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谏
逐
客
书
李斯
《史记-李斯列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礼崩乐坏的结果
儒家:试图恢复原有的秩序
道家:无为而乱中自处
墨家:清廉、节俭、崇实
兵、农、名、法……
纵横家:游走诸侯,建立新秩序
纵横家:实用主义、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渔中得利
李斯:生逢其时、才华卓越、极富智慧、改变历史
①“乃从旬卿学帝王之术”
②“良禽择木而栖”
③满腹韬略授予秦王
④从人主之欲
主要成就:
1.李斯参与制定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
2.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3.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争议:
1.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 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2.始皇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
3.妒杀韩非子
写作背景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韩非子说:“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
君臣关系——亘古不变的朝廷难题
如果你是穿越而来的李斯,已知自身命运,是否仍会坚持初心,向秦王谏逐客之书呢?
初心难买,此生无憾历史留名
理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调整欲望,增加礼义
如何把握君臣之道,君王如何对待人才?臣子如何直抒己见而毋失分寸?
“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重修身,礼贤能,慎用相”
“从道不从君,忠顺而不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理想的君臣关系:唐太宗与宋仁宗
现实的君臣关系:
糟糕的君臣关系:朱元璋,隋炀帝
精诚合作者有之,相互利用者有之,混乱不堪者亦有之
各司其职,保持礼义,恪守本分,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