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作文评讲
符号里的中国
原题回放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既有中国汉字“冬”的巧妙之思,还有中国篆刻、中国书法的灵动之美,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充满和谐之美。北京冬奥,从黄河之水天上雪花变成中国结,从来时迎客松到去时折柳别,从装有“福字、春联、红灯笼”的春节礼包到网络热播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每一个符号都展现着中国的格局与魅力。
材料二: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惊艳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中,有代表性的有: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文房四宝、《论语》、古典诗词……
校团委将举行“符号里的中国”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明确写作限制。材料一从北京冬奥会角度提示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如中国汉字、中国篆刻、中国书法、黄河、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别、春节习俗、皮影戏等;材料二对中国文化符号补充拓展,并激发联想。任务是“符号里的中国”主题征文,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综合各项要求:写作题材必须是“中国文化符号”,主题方向是表现“中国”。
(2)写作题材可以选择上述文化符号,也可以自选其它代表性文化符号;可以选择一个文化符号写深,也可以选择几个文化符号,有机组合;符号选择宜新,切忌符号堆砌,泛写符号自身。
(3)立意方向是对“中国”的感受和思考,小符号折射大中国,立意具有开放性与思辨性:或是于符号中透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美学思想,或是从符号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或是符号折射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亦可写符号背后的民族精神,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等等。
赏中国符号,颂华夏文明(二3班张博涵59分)
“一座北京城,两圆奥运梦。九门同期待,十方和平钟。”当奥林匹克的火焰再次传到中国,中国回应世界的,不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体育盛事,还有数不胜数的中国符号。
无论是形态可掬的冰墩墩和雪容融,还是刻骨铭心的冬梦会徽;无论是滔滔不绝的黄河水,还是翩翩飞舞的雪花,每一件事物都化作了中国符号,每一个符号都展现着中国的格局与魅力。
在冬奥会上的中国符号中,共享华夏文明之美。
看,灵感来自于“长安第一灯”的火炬正在雪花中熊熊燃烧,尽显中国古典之美;听,黄河水正从天上席卷而来,伴随着低沉的怒吼;赏,开幕式上的迎客松,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别,满屏都是充斥着中国魅力;品,开始前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帧一幕都蕴含着中国浪漫。在冬奥会上,正是有了这些独一无二的中国符号,体育与艺术相逢,古老与现实相交,东方与世界相融,华夏与奥林匹克相遇,正式有了这些中国符号,古老而灿烂的华夏文明正在你我眼前,正在世界中央。
不仅限于冬奥会,其实中国符号就藏在你我的生活之中。
君不见一撇一捺的中国汉字,就显出墨香浓郁的中国,从中可以感受出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君不见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吟诵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们常说要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这些平常却又宝贵的中国符号就是重要的来源,从中我们领略了华夏文明的兼容并蓄,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这些中国符号一丝一毫,尽显中国气度;一厘一寸尽书中国风采。
中国符号不仅属于中国,它们更为世界所共享。
名扬海外的中医,为世界寻找了另一条治病的道路;唇齿留香的茶叶也为世界带来无限的清爽;独具魅力的中华典籍更是在被世界学习着,在这些中国符号中,我们看见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融入,看见了一个欣欣向荣、客观全面、开放包容的中国。
“一次奥运约,一个中国梦,一簇团结火,一束希望光。”奥运会虽已结束,但中国符号仍闪闪发光,它们勾连着世界人民,让全世界透过一张张中国名片了解华夏,让大家团结一心、共同穿破疫情的阴云。这是中国符号带给世界的信心与希望,这是华夏文明带给人类的温暖与力量。
中国符号,亦是中国名片。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中国形象,正在世界的中心上演。
相关素材
“国家之魂,文以化,文以铸之。”(习大大语言)
三月《第一时间》
上
P14春之冬奥,见证梦想与荣光
P15这束微火很中国
P26国宝文物诠释何以中国?
