能”,且“莫不从用焉”呢?
改进工作: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原因:纸的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请观察“造纸工艺流程图”(教材73页),描述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洗涤原料
浸渍沤制
烧制草木灰
制浆
蒸煮、舂捣
捞取制浆、晾晒
码放
东汉首都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何意义?
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造纸术的传播
在造纸术传播前,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据说欧洲抄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发明
改进
意义
西汉懂得造纸基本方法,但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阅读教材73页,完成表格。
①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②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人物 生活时期 成就及地位
张仲景
华佗
huà
东汉末年
写成《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阅读教材74-75页,完成表格。
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当时做官的人不能随便接近民众,张仲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打开衙门,贴出告示,让民众进来看病,他坐在大堂上逐一问诊。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医德高尚
归纳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原因。
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各种疾病症候
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治未病”理论
发展
总结
提出
提出
医术精湛
人物 生活时期 成就及地位
张仲景
华佗
huà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写成《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华佗的“五禽戏”是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健身方法之一。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把“五禽戏”作为四种健身气功之一在全国推广。华佗“五禽戏”以它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成为我国健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崔玮《华佗“五禽戏”的历史渊源与思想内涵》
阅读教材74页,完成表格。
当代仁医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
体例
内容
价值
司马迁(西汉)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
《史记》书影
阅读教材75-76页,完成表格。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有何价值?
其(司马迁)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史记》记载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作者
体例
内容
价值
司马迁(西汉)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阅读教材75-76页,完成表格。
《史记》书影
通过对司马迁生平的了解,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立足实践、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精神。
勤奋好学,饱读书籍,游历名山大川
个人勤奋
秉笔直书
遵父遗志:修著史籍,公正记事
祖上数代为史官
家庭熏陶
意志坚强
遭到关押,受到酷刑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终成巨著
四、道教和佛教
创立/传入概况 二者兴盛的
社会背景
道教 _______末年,张角创立________,张陵创立__________,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尊奉黄帝和老子
佛教 ________时期,佛教经__________传入中国
阅读教材76-77页,完成表格。
东汉
太平道
五斗米道
西汉
丝绸之路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这一时期(东汉末年)软弱无力的政府根本无力抑制社会的两极分化,门阀世族扩展势力,高居人上,而在社会底层,人身依附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不再信任儒家关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理论,社会各阶层都寄希望于宗教拯救和超度灵魂。人们不仅信奉道教,也转向新近传入中国的佛教,后者大大发展了中国的思想和宗教观。
——[美]伊佩霞著,赵世瑜等译《剑桥插图中国史》
归纳佛教和道教兴盛的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黑暗混乱。人们需要寻找宗教作为精神寄托。
阅读教材76-77页,完成表格。
创立/传入概况 二者兴盛的
社会背景
道教 _______末年,张角创立________,张陵创立__________,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尊奉黄帝和老子
佛教 ________时期,佛教经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
太平道
五斗米道
西汉
丝绸之路
东汉末年,社会黑暗混乱。人们需要寻找宗教作为精神寄托。
这一时期(东汉末年)软弱无力的政府根本无力抑制社会的两极分化,门阀世族扩展势力,高居人上,而在社会底层,人身依附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不再信任儒家关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理论,社会各阶层都寄希望于宗教拯救和超度灵魂。人们不仅信奉道教,也转向新近传入中国的佛教,后者大大发展了中国的思想和宗教观。
——[美]伊佩霞著,赵世瑜等译《剑桥插图中国史》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因果”“忏悔”等,都源自佛教。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河南洛阳白马寺
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本课总结
1.如何理解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①因为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②因为《史记》记载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因此评价《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答:固:本来。或:有的人。泰山:山东的泰山(五岳之一),比喻伟大。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
司马迁借此抒发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答: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文字发明后,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记载,显然过去的甲骨、金石、简帛都有很大的缺陷。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勃兴的文明超过了其他的文明。晋代盛行的读书、抄书和藏书之风都得益于纸的普及和推广。抄经热、藏书热和因传抄左思《三都赋》而出现的洛阳纸贵,都是纸普及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景观。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持,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4.佛教的传入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答:①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比如,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因果”“忏悔”等,都源自佛教。
③佛教文化“如梦如幻的生命本质,一切皆苦的人生真谛,圆活无滞的思维方法,平等自救的自主意识,忍辱负重的宽广胸怀,与人为善的处世方式”,对增强中国当代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