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雨霖铃》课件(13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文档属性

名称 4.2《雨霖铃》课件(13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2 13: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送 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荆轲刺秦王》
徐志摩《再别康桥》
关汉卿《窦娥冤》
朱自清《背影》
白居易《琵琶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雨霖铃
柳永
解词牌——雨霖铃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扼关陕而控川蜀),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bìlì),因吹之,遂传于世。”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初读
雨霖铃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正音断句
——明确感情基调
再读
雨霖铃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入情入境
——知意
——悟情
——与谁别?
恋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
“自古多情伤离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思考探究:
柳永诉离别之殇的《雨霖铃》有什么特点?
(柳永是如何淋漓尽致表现离别之情的?)
小组合作:
写景(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叙事(叙述了离别前后哪些事?叙述有何特点?对表现情感有何作用?)
抒情(用了哪些抒情方式?)
要求:人人参与,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探究——如何诉别情
雨霖铃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写景(写了哪些景?景物有何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2.叙事(叙述了离别前后哪些事?叙事有何特点?对表现情感有何作用?)
3.抒情(用了哪些抒情方式?)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
小结
奉旨填词柳三变
浅斟低唱是深情
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写一段离别情景,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400字左右。
3.完成学案真题。
反思
注意课程设计的科学合理,要符合所教学内容的特点。注意对学生的有效点评,调动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