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3 07: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高一(下)—统编版—历史—第八单元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二战后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冷战的基本特点,以及冷战过程中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
导入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图片转引自课本第10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转引自课本第108页第一段
(一)冷战的含义
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对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表现: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的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5、106页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二)冷战爆发的原因
1.欧洲衰落,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
2.二战结束,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矛盾日益凸显。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二)冷战爆发的原因
课本第109页 史料阅读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
美国的“责任”指什么?反映了什么国家战略?
领导世界,充当世界领袖。
美国全球扩张的大战略
二战后苏联的国家战略是什么?
课本第109页《学思之窗》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科耶夫等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二)冷战爆发的原因
——转引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
美国在战后还认为:再也不允许其潜在的敌手通过经济上的闭关自守、政治上的颠覆活动和军事上的侵略等手段来取得对欧亚大陆的资源控制,从而危及美国的安全。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参考用书第258页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二)冷战爆发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潜在的敌手”是谁,反映了什么?
“潜在敌手”指苏联。
反映出美国全球扩张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国家大战略上的分歧。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
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第一次柏林危机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
战后初期的欧洲
——转引自世界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6页
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
第一次柏林危机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民主德国
联邦德国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
《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两极格局特征
1.不对称:美国总体实力强于苏联;
2.不完全: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缓和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1958年柏林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时
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转引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1页
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转引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2页
冷战双方在处理危机时的自我控制机制——通过谈判政治解决危机。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二)多极化趋势
西方阵营分化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二)多极化趋势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
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二)多极化趋势
1955年万隆会议
1955年 万隆会议
1961年 不结盟运动兴起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
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88
苏联实施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美苏签署《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1991
1985以后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美苏的竞争与缓和
冷战从再次紧张到缓和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苏联解体
西方“和平演变”策略
“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该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两极格局的崩溃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两极格局的崩溃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
本 课 小 结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的含义
(二)冷战爆发的原因
(三)两极格局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二)多极化趋势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美苏的竞争与缓和
(二)两极格局的崩溃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