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 2教材分析说课程序过程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说课程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4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承前启后性 5教学重点、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材分析6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7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8说课程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9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①通过学生的猜想、合作、探究,得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
②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定定理,并学会简单运用。
2、数学思考:通过实验、猜想、推理、论证、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3、解决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定条件的探索过程,渗透化归意识,并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 目标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0说课程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13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明家的书柜上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块,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他拿到玻璃店去配。同学们,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吗?DABCD1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15
1、动手操作:
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一:16猜想: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一17自主探究,获得新知18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活动一3.符号表示:
∵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9如图(1),AB=CD, AD=BC,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如图(2),AB=DC=EF AD=BC DE=CF,则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一4.练一练:201.动手操作:如图,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并观察: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二212. 符号表示:
∵OA=OC,OB=O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二判定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3.方法小结:
到现在你有几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了?自主探究,获得新知活动二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24如图,四边形ABCD中,
①若AB//CD,当 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②若AD=8cm,AB=4cm,那么BC= cm, CD= cm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③若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A=OC=3cm,OB=5cm,当 OD= cm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初步运用,巩固理解O2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26例: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OA、OC的中点,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例题变式,提升能力变式1(例3):若E、F不是OA、OC的中点,且AE=CF,结论有改变吗?为什么?变式2:当点E、F在AC上运动时,若AE=CF,这个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方法小结:巧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3:若E、F在直线AC上运动时,若AE=CF,结论成立吗?为什么?2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28拓展探究,培养能力剪切拼图 如图1,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把等腰三角形剪成的两部分,你能拼成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若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如图2) 若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呢? (如图3)图1图2图329图1图1图2图2图3图3拓展探究,培养能力剪切拼图方法小结:
(1)相等的边重合在一起;
(2)相等的角不在一个顶点处30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311.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知识上:
(2)方法上:归纳小结,布置作业32归纳小结,布置作业33说课程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动
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了四个特点(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问题情景,给学生足够时间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多层变式):通过多层次、多角度例题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3、引(适当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的地方,教师通过层层铺垫,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学生更好地学。4、渗(思想渗透):渗透“化归”的思想。35说课程序教材分析过程分析目标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法与学法分析评价分析3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在探究活动中,我将关注学生在情绪和情感上的变化,并适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而体现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同时,在练习、变式、拓展等活动中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分析结束语:
自主是核心,探究是过程,互动是手段,学习是主题,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