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重 力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2、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现象,激发学生对
科学的求知欲及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 重心的确定
教具:杯子、细线 橡皮 分组:弹簧测力计 钩码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演示倒水现象 提问:水为什么会流到下面的杯子里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察、回答问题 感受重力的存在 从生活走向物理
重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1、实验:用细线拉着橡皮做圆周运动,然后放手橡皮飞出。 提问:松手后橡皮为什么会继续向前运动?松手前为什么做圆周运动? 类比月球绕地球转动,以前牛顿也有同样的疑惑,他是怎样解释的呢? 2、PPT展生活中与重力有关事例:衣服上的水总是落到地面上;熟了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 3、学生阅读P12“重力由来”内容 4、检验自学情况 一学生演示,通过感受, 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知道宇宙中各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体会重力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活中重力产生的现象 培养自学能力
重力的大小 回顾力的三要素,它是理解一种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来探究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物体所受的重力,又叫重量 提问引导:重力有大有小,用什么工具测出重力的具体值呢? 探究实验:什么因素会影响重力的大小呢? 指导探究活动 分析归纳 得出并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G/m=g 或G=mg g=9.8N/kg 提问其物理意义。 强调:重力计算公示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单位和g的取值。 例题:教材P11。 感受周围物体的重量,比较它们的大小 猜想假设 分组探究 数据分析,画出图像 论证 联系密度的物理意义,回答 知道g与纬度有关,从而影响重力的大小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
重力的方向 引导提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你能用一个现象来表明吗? 补充细线提橡皮现象,利用二力平衡,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画图练习。 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重垂线的作用及其改进措施 以教材P11想想议议“下”到底指向什么方向 我们脚下地球的对面倒着头的美国人,不就掉下去了吗? 联系实际,回答 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思考画法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课下思考 看课件,思考理解重力的方向 温故而知新 从物理走向生活 深刻体会竖直向下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引导提问:课本的哪一部分受重力? 用手指顶起课本,支持力和谁相等? 引出重心 指导怎样确定均匀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提问:怎样调节重心的位置? 在生活中的用途? 思考 回答 观察、总结 联系实际,不倒翁 总结回答 感受“等效”方法 从物理走向生活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知识点 记忆
课堂练习 见课件 思考、讨论、回答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二、 重力
一、定义
施力物体:地球
二、重力大小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G/m=g 或G=mg
g=9.8N/kg 纬度越高g越大
三、重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四、重力的作用点
又叫重心 等效点
几何中心 悬挂法
不一定在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