下
P10折柳寄情,将中国式浪漫传向世界
P27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
P28从春晚看“中国年”澎湃的文化自信
P29中国文化之美
P30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P54复刻美食(创新文化符号)
P59 21世纪,我们为何读古诗
2006年北京卷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4年北京卷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写作提示
老北京礼儿多规矩多,这是人所共知的。出门进门街里街坊的都要打招呼问好;不许管别人家的闲事;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吃饭时得长辈先动筷子;夹菜要夹自己眼前的,不能满盘子乱挑;不许用筷子敲盘子敲碗;不许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里;不许吧唧嘴出声……这些老礼儿想必北京孩子从小都被教育过。 “老规矩”给人一种浓浓的亲切感。既然是“思考”,不仅写“老规矩”本身,还要由此及彼荡开去,写“老规矩”背后的东西——渗透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
如何去构思?
首先,准确理解“老规矩”(中心词)。“规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结合材料中所举例子,不难理解在这里是指在习惯做派、礼仪风貌、为人原则、道德规范、处事态度等方面给人以束缚、指引、教化、影响的行为准绳。而对于“老”,则不必细究,因为“老”与“新”都是相对的,新规矩终将变成老规矩,而老规矩也能展现新风貌。
其次,要有自己明确的立场、态度。从正面弘扬、主张传承这些“老规矩”,当然可以;从反面对某些“老规矩”进行抨击、提议戒除,也没问题;更好点是进行辩证的思考,有破有立,用“扬弃”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老规矩”,表达了自己的认识,体现较高的思维水平。
如何去构思?
再次,要关注材料中的“细节”。比如“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是否能引发你思考“老规矩如何影响人”“老规矩对人有哪些影响”?再比如“这种现象”是哪种现象?细读材料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是指“世易时移,老规矩被淡忘,现在被重新整理出来,引发热议的现象。这是否能引发你对中心词进行由内涵到外延的思考,即由“老规矩”的兴衰想到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
综上所述,对“老规矩”的理解符合题目内涵要求的前提下,既可以“一种或各种老规矩”为例来谈看法;也可以“一种或各种老规矩被重新提及”来谈看法;还可以老规矩为例来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还可以老规矩被重新提及为例来谈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看法。
2021高三长郡中学月考二作文:中国文化符号
对于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中国的概念非常简单:我的祖国,我自豪。他们从小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对国家有种天然的认同感。当然,等他们更成熟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中国”这个词,以及背后那一整套文化符号,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020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过了亿;600年的故宫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IP,故官IP带火了一批网红爆款;李子柒中国古风美食文化视频在海外“圈粉”无数;华为科技公司,注册下一代商标时,操作系统叫鸿蒙,实验室叫玄武,还有昆仑、浩天、灵豸等商标,均出自《山海经》,这些字词读起来总让我们内心澎湃。你该怎样解释这种内心感受呢?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你认为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什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中国的文化符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解读
年轻人:天然的认同感;更成熟后:1.向世界学习 2.一整套文化符号。
汉服——网店;故宫(建筑)——文创;
李子柒(美食)——视频;鸿蒙——科技
暗示了“符号”必须具体到“衣食住行”,而非“××精神”、“××品质”
所选关键词必须是可观可感的具体文化“符号”,如文物、景观、名胜、人物、书法绘画、艺术形式等等,不能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词,如工匠精神、道德秩序、勤奋努力等。所选符号在正文内容中要有充分展示,既能表达符号的浅层意义,又能表现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人文内涵,充分体现文化自信。
比如“书法体现方正品格”“园林建筑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等等。所选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体现思考,形成整体。如茶道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品茶、鉴茶的历史近五千年,茶与人们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名茶荟萃、茶具斗奇、茶艺精湛、茶宴飘香,茶人茶事、茶礼茶俗、茶诗茶画,无所不容。茶,与儒释道都进行了深入融合,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参禅悟道的重要门径。
参考立意:①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②传承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自信;
③传统与现代并存,促进文化符号发展……