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亚》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能力目标
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设计思想:(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问题逐一展开,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3)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
【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
教师设问:结合时事材料,“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一、【三洲五海之地】
1、西亚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找出西亚地区的咽喉要地。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2、位置的重要性
A、古代交通地位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商路——丝绸之路,东起我国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到达欧洲。大家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意义吗?
B、现代交通地位
现在,西亚更是连接亚、欧、非三洲的海、陆、空的交通要冲。在今天,一些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就特别想把西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它们之间的争斗非常激励,造成西亚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是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
数字法记忆西亚地理特征
一运:苏伊士运河 两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三洲:亚洲、非洲和欧洲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
学生读图7-21,在图中找出霍尔姆斯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并用笔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读图并结合教材文字理解
师生总结: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师:到过西亚的人,都说那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水(淡水)比油(汽油)还贵,这是为什么?
1、干旱的环境
多媒体展示西亚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过了西亚
(2)指图说出西亚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西亚的气候特征。
(3)找出西亚主要河流(多媒体展示西亚地形图)
2、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1)畜牧业是西亚许多国家的传统经济部门 (2)西亚降水稀少,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最重要的农业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学生读图并结合上册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学生读教材正文内容结合图片了解西亚的农牧业从本区的气候入手,得出气候类型不难总结出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干旱——水资源匮乏这都是地理规律。
过 渡: 西亚地区干旱缺水,淡水资源严重匮乏,各国常因水资源而引发争端。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办法能更好的解决淡水资源问题?
节水农业成就最大的国家是谁?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课堂延伸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用水非常重要,作为学生我们应如何节水?
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联系实际,及时进行情感教育。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探究我们知道了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两个原因:
一、五海三洲之地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西亚的气候及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通过板书进行课堂梳理,学生能够清楚地领会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掌握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堂达标】
下面是粗心的小明在西亚旅游时写的一篇日记,里面出现了几处错误,请你帮着找出来:
2017年6月8日 晴空万里
我来到西亚,在①在沙特阿拉伯住的宾馆床铺安排在了房顶上,②来到苏伊士运河,看到过往的船只特别多。我参观了③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来到伊拉克我看到了④著名的灌溉农业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现这里地势平坦,耕地广阔,看来⑤西亚的水资源充足,农业发达。听说西亚许多国家⑥还在海外租种农田,我⑦去了五海中最大的海——里海,临走我买了⑧阿富汗的椰枣、⑨伊拉克的地毯。
【教学反思】
1、很好地掌握了重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本课与时事联系紧密,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以便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有充足的思维素材,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3、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入手,从感性入手,探究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4、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致力于构建主动、生动的课